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給科學家的科學思維
  • 王大順 (匈)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 954字
  • 2022-02-23 12:20:54

科學的故事

The Science of Science

愛因斯坦在有生之年發表了248篇論文,達爾文發表了119篇,路易·巴斯德發表了172篇,邁克爾·法拉第發表了161篇,泊松發表了158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則發表了330篇1(5)相比之下,彼得·希格斯的成果數量就很少了,他在84歲因預測希格斯玻色子而獲得諾貝爾獎時,僅發表了25篇論文。而遺傳學家孟德爾的署名論文僅有7篇,卻為他帶來了不朽的聲譽2

這些差別表明,從長遠來看,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的關鍵因素并不是產出量,而是影響力。的確,論文的影響力存在巨大的差異。即使是明星科學家,發表的所有論文也僅有少數能被后輩所銘記。我們傾向于將愛因斯坦與相對論,或將瑪麗·居里與放射性聯系在一起,而忽略他們做出的其他科學發現。換句話說,某一項或者少數幾項重大發現,也就是那些離群值(outliers),似乎成了某位科學家職業生涯的標簽。那么,這些離群值真的能準確地表現一位科學家的職業發展嗎?或者說這些巨星科學家在其職業發展道路上僅是靠一兩次運氣而得以成功嗎?

而且,如果僅有一篇或少數幾篇論文能被大家記住,那么科學家是什么時候做出的那些決定性的發現呢?愛因斯坦曾經詼諧地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在30歲之前達成最大成就,那么他終生也不會再有這種機會了?!?sup class="annotation_style">3確實,愛因斯坦發表奇跡年論文(6)時年僅26歲。但他對年齡與科學發現之間關系的觀察并不僅針對自己,與他同時代的許多物理學家也都是在職業生涯早期就做出了決定性的科學發現:沃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和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24歲;費米(Fermi)和維格納(Wigner),25歲;盧瑟福(Rutherford)和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28歲。但青春年少就是能夠做出杰出科學貢獻的必要條件嗎?顯然不是。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在發現青霉素時已經47歲,盧克·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51歲時才發現了艾滋病病毒,而約翰·芬恩(John Fenn)直到67歲才開始從事后來使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相關研究。那么,由重大發現所反映出的創造力,在職業生涯中是如何分布的呢?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深入探討這些有關科研生涯令人著迷的問題。的確,當審視那些年輕和不那么年輕的科研同行時,我們禁不住會問:突破性研究成果何時在科研生涯中產生,是否存在可量化的規律?是什么機制控制著科學家的產出量和影響力?這一部分的各章,將對這些問題做出量化回答,并對如何培養科學家以及如何認可和獎勵英才等問題提供深刻見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雅安市| 青海省| 冕宁县| 沙河市| 土默特右旗| 永兴县| 扶风县| 三穗县| 湟中县| 临武县| 泰和县| 武邑县| 甘德县| 丹凤县| 仁寿县| 广丰县| 政和县| 北京市| 台江县| 长泰县| 高邑县| 昌宁县| 龙南县| 化隆| 水城县| 阿城市| 临邑县| 锡林郭勒盟| 皮山县| 长泰县| 涪陵区| 祥云县| 木兰县| 龙南县| 宣汉县| 乌兰县| 五峰| 武平县| 丹江口市| 巴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