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前,身為正式太監的鄭和,就從來沒少在圣上的面前彈劾過紀綱。
如今在護國神獸的親自點名,讓鄭和擔任御侍使。
這不就等于,親手讓鄭和從麻雀飛上枝頭,化作鳳凰嗎?
這怎么能不讓紀綱心懷不忿?
這簡直就是讓他今后在仕途上,如坐針氈啊!
他心里暗恨著鄭和,暗地里把后槽牙咬得嘎嘎作響。
即便如此,他要沒有絲毫的辦法,
因為,他不過是一個身份低微的錦衣衛指揮使罷了。
又怎么能忤逆于圣上平起平坐的護國神獸的意愿呢?
反觀鄭和本人的狀態,實在是極度懵逼。
他怎么也想不通,如此尊貴的護國神獸,怎么會如此抬舉自己。
竟然指名道姓的要自己出任御侍使!
“好!”朱棣一口答應了陳陽提出的要求:“那便依您的意思辦,就讓鄭和擔任御侍使吧。”
現在的朱棣,早就被陳陽剛才所發出的豪言壯語,震驚的五迷三倒了。
別說是讓鄭和擔任御侍使了,就是陳陽現在立刻提出要入住乾清宮,他也絕無二話!
“嗯,很好!”陳陽滿意的點點頭。
看在朱棣跪舔到自己這個份上,陳陽作為大明朝的護國神獸,要是沒點表示的話,就太不像話了。
就在剛才,楊士奇替鄭和求情的時候,陳陽便悄悄地打開了系統的面板,進入到了系統的商城之中。
一看之下,驚得陳陽簡直是目瞪口呆。
系統商城里的物品,可謂是琳瑯滿目,數不勝數。
上到能夠包治百病,還魂救命的丹藥,下到各類農作物的種子,看的陳陽是眼花繚亂的。
最夸張的還不是這個!
最牛逼的是,系統的商城里,竟然可以對話現代化的武器圖紙!
就連坦克和巡航導彈等高精尖的武器設計圖紙,都位列其中。
這也太過分了吧!
在歷史上,火器實在宋朝時期就出現了。
發展到明朝后,更是由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的神機營,來掌管使用。
神機營在明朝時,是專門掌管火器使用的特殊部隊,在當時更是開創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
永樂八年,征交趾(現今為YUE南)時,朱棣手下得到了神機槍炮的制作方法,由此特批由神機營學習使用方法。
在明成祖朱棣親征漠北之戰中,他根據火器的特性,更是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后”的作戰原則。
神機營配合靈活的步兵,加上機動性強的騎兵,配合穿插之下,在戰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雖然在當時的時代很是厲害,但在陳陽這個現代人的眼里,已經是落后到不能再落后了,
火銃也就是比燒火棍稍微強那么一點而已,在現代熱武器面前不值一提!
不過,現在就想要通過系統商城,達成現代化熱武器的普及,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首先,現代化的武器制造,是建立在工業革命后的工業化基礎上的,并不是僅僅只靠設計圖紙,就可以搗騰出來的東西。
再說一點不能簡單實現的理由:
在系統商城中,不說坦克、飛機、巡航導彈這樣的重型現代化武器。
就拿一戰時期的馬克沁重機槍來說,光兌換它的設計圖紙,售價就高達五千國運值!
而現在陳陽,在系統商城里的國運值點數只有1500點。
僅僅憑借著1500點的國運值點數,想要建立一支現代化的部隊,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但是,身為歷史學系的研究生,陳陽深知一點。
一個王朝的想要興盛起來,不但要武力昌盛,更重要的一點,是要發展民生!
明朝在朱棣上臺后,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很注重民生的發展。發展的效果也很不錯,社會經濟繁榮而穩定。
但唯一的缺點,便是階級固化造成的腐敗危機,掌握經濟大權的大地主們逃稅漏、漏稅。
明朝政府的財政收入逐年減少,再加上連年北伐征戰,使得軍餉增加。
當然,還有鄭和七下西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是逐步加深了大明朝的財政危機。
出現財政危機后,最快的解決方式就是增加農民的賦稅,從而導致了農民們的反抗起義。
只有解決了最基礎的民生問題,充盈了國庫,這可比窮兵黷武的領導方式要強得多。
所以,按照陳陽的想法是,首先幫助朱棣解決最基本的民生問題,完全穩定住國內的局勢后,再做向外擴張的打算。
陳陽在系統商城中選擇了兌換物品,臉上不在意地向朱棣說道:
“既然,陛下冊封我為護國神獸,那我也理應給予陛下一些見面禮。”
系統商城只有陳陽自己才看得到,所以當他兌換物品出來的時候。
一個紅色的塊狀物,忽然間,就這么憑空出現在陳陽的身前,情況是否詭異、突兀。
然而,所有人看到這一幕時,統一認為,是瑞獸麒麟又在大顯神通了!
