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是與生俱來的
幸福是我們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感覺,至少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這樣。我們的基因決定了我們的身體會分泌像5-羥色胺(又稱血清素)、多巴胺、催產素這樣能讓我們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的物質。除此之外,每個人天生的性格特征也會影響其對幸福的感知能力。許多科學研究表明,擁有外向型人格的人更容易與幸福相伴,而擁有神經質人格(容易焦慮、常常自我否定或自我壓抑)的人則往往難以感受到幸福。
直白地說,擁有外向型人格的人心態更為開放,更渴望與外界接觸,喜歡追求刺激,充滿能量。他們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更容易產生幸福感。
而擁有神經質人格的人本身就很敏感,且容易緊張、焦慮。一個人的情緒越緊張、越焦慮,就越容易受到消極刺激的影響,越難產生幸福感。

現在,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研究表明,生理和性格特征對人們幸福感強弱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只要樹立正確的心態,積極投身于那些有利于增強幸福感的活動,即使先天條件并不好,也能夠有較強的幸福感。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尋找和步入屬于自己的幸福之路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此外,物質生活條件、社會地位、年齡、性別和智力水平等因素并不會對一個人幸福感的強弱產生顯著的影響,這些因素更多的是影響人們滿足感的強弱。
幸福與否,往往取決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