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繼承與家事

第一節 社稷之重在于立嗣,百姓之本無過傳家

????——遺囑與遺產


【關鍵詞】遺產的范疇 遺囑的分類 訂立和效力 遺囑和遺贈的關系


【引人入勝】


自原始社會有了剩余產品后,私有制逐漸產生,先民們也逐漸形成了私有財產的觀念,此后財富的傳承便是人類社會永恒不變的話題。面對艱苦的生存環境,財富的傳承長度與一個家庭、部落,甚至國家發展壯大程度高度正相關。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社會的文明和法制的健全,私產神圣的觀念深入人心,與此相對的則是社會風險因素增多,個人私力越來越不足以自衛私產,更遑論身后財產之傳承。在此背景下,了解有關繼承的法律規定,掌握有關遺囑與遺產的法律要點,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具有重大意義。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塔西佗曾說:“第二繼承人總是受人懷疑和怨恨。”遺囑不僅僅涉及法律問題,更關涉到一個家庭甚至家族的親情關系、倫理道德。法律作為最低限度的道德,雖無法過問家事,但也能定紛止爭。很多時候,一份合法、合情和合理的遺囑,不僅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能維系一個家庭的親情和睦。故而在高速發展、物質不斷豐富的當今社會,了解遺囑與遺產背后的法律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條分縷析】


一、遺產的概念和范圍

遺產,顧名思義,就是人去世后所遺留的財產。人們進行財富積累有很多種方式,財富之間的代際傳承便是其中重要一種。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王翦,曾數次上表秦王“多請田宅為子孫業”。王侯將相尚且如此,普通百姓就更不多論了。那么,現實生活中哪些財產能作為遺產傳承呢?首先,能作為遺產的財產必須是被繼承人自己所有的合法的財產,而不能是國家、集體或他人所有的財產。其次,被繼承人自己所有的財產并不能夠被當然繼承,實踐中有一些財產性權利因為具有專屬性而無法當然繼承。例如更不能是非法的財產。例如,王大錘垂涎隔壁的孤寡老人張小刀的一套紅木家具已久,想著反正張小刀無兒無女,于是王大錘訂立遺囑,讓自己的兒子王小錘繼承張小刀的紅木家具。由于紅木家具并不是王大錘自己所有的財產,因此當然不能作為自己的遺產來讓繼承人繼承。再例如,王某是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先后收受他人送予的賄賂款500萬元,藏在一處隱蔽的場所。很顯然,這500萬元是通過犯罪手段獲得的,不屬于合法財產,當然不能作為遺產繼承。而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繼承,必須以公司章程沒有相反的禁止內容為前提;普通合伙人合伙權利的繼承,需要在合伙協議沒有其他規定的前提下,經全體合伙人同意才能夠繼承。最后,能夠作為遺留傳承的“產”當然是指財產以及財產性利益,而不能是人的身份、頭銜、官職、榮譽等。人類社會的發展本身就是“從身份到契約”的過程,中國封建時代的“襲爵”“蔭封”現象早已成為過去,一去不復返。

此外還應注意的是,根據我國《民法典》等相關法律的規定,能夠被繼承的遺產還應當是被繼承人死亡時合法擁有完整產權的財產。現實生活中常有夫妻一方立遺囑時,將夫妻共同財產作為他一個人的遺產進行處分而導致遺囑無效的情形。當然,如果遺囑處分了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房屋,也并非必然完全無效,被繼承人對自己所有的一半房屋的處分仍是有效的,但對另一半的處分則是無效的。同理,如果在一份遺囑中同時處分了自己的財產和他人的財產,那么這份遺囑也并非完全是無效的,處分自己財產的那部分仍然是有效的,但處分他人財產的部分無效。


二、遺囑的定義及相似概念辨析

(一)遺囑和繼承

如上所述,遺產是被繼承人生前遺留下的財產;遺囑則是指被繼承人對自己去世后所遺留下的財產如何處置以及歸屬的囑咐與安排。既然如此,遺囑當然只能在被繼承人死亡時才能生效。

