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也知道眼前的這幾位說不出來什么原因,所以他也沒等眼前三位回答就直接說了答案。
“有人說肌肉越大的人力氣也就越大,肌肉越小的人力氣也就越小。
其實這句話也對也不對。
為什么說對呢?”
“因為肌肉大的人力氣并不一定大,但肌肉小的人,那種特別瘦弱的,力氣肯定不會太大!”
嗯?
這就一下子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李水心疑惑的問:“難道不是個子越大肌肉塊越大越有力氣嗎?
難道小個子還會比大個子力氣更大?
對這個說法我就有點不理解了!”
陳橋覺得有點無奈,怎么都是這種認知的?
“確實,在很多人眼里身上的肌肉塊越大力氣就越大,肌肉塊越小力氣就越小。
其實,人的力氣并不是靠肌肉來決定的。
當然力量來源于肌肉,依附于肌肉,一個非常瘦弱的人,其力量肯定是有限的。
但力量和肌肉的大小也不是完全正相關的,不是說肌肉塊頭越大,力量就越大。
要弄清力量和肌肉的關系,我們先看看肌肉的成分,它是由肌纖維組成,肌纖維具有收縮能力,與神經系統構成人體的運動系統,完成各種運動功能。
它主要由肌膜、肌質、細胞核和肌原纖維組成。肌細胞的收縮依賴肌原纖維,所以說肌原纖維是力量的主要來源。
我們通過訓練刺激和恢復可以使肌原纖維變粗,同時帶來肌肉力量的提升。
但遺憾的是肌原纖維尺寸增長潛力并不大,無論你通過什么樣的訓練,它的體積并不會增長的太多。
所以,如果你的肌原纖維尺寸已經定型,本來就是那么大點,你再怎么練,雖然力量會有增長,但增長的并不是太大。”
袁弘有點不明白,他反問了一句:“那為什么我國古代那些大將都是身形高大的,也沒見哪個瘦弱的成為大將啊!”
“問的非常好!”
陳橋笑的解釋。
“這就是我要為你們講解的內容之一,為什么我國古代說練武要從小時候練起,就是要在人的肌原纖維還沒有長成沒有固定的時候,想辦法讓它長得更大一些。
肌原纖維在人還沒有停止生長發育之前是可以長大的,那種正常發育的高大威猛,自然可以決定人的力量屬性,肌原纖維越大人就越有力量。
所以在古代練武要從小的時候抓起,并且需要有系統的訓練,才可以讓自身的肌原纖維長得更大,更有力量。”
柳青青小心的問了一句:“那我們,現在應該已經停止生長發育了,就算再練我們的肌原纖維也不會再增長了。
那是不是就白練了?
可是有很多人,都是通過鍛煉增長了自己的力氣啊!”
陳橋笑的解釋:
“我是說停止生長之后再去努力的鍛煉,想讓肌原纖維增長,其實增長的有限,但并不是不能增長。
也就是增長的力氣不大,但并不是不會長力氣。”
李水心哭喪的臉:“那完了,如果增長力量有限的話,我們再怎么練也沒用啊!
力量有限的增長又有什么用嘛!
巨人就已經夠嚇人的了,還有巨型烏鴉,還有各種大型昆蟲,如果哪天鋪天蓋地來一只雕,那我們只能坐以待斃了!”
陳橋笑了,忍不住給李水心來了個爆炒栗子。
“我還沒說完,你急個啥?
我說的是鍛煉只是讓肌原纖維增長的話,力量增長的有限。
并不是說我們就只能受限于這個力量。
因為肌原纖維,其實不過是給人體提供力量的很小部分而已。”
他的話讓李水心眼睛一亮。
“你是說,人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只靠肌原纖維?”
陳橋點頭,
“人的最主要力量來自于什么地方?
很簡單,人體可使用力量的大小,其實是和發力的技巧有關的。
力量的形成來源于各個肌肉群的協調作用,單個肌肉群不能完成一個連貫的運動。
在這里,我就要說一下什么是核心肌肉群,核心肌肉群指的是腰腹部的肌肉群,連接身體的上下部分。
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實現力量傳導。
全身不管那個肌肉群發力都要經過核心肌肉群的傳導,所以即使身體的某個部位肌肉力量特別發達,核心肌肉群太弱,肌肉也無法發揮出來。
這就是為什么古代我們練武之人必須要練得虎背熊腰的原因之一,最主要是腰!
如果腰不好練什么武都是白搭!
那么話說回來,為什么人的手指沒有肌肉,卻有那么大的力氣,在鄉下拎水桶抱裝麥子和稻谷的麻包時,拎個幾十斤上百斤都沒問題,是什么原因?