陳陽作為神獸,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解釋這些超出常人認知的事情,別人會自動腦補。
畢竟上古神獸嘛!有些神奇的能力,也實屬正常。
陳陽用細長的前肢,隨意地將紅色的塊狀物,推到了朱棣的面前,然后一言不發地看著他。
朱棣大感驚奇,瞪大了眼睛,瞅著面前的又干又扁的紅色塊狀物,好奇地問道:“神獸?”
“您給朕的,是何物?”
陳陽老神在在的解釋道:“此物名曰番薯,可生食,可煮之,亦可烤。”
朱棣聽完陳陽的解釋,皺了皺眉頭還是疑惑不解:“番薯?”
朱棣仔細觀察了一番,看此物毫無出彩之處,甚至有些丑陋。
但既然是神獸所賜,那絕非凡品!于是謙虛地向神獸請問道:
“此物,有何出奇之處?”
陳陽輕描淡寫的回道:“此物,可畝產十石,且極易栽培。”
說人話就是產量高,產品大,容易培養,病害率低。
“什么?”
陳陽這番話在現代人耳中不算什么,但在朱棣眼里,這無疑又是一道平地驚雷!
畝產十石?且極易栽培?
畝產十石,這在當時的大明朝是個什么樣的概念?
自從進入永樂盛世以來,明朝的耕作水平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生產經驗也更為豐富。
一個農夫耕田三五十畝,每畝麥子也僅收成為一石罷了!
按照當時大明朝的計量方式換算,一石為150斤左右。
十石換算下來就是1500斤!
產量整整提高了10倍!
在歷朝歷代中,哪個朝代沒有鬧過饑荒?哪個朝代沒有餓死過許多的百姓?
區別也只在于盛世時,餓死的人數少一些。亂世時,餓死的人多一些罷了!
萬一天公不作美,趕上了天災,那更是雪上加霜,哀嚎遍地。
如果在此物的幫助下,能夠在自己統治的這段時期,不餓死人,這意味著什么?
此時此刻的朱棣,望著那款干扁的番薯,兩眼開始冒光!
這塊番薯,將會給自己帶來“蓋世明君”的無上成就!
自從朱棣登基以來,做出很多的大事情:
御駕親征,率領大軍,北伐蒙古,犁庭掃穴。
遷都燕京,以天子的身份,鎮守國門。
編修永樂大典,命鄭和下西洋,拓寬眼界,揚我大明朝的國威。
這些政績,足以說明朱棣,絕對是一位擁有雄心壯志和遠大抱負的千古一帝。
他所做的這些事,足以說明朱棣的極大野心,欲與“堯舜禹”上古三賢比肩。
然而,再高的宏圖遠志,也脫離不了現實的殘酷。
事實上,不管是北伐蒙古,還是命鄭和南下西洋。
這些掙足面子的政策,實則讓大明朝的國庫極為吃緊。
特別是遷都燕京這件事情,更是讓朱棣十分頭痛。
首先,要遷都燕京,就必須先解決吃的問題。
其次,遷都燕京后,燕京勢必要形成一個巨大的城市。
而如此巨大的城市,那燕京的糧食產量,肯定是不足以喂飽所有人的,這點朱棣早已預料到。
如果要是因為遷都的政策,導致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吃不飽肚子,餓死了人,那朱棣的罪過可就不小了!
另外,遷都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保證邊疆的安寧,肯定是避免不了打仗的問題。
俗話說“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只要是打仗,就需要大量的糧食供給,這也絕不是一個小數目。
還有,必須保證護衛京都的守備軍的糧食供應。
算來算去,這糧食的缺口問題,越來越大!