訂立遺囑的目的就是為了被繼承人去世后將財產進行傳承,那么就涉及由誰來繼承的問題。根據我國法律,哪些人可以成為合法的繼承人呢?對于這個問題,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了法定繼承人的順位。所謂法定繼承人是指在沒有遺囑繼承的情況下,根據法律規定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人。這就是說,法定繼承人繼承遺產并不是基于被繼承人的“囑咐與安排”,而是根據法律的規定。在我國,法定繼承人一共有兩個順序,不同繼承順序的意義在于,在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情況下,第二順序繼承人是沒有資格繼承遺產的,只有當被繼承人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時,才由第二順序繼承人來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根據法律規定,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包括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與父母;第二順序的法定繼承人則包括被繼承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以及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這里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以及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這里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胞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以及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上面已經說到,法定繼承人是基于法律規定而繼承遺產的人,但是人們也可以通過訂立遺囑的方式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由此可見,在訂立遺囑時只能從法定繼承人中選擇繼承人。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老人因為含飴弄孫之情,在訂立遺囑時往往在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時候,指定自己的孫子或孫女作為繼承人,其實這種指定因為并不符合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并不能成為有效的遺囑。事實上這種把孫子、孫女指定為繼承人的行為在法律上稱之為“遺贈”,此時需受遺贈人在兩個月內做出接受遺贈的表示才有效。

(二)遺囑和遺贈的區別

我國《民法典》對于遺囑和遺贈都有明確的規定。人們可以訂立遺囑來處分自己的財產,既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也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通常而言,前者稱為遺囑繼承,而后者則為遺贈。遺囑和遺贈是兩個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主體不同

遺囑繼承人的范圍僅限于民法典規定的繼承順序范圍之內,而且都必須是自然人,也就是說不能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受遺贈人就不一樣了,受遺贈人可以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任何“人”,這里的“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國家、集體、企業及其他實體。

2.取得遺產的方式不同

遺囑繼承人是依據遺囑的指定直接取得遺產;而受遺贈人通常則需從被繼承人指定的遺囑執行人處取得遺產。

3.意思表示的要求不同

遺囑繼承適用沉默推定原則,也就是說遺囑繼承人在繼承開始時如果沒有做出放棄繼承的表示,則被認為是同意繼承;而遺贈則恰恰相反,適用的是沉默否定規則,這就意味著受遺贈人需在知道遺贈兩個月內做出接受遺贈的表示,不然的話就會被視為放棄遺贈。


三、遺囑的種類和效力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避免親人反目,家庭矛盾增加,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生前立下遺囑。但是由于前些年我國社會傳統的原因,加上法治建設尚不完善,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統計中,竟然有60%以上的遺囑被確認為無效。現實生活越來越需要人們不但要有訂立遺囑的意識,更要有訂立遺囑的能力。那么,想要訂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遺囑,首先需要了解我國法律認可哪些形式的遺囑。

(一)遺囑的種類

根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我國法律承認的遺囑形式主要有六種,分別是自書遺囑、代書遺囑、打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口頭遺囑和公證遺囑。

1.自書遺囑

指的是由立遺囑人親筆書寫全文、簽名并且注明時間的遺囑。自書遺囑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遺囑形式,為確保自書遺囑的有效性,法律要求立遺囑人親自手寫遺囑全文,并且注明年、月、日。另外,有的人在去世前寫有遺書,如果在遺書中處分了本人財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只要注明了年、月、日,同時沒有相反證據的,也按照自書遺囑對待。

2.代書遺囑

指的是由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由見證人中的一個作為代書人代遺囑人手寫遺囑全文,注明年、月、日,并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的遺囑。在實踐中,有的遺囑人由于身體原因或者文化程度的原因無法自書遺囑,那么代書遺囑就解決了這種書寫不能、書寫不便情況的困難。由于代書遺囑不是遺囑人親自書寫的,所以為了保證遺囑內容真實反映遺囑人的意愿,法律對于代書遺囑的規定較自書遺囑更為嚴格。法律對代書遺囑的見證人資格有特殊的要求,一般而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繼承人、受遺贈人以及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不能作為代書遺囑的見證人。

3.打印遺囑

打印遺囑是我國《民法典》首次規定的一種遺囑類型。在日常生活中,打印文件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是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法律是不承認打印遺囑的,直到《民法典》才明確認可了打印遺囑的效力,這豐富了遺囑的形式,肯定會對今后的遺囑訂立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國《民法典》規定,打印遺囑必須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并且遺囑人和見證人必須在打印遺囑的每一頁上簽名,同時還要注明年、月、日。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遺囑人自己在電腦上打字后打印出來的遺囑,也必須要有見證人,而且遺囑人和見證人需要在每一頁上簽名,千萬不要以為是自己打印的就不需要見證人。

4.錄音錄像遺囑

指的是以錄音錄像形式訂立的遺囑。其實,錄音錄像比起文字更能展現立遺囑時的真實情況,也更能客觀地反映出遺囑人立遺囑時的精神狀態以及真實意思表達。錄音錄像遺囑同樣需要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而且遺囑的內容需要展示在錄音錄像中。根據司法實踐,采用錄音錄像的方式訂立遺囑的,最好由遺囑人口述遺囑內容,或者由見證人口述后,遺囑人明確表示認可。另外,遺囑人、見證人都需要在錄音錄像中展示出完整清晰的面部并且自報姓名。和其他遺囑形式一樣,錄音錄像遺囑也需要明確錄制的年、月、日,可以通過錄音錄像設備自動記錄,或者出示當日電視臺的日期等。

