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遲暮之年
- 我真的不是絕世劍仙啊
- 太古無上
- 2038字
- 2022-05-16 23:53:32
李正收起雙拳姿勢。
原本以為兩拳還不夠,可能需要第三拳或者第四拳才行。
但是目前來看,根本沒有這種必要。
他雖然乃是今夜第二次施展拳術,這一次,已經將他十成的實力都拿了出來。
若是這一次還不行,那么下一次,很可能就需要透支身體所有的潛在能量,從而實現修為境界在短時間內暴漲,戰斗力也會隨著提高很多。
而且,修為境界在短時間內提升,并不代表戰斗力就一定會很好。
畢竟對于李正來說,修為境界與戰斗力乃是兩種東西。
李正實打實的修為境界,堪堪才是聚氣境界。
聚氣境界,施展出真陽境界后期巔峰戰力,對他來說完全是超常發揮了。
若是此次還不行,那就必須得超常透支身體,透支生命。
雖然他這一次也算是透支。
不過他這一次,已經把透支的計算好,若是他勤加修煉,修行養氣功,那么,他的生命,便會趕不上流逝的速度,從而造成透支對他并沒有什么影響。
言歸正傳。
言下之意便是,修為境界可以弱,但是戰斗力一定要爆棚。
即使透支生命,也還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修行,修行之后,便將恢復原狀,不會因此而走向生命的滅亡。
就像他一樣,認認真真修行掌門師兄傳授的《養氣功》。
那便沒有透支生命的這種情況。
反而,他越是修行,越是明白,有些東西一開始沒有修行好,后來就難以觸摸到那個層次,更是難以成為頂尖的修者。
正因此,他從來不會馬馬虎虎,心浮氣躁的去理解《養氣功》。
畢竟《養氣功》這門功法,一看便意味著,這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功法。
若是一開始便心浮氣躁的去修行,那么簡直就是與《養氣功》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他寧愿自己修行的速度慢點,甚至再慢點,他也要好好領悟,好好修行《養氣功》。
如今《養氣功》的優勢便完全出來了。
他完全無需擔心透支生命。
至于身體,他身體已經半截入土了,完全不用擔心。
以后慢慢再將《養氣功》修行至高境界,用《養氣功》把身體慢慢恢復。
雖然過程緩慢,但是他修仙,便是為了體驗這種生活。
李正臉上剛浮現出一抹笑意。
正欲說些什么時,整個人忽然氣勢萎靡下來,困意瞬間用上心頭,而后兩眼發黑,暈倒,想要摔下去。
這可把宗門其他人急壞了。
怎么這兩拳,對于李正的反噬那么大啊?
這完全就是在搏命啊!
張東乾,易深,臉色具是大變。
說時遲那時快。
張東乾一個箭步沖上前,將李正扶著。
李正忽然感到乏力,就安靜的閉上雙眼,沉沉睡去。
許傾城走上前,為李正把脈。
李正的脈象奇怪無比。
既有體內狂暴的拳意,又有老年遲暮的那種萎靡不振的感覺。
因此,如此的脈象讓許傾城有些為難。
不過轉念一想。
這不恰恰說明,李正完全沒有問題嗎?
頓時,許傾城又高興起來。
許傾城朱唇輕啟,說道:“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張東乾與易深對視一眼,而后兩人心照不宣的點點頭。
張東乾提問道:“說吧,現在到底是一個什么情況,你可以先說壞消息,這樣一來的話,后續還能有個好消息助助興。”
許傾城皺了皺秀眉,說道:“壞消息是,李正體內的脈象十分雜亂,不知道他修行功法時,都干了什么壞事。”
張東乾與易深再次對視一眼。
不過此時易深已經快要陷入睡眠狀態了。
易深是那種一沒事干,就容易躺平的人。
畢竟易深的夢境空間,那就是他躺平的節奏,如果不是躺平,他完全沒有辦法領悟如此夢境空間。
不過,如此夢境空間,說出去誰信啊?
可,易深就是一個修行夢境空間的修者。
除了夢貘之外,除了魔教之外,很少修者會修行此等功法。
雖然說十分輕松,但是修行起來,整個人會變得越來越懶惰。
“呼,呼…”
張東乾萬分迷惑。
易深是怎么能夠睡得著的啊!
在易深這個年紀,在今夜這種環境下,他到底是怎么能夠睡得著的啊?
不過也沒有事。
畢竟已經從困境中逃脫。
張東乾沒有再搭理易深。
易深睡便睡吧,晚一些他再叫醒。
畢竟修行夢境空間,便是會導致癡睡。
當即,張東乾看向許傾城。
張東乾問道:“你現在可以說另一個好消息了。”
許傾城說道:“好消息就是李正沒有性命危險,就是勞累過度,休息一陣子就好了。”
許傾城話音剛剛落,張東乾便意識到,他身旁的李正出現異樣的狀態。
原本就沒有幾根黑頭發的李正,頭發白的更加雪白。
其次便是身上的老人斑增多。
老人斑,意味著暮氣。
遲暮之年,必然會與老人斑分不開。
因此,老人斑才會代表著暮氣。
此刻李正身上的老人斑增多,這便意味著,李正差不多是那種半截入土,行將就木之人。
不過呢,正好李正踏入修仙行列,而掌門師兄又專門給他修行《養氣功》,讓他好好《養氣》修行。
結果呢,他不僅僅沒有將自身壽命提上來,反而是讓李正更加…
張東乾,許傾城垂下頭來。
這才發現李正身上何止是老人斑,更是擁有著許許多多猶如咸菜干一般的褶皺皮膚。
這種皮膚,間接暗示著張東乾,李正他壽元將至。
若是真的有那么一天,那李正很可能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無法翻身,那便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世界所淘汰,最后淪落為普通人,而后孤獨終老。
張東乾連連嘆息。
李正乃是為了他,才做到如此程度。
若是為了別人的話,李正當然也不會傻乎乎的奉獻出如此多。
畢竟,張東乾對他有知遇之恩。
而他又是一個知恩圖報之人,定然不可能看著張東乾深陷泥潭。
他,寧愿自己深陷泥潭,也不愿張東乾受此折磨!
正因此,他才如此拼命!
一切好在拼命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