已經火燒眉毛了,都還不曉得抓緊寫第一個萬字短篇小說。
總覺得自己肚里沒得貨,積累的素材不夠,積累的寫作技術也不夠,不敢下筆。
本來寫作就是要循序漸進的,又不是天才哪一類,甚至比平庸那類可能還差一點,因為以前學生時代,語文老師不及格,可能打擊了自信心?
也可能在跟交談過程中,沒人家自信。也對自己的信心有影響。歸結還是對學的知識,沒吃透吧。
還有判斷力,現在接觸了美學后,發現這個判斷力,是一個很重要的直覺、感性的能力。因為要迅速遇到一個對象,不管是物質實體還是虛擬內容,要立馬判斷它的真假美丑,甚至還有層次,比起一些高手來說,不容易那么斬釘截鐵,就會在談話中,失去了優勢。
審美能力、判斷力,本質還是自我信心的問題。要修身,把知識體系建立起來后,有了更足的信心,那么審美力、判斷力,對真假美丑的把我就更足,跟人溝通也更有底氣,跟人辯論的時候,也就不會落入下風。
人家天賦異稟都這么勤奮,比平庸的人還差一截的,不是更加要努力嗎?更要更加掌握方法。
想到這些,怎么方法論方面,腦子不是很清楚嗎?怎么執行的時候,就不行了呢?
總想在多積累一點點東西,可惜真的來不及了,只能硬著頭皮也要去先寫,就好比看了二遍電影,也要寫下觀后感,這下不是也可以寫好幾千字的了嗎?
所以短篇小說應該也是一樣的,而且寫作小說,不用去分析解讀,只需要把故事寫出來,可能有些詞不會用,文章不夠優美,那都不是大事,要故事有特點有趣就行了。
最近就因為這個事,一直在折磨自己似的,要么就是一次性連看兩部電影差不多四小時,甚至還會加兩小時的電視劇或者綜藝,累計就快六小時了,寫作的時間都快沒有了,甚至上了床后,睡不著,還會拿出手機來刷,要么看豆瓣小組要么看會知乎,大概率會越看越清醒,哎,時間就這么慢慢溜走了。
這些時間要慢慢找回來,不如用這個時間來碼字不是更好嗎?
剛才就想利用不到四小時使勁睡,但沒幾分鐘,發覺腦子還是蠻清醒的,睡意不夠大,不如起來看書或者寫點東西吧。最終還是決定寫點東西。
都是些思路整理啥的,沒有干貨,那這些寫了到底有沒有意義呢?要是讀者來看到都這些絮絮叨叨的,有價值嗎?不至于也讓讀者也進入我現在的精神世界吧,有跟我一樣的,經常失眠,或者是找不到方向方法,一直想形成一個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其實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賺錢?
賺錢學點其他動手技能不好嗎?干嘛非得死磕寫作呢?寫作這行都是萬中無一競爭概率??!
可能以自己的性格,還如今的狀態,暫時沒法走出家門了,只能宅在家里,也只能這樣的幻想世界里,看能不能殺出、熬出一條血路。
選擇死磕寫作,應該有一種一對多的客戶,更容易形成倍增收入的模式吧,比如萬一我寫的內容,有上萬人、十萬人看的話,那收入暴漲起來,就很可觀的。主要是想博這種。比去那些純屬計件的,更容易突圍,當然難度也大。
接觸一些寫作能力比我強的人,都不敢嘗試寫小說,也就是他們都沒有信心覺得自己能靠著掙到錢,你還不如他們,就怎么敢這么想呢?可能我有一個信念吧,希望自己變得偉大。
偉大的人,那那么好當啊。
要寫那些內容才能偉大啊,詩歌、小說、雜文、理論文章、批判文章、散文隨筆,現在就敢寫最后一種吧,前面幾種目前都沒法寫。散文算是美文里邊的范疇了,需要更好的文字功底,隨筆還可以忽悠下,但能有多大的價值呢?
詩歌都看不懂,就不說寫了;理論沒有個十年八年的垂直研究,也很難搞;雜文、批判文章,應該看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看幾遍,梳理下主要內容或劇情可能還能搞搞的,但要在基礎上,提升到理論高度,可能跟理論其實難度也差不到哪里去;寫小說,要說搞出經典,難度肯定很大,但隨便寫寫應該還是可以的,就是能不能養活自己是個難題。
就目前的本事,就隨筆和小說可以試試的,其實我也算寫過微小說了,不到1800字的微型,因為某平臺搞了個活動,去試了下,感覺看的都沒幾個人,可能我的故事不行吧,要么就是跟平臺的編輯,不熟悉,沒有得到推送,也因為是投稿的人太多了吧,實在兼顧不過來,就是石沉大海的感覺。
預計是這月寫兩篇的,本來是打算上周六、日寫第一篇,結果愣是沒動筆,還有一種放棄的感覺,就是看電影的時候,很有積極性,爭取再看一部,怎么寫短篇小說的時候,就沒有這樣的勁頭呢?
接下來這月是不會再去電影院看電影了,但在家里就不一定,可能比去電影院還看得多,這幾天都是連看兩部的節奏,的確是有好看的電影,但是真的太多了,看不過來,書也看不過來,感覺信息太海量了,一輩子都看不完,除非自己能光合作用,不用靠現實的餐飲養活自己就好了。那就可以全部身心投入到研究當中去,現實逼不得已啊,根本做不到,不是富二代!
還是害怕寫,主要還是對自己缺乏信心,不知道自己寫的內容,有沒有價值,缺乏判斷力、審美能力吧!但別人寫的,我看不少內容也沒多大意義啊,人家不也在寫嗎?可能是人家不差錢,只是純屬喜歡寫作,把自己腦子想到的任何廢話,都表達出來,管它是人是鬼看,無所謂的。
也不是吧,也有大佬,寫的雜文,還是有點內容的,雖然可能是自己不太感興趣的,但人家內容的確有點內涵深度,反應了作者當國當地的一些風土人情、或者社會現狀啥的。
我還是缺乏去觀察,光是出門到處溜達,估計也很難掌握到實情,估計還得跟當地人溝通,還有就是掌握當地的實時動態,需要有人在口口里邊任職的吧,那人家是怎么去拿到那些信息的呢,以前可沒現在發達啊,現在互聯網時代,這么發達,按說很多信息都可以查到的,為什么沒動力去找呢?不會用鼠標嗎?不是點點點出來了啊?可能因為自己懷疑主義吧,不太信那些信息,那老外的就能信?不能雙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