其實很簡單,因為干這些活的人都用上了腰腹的力氣,不會用腰的人,是干不了什么活的!”
說到這里,陳橋停了一下,讓眾人消化了一下這里面的知識和內容之后,再繼續說道
“由此可見,身體的協調性以及腰腹力量的使用,才是人體的主要力量來源之一。
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神經群。
剛才我問你們,人的手指沒有什么肉,但是卻很有力量,是什么原因。
你們不知道,那么我現在告訴你們,因為手指哪怕在沒有肉,卻是人體神經群最密集的部位之一。
而手指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力量,當然是因為人體神經群的作用,大腦控制肢體。
這就是練武的人認知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那就是想!
敢想,才能敢干,不敢想,那就沒有可能!”
說完,陳橋開始拿出自己的冷兵器,當然,別人的冷兵器跟他的是一樣的。
因為按照身體素質來說,雖然克隆體分男女,但幾乎所有人的力量相差不大。
畢竟都是剛出生沒多久,誰比誰強啊!
現在他們身上,都有一柄劍,另外還背了兩根一米長的短棍。
“冷兵器槍為王,但是在槍沒有出現之前是矛在戰場上主宰。
刀這種東西其實在戰場上一般沒什么大用,有時候你砍人兩刀未必能把人砍死。
但是如果用矛把人捅一下,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戚武毅第一版紀校新書上,收錄了許多兵器的用法,但刀卻沒有收錄進去,因為沒用。
直到第二版,才勉強把刀的用法給收錄進去,但還是要配上盾牌才有用。
否則刀在戰場上是沒有用的!
在戰場上可以主宰勝利的,一般是槍和弓箭以及火槍!
近的話可以用錘和鞭或者锏這種重兵器,一般來說沒刀什么事。”
袁弘點頭,認可這句話。
“我們那個時候,知青跟知青打架,有一個知青拿著把柴刀,把另一個砍的跟血葫蘆似的,但是沒死。
那個被砍急了,拿著把插子,直接就把拿柴刀的給捅了一下,然后瞬間血流不止,當場就死了。
確實砍三四刀都頂不上捅一下的。”
陳橋點頭。
“沒錯!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我讓老兵機器人給我們弄的武器是用劍,我們的劍,刃長60公分,柄長22公分。
我們拿著劍的時候可以當短兵使用,但如果遇到了強敵,我們可以和槍桿子組合起來,兩根一米長的槍桿子加上80多公分長的長劍,可以組成兩米七左右的長矛。
因為古代的長矛就是一根槍桿子加上一柄長劍組合起來的,可以捅刺,可以劈砍,也是隋唐時期騎兵破甲馬槊的前身。
而且因為材料的原因,不管是槍桿子還是長劍,都不算重卻堅韌異常,鋒利的程度也還過得去。
2米7長5斤左右的矛,只要我們熟練的使用,自保不成問題!
現在,我來教你們長矛的基礎動作,第一個就是扎刺,這個動作今天需要練習1000下,然后根據身體的情況,會給予一定時間休息。
好,現在訓練開始……”
其實練武是枯燥,但這種枯燥的訓練是必須的,因為枯燥的訓練,還可以相應的訓練人的意志力。
每一個能夠在危險重重中死里逃生的人,基本上每一個都是意志力十分堅韌,以及思維冷靜的人。
這種意志力十分堅韌,在平時在和平社會,也許沒有太大的明顯的用處和常人的區別。
但是如果在現在的這個,危機四伏的蠻荒世界,在這里每一個優點都可以讓自己的生存變得可靠。
他們需要練習刺扎,習慣了這個動作之后,再去找靶子練習扎入物體的感覺。
“在古代,將領騎在馬上拿著馬槊對沖的時候,會在接觸的那一瞬間順勢朝前一捅,然后捅中了那一刻會松開肩膀的控制,讓自己的手臂以及槍桿子順勢往后一蕩卸力,然后就把槍尖抽出來,或者順勢橫切,然后再把槍尖抽出來。
如果不懂得使勁,沒有練過扎靶,很可能會跟敵將進行對沖的時候,被沖撞力撞下馬。”
這一點,跟西方的那種所謂的騎士不一樣。
所以,在我國古代,就連打仗技能都是需要傳承的。
陳橋一邊給他們講解動作要領,一邊帶他們進行刺扎動作的訓練。
突然萬曉倩走了出來,對陳橋說:“陳橋,研究很順利,已經進行到下一個步驟,我們需要動物實驗。”
陳橋點頭:“好!我拿東西給你們釣一只青蛙回來!”
釣青蛙,那是小時候的記憶了。
被練槍折磨到想死的幾人,好像頗為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