5.口頭遺囑

顧名思義,指的是遺囑人口頭說出來的遺囑。由于口頭言語的不可固定性,一般要求只能是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做出,且必須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而當危急情況解除后,遺囑人能夠通過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則歸于無效。所謂危急情況通常指立遺囑人生命垂危或者有其他相同或相似的緊急情況等。

6.公證遺囑

指的是遺囑人經公證機構公證的遺囑。公證遺囑需要遺囑人本人親自到場,由兩名公證員共同辦理。在辦理公證遺囑時,公證員應當制作談話筆錄,如果遇到遺囑人屬于危重病人、盲人等情形的,還需要制作錄音或者錄像。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在《民法典》頒布前,公證遺囑相較于其他遺囑類型是具有一定的優先性的,但是《民法典》取消了公證遺囑的這種優先性。如果遺囑人訂立了幾份遺囑的,不再以經過公證的優先,而是以訂立時間的先后來認定,訂立時間最晚的遺囑為有效遺囑,這其實體現了法律保護遺囑人的意思自由。當然了,法律取消了公證遺囑的優先性,并不代表著公證就沒有意義,在實踐中,一般人并不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訂立的遺囑往往存在形式或者實質的要件而導致遺囑無效。通過公證的方式,可以避免很多遺囑上存在的法律錯誤,因此公證遺囑的重要性依然存在。

(二)遺囑的效力

在了解了不同遺囑形式的基礎上,訂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遺囑便不再那么困難。訂立遺囑作為一種法律行為,其成立的要件主要包括形式要件和實質要件。關于遺囑的形式要件,前面已經具體分析過,因此我們這里所談的遺囑效力問題,主要是針對遺囑的實質要件而言的。關于遺囑的實質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遺囑人必須具有遺囑能力

所謂的遺囑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設立遺囑以依法處分其財產的行為能力。因為訂立遺囑為民事行為,所以遺囑能力就是遺囑人必須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只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才有設立遺囑的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訂立遺囑。當然,現實生活中存在有人以前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后又變成了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情況,那么這種人是否具有訂立遺囑的能力呢?我國法律規定,遺囑人是否具有遺囑能力,要以訂立遺囑時為準。也就是說,遺囑人在訂立遺囑時有遺囑能力,但是之后又喪失遺囑能力的,所訂立的遺囑也不因此而失去效力。相反,如果在訂立遺囑時遺囑人沒有遺囑能力,之后又有了遺囑能力的,該遺囑仍然是無效的。

2.遺囑必須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前面講到,訂立遺囑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民事行為有效的必要條件就是民事行為必須是行為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所以,遺囑必須是遺囑人處分其財產的真實意思表示。那么怎么認定遺囑就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呢?原則上,應當以遺囑人最后在遺囑中做出的意思表示為準。根據這一條要件,遺囑人受到脅迫或者欺騙所訂立的遺囑是無效的,偽造的遺囑是無效的,被篡改的遺囑部分也是無效的。

3.遺囑中處分的財產必須是遺囑人自己的合法財產

既然我們說,訂立遺囑是遺囑人處分自己財產的一種民事行為,那么遺囑所處分的財產就必須是自己所有的合法財產,不能處分其他人的財產,也不能處分非法的財產。如果遺囑人通過訂立遺囑處分了不屬于自己的財產,或者處分了非法財產,比如將自己盜竊來的金銀財寶進行遺囑分配,這些都屬于無效的遺囑。

4.遺囑需要為缺乏勞動能力而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份額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說道:“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個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具體到繼承方面,民法不僅要保證遺囑反映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還必須對那些需要特殊照顧的人有公平的待遇。我國《民法典》規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這一規定屬于法律的強行性規定,如果遺囑沒有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的話,在處理遺產時,應當先為該繼承人留下必要的遺產,之后剩余的部分才能按照遺囑確定的分配原則進行處理。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訂立遺囑時,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也不能違反社會公序良俗,否則極易導致遺囑無效。

(三)如何訂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遺囑

上面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遺囑的形式和實質,但是如何才能訂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遺囑呢?接下來,我們以自書遺囑為例,就具體訂立遺囑來給大家一點建議。一般而言,自書遺囑分為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