可當護國神獸猶如變戲法一般的,憑空變出了一塊毫不起眼,卻能畝產十石,并且極易栽培的農作物后,這時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有了這個番薯,以上所有的糧食問題,就都不再是問題了!
據史料記載,番薯傳說華夏是在明朝的萬歷年間。
陳陽現在就把番薯賜予了朱棣,這就等于比原來的歷史,提早了一百多年!
光是這款番薯,便足以讓朱棣欣喜若狂了。
但陳陽毫不在意,畢竟他可是護國神獸,只給番薯當見面禮,那未免也太寒酸了。
陳陽用仿佛看穿了朱棣的眼光,盯視著他,問道:“陛下,最近可是被遷都一事所煩心?”
朱棣大驚失色,臉上浮現錯愕的表情,本能的驚呼:“神獸竟然也知此事?”
遷都燕京的事情,朱棣早已謀劃已久,但奈何時機不成熟。
他私下里試探過一些人的態度,文武百官中,有贊同的,有反對的。
現在被神獸一語點破,遷都如此重大的事情,乃是大明朝的國家機密。
此事,神獸是如何得知的呢?
朱棣心念直轉下,又想到人家既然是神獸,想要知曉凡人的想法,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想到這里,朱棣急忙想陳陽詢問道:“神獸英明,朕確實是為了遷都一事而苦惱。”
陳陽憑借著前世的史學知識,自然明白眼下朱棣的難題。
“陛下,眼下遷都最大的難題,可是河槽轉運?”陳陽一臉神秘地問道。
面對陳陽神秘莫測的態度,朱棣被驚得目瞪口呆,臉上的肌肉忍不住一陣的抽搐心中暗道:
“這神獸也太神了吧?就連這事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震驚之后,朱棣回過神來,連忙問向陳陽:“神、神獸所言甚是!朕確實為了此事十分犯愁!”
其實,遷都燕京這個計劃中,最讓朱棣頭疼的,還是不是文武百官的反對意見。
最讓他頭疼的是,河槽轉運的問題!
只要遷都就涉及到建設的問題,而建設就必須涉及原材料的問題。
有些重要的原材料,燕京是不產的,想要使用就必須從南京運往燕京。
遷都所需的龐大物資,要是從南京運送到燕京,只是憑借陸地運輸,是遠遠不夠的。
那時,運送物資的車,只有小型車輛,沒有大型車。
就算沒日沒夜地運輸,不但耗費人力、物力、財力,關鍵問題是:還容易滋生貪污腐敗。
如果說,有沒有一條既安全又省時的運輸通道呢?
答案是肯定的——京杭大運河就是首選!
可現在,這條運河最大的問題在于,已經嚴重堵塞,根本不可能形成有效的運輸能力。
作為皇上,決定了的事情,肯定是不會輕易更改的。
所以,他決定疏通運河,打通南北水路運輸這條通道。
這么龐大的水利工程,是個相當耗費錢財的事情。
只是耗費錢財的話,朱棣還不甚太過在意。
他最在意的是,由于黃河經常泛濫,再加上高處的水源匱乏,以及施工不夠完善等原因……導致運河兩岸經常決堤,洪水泛濫。
運河兩岸決堤最根本的原本,就是因為這個時代的水利工程技術,實在是太落后了。
他們僅僅只靠石頭的堆積,來抵擋黃河的沖擊,很明顯是徒勞無功的。
這也是河槽運輸,始終無法通運的根本原因。
所以,除了番薯意外,陳陽決定再送給朱棣一份更大的禮物。
而朱棣是何許人也?他本就是聰明人,一點就通。
既然護國神獸問到了他是否為河槽轉運一事煩惱。
那就說明,護國神獸對這個問題,或許是有解決之道的!
于是,朱棣滿懷希望,試探性向陳陽詢問道:“關于河槽的問題,護國神獸您可有辦法解決?”
問陳陽時,朱棣一直用希冀的目光盯視著陳陽,它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希望啊!
“有。”陳陽的鹿嘴中,輕描淡寫地吐出一個字。
但這一個字,便注意讓朱棣欣喜若狂,他急聲追問道:“敢問護國神獸,您有何妙計?”
陳陽看著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朱棣,悠然自得地說道:“本神獸賜予你一物!”
“此物可確保運河兩岸抵擋住洪流沖擊,亦可百年絕不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