1.首部

在遺囑的首部,寫明標題“遺囑”,來清晰地表達遺囑人想要訂立遺囑的真實意思表示。

2.正文

正文部分主要寫明以下幾個問題:①首先寫明遺囑人的身份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時間、公民身份證號碼、民族、戶籍所在地、現住址等。②其次寫明遺囑人訂立遺囑的原因,即前言部分,可以通過簡短凝練的語言概括訂立遺囑的原因、宗旨就可以了。比如:“本人因年老多病,恐不久于人世,為了防止本人去世后,子女對遺產繼承發生糾紛,遂訂立本遺囑。”③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遺囑事項,就是遺囑人對于處理遺產的具體意見,這部分內容一定要明確、具體。比如遺囑人擁有的遺產數量、名稱、所在地,以及遺產如何分配、由誰來繼承、繼承多少份額等。④最后為了保證遺囑的效力,還可以寫明遺囑人在訂立這份遺囑前是否還訂立了其他遺囑,說明以該份遺囑為準等內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3.尾部

遺囑的尾部主要是遺囑人的簽名和日期。遺囑人寫完遺囑正文后,一定要自己簽名,如果有證明人在場的話,證明人也要簽字。最后是很關鍵的日期問題,必須要明確注明訂立遺囑的年、月、日,這樣才能避免存在幾份遺囑的情況下,無法判斷遺囑效力的問題。

【以案說法】


一、案情簡介

王老漢與陳老太系夫妻,二人于1968年結婚,婚后育有二子,王甲與王乙,1973年夫妻倆用共同積蓄購買了一套房屋,但房產證上只寫了王老漢一個人的名字,2010年陳老太不幸去世,沒有留下遺囑,為防止自己百年后兩子爭奪房產,王老漢遂寫下自書遺囑一份,明確其去世后其名下房屋兩子各占一半繼承。但自2014年王老漢便癱瘓在床,兩子皆在外地甚少照顧,平時全依賴鄰居張某夫婦照應。王老漢心存感激,為表謝意,便決定在意識尚清時重立遺囑,將名下房產三分,張某夫婦及兩子各占一份。某日,在王甲外地歸來探父時,王老漢即將心思告知長子,并通知次子王乙到場,兩子均無異議。然此時王老漢已無法執筆,只能由長子代筆重新寫遺囑一份,指定王老漢之房產由張某夫婦與兩子均等繼承。

不久,王老漢撒手人寰。那么,王老漢的兩份遺囑效力如何?張某夫婦能否分得王老漢的遺產?王老漢的房產到底又應該如何分呢?


二、案件分析

本案中的房產為王老漢夫婦婚后以共同積蓄購買,雖只登記在王老漢一人名下,但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每人僅擁有1/2的產權。陳老太去世時未留下遺囑,則此時應適用法定繼承的規定,由第一順位的繼承人王老漢、王甲、王乙各繼承房產的1/6。此時王老漢對房屋擁有2/3的產權,該部分才是王老漢有權處置的部分。

王老漢生前立有兩份遺囑,如果兩份遺囑均符合法定形式要求,那么應當以訂立在后的遺囑為準。但是在本案中時間在后的遺囑屬于代書遺囑,且由遺囑受益人王甲代書,由同樣作為受益人的王乙見證,這顯然不符合我國《民法典》關于代書遺囑的要求。因此,本案中王老漢后面所訂立的代書遺囑應當屬于無效遺囑。既然這份遺囑無效,那么張某夫婦就不能獲得王老漢的遺產。同時,因為王老漢后面訂立的代書遺囑無效,那么之前訂立的自書遺囑屬于有效遺囑,此時王甲、王乙當平分王老漢所有房產2/3的份額,外加其各自在陳老太處繼承的,每人各擁有房屋產權的1/2。

很多代書遺囑都是因見證人的資格不適格而被認定為無效,所以在訂立代書遺囑時一定要選擇適格的見證人,避免選擇遺囑繼承人的親屬或其他有利害關系的人作為見證人,有條件的可以委托專業律師,這樣既可以保證見證人資格的適格性,也可以對遺囑的內容進行審核,確保所立遺囑合法有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八宿县| 陈巴尔虎旗| 房产| 雷山县| 马边| 广水市| 奇台县| 库车县| 田阳县| 大邑县| 江口县| 云霄县| 黄平县| 曲周县| 卓尼县| 杭锦旗| 泗水县| 阳原县| 汽车| 东兴市| 汤原县| 萨迦县| 环江| 蓝田县| 盈江县| 张北县| 河南省| 张北县| 耿马| 平泉县| 富民县| 平昌县| 霍林郭勒市| 德昌县| 曲水县| 邻水| 南部县| 南城县| 黑龙江省| 米脂县|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