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種河流叫月亮河,她像勤勞的母親,肩負著月亮女神的重托,黎明時匆匆而去,傍晚時又疾疾而歸,為陸地與海洋生命的交流忙碌奔波。
文昌河就是月亮河,潮落時奔向大海,潮起時又由大海涌向內陸。潮起潮落是大海的呼吸。
當我們風風火火地趕了幾千里路,到達文昌河清瀾港時,海風輕輕吹拂,判定不了是潮起還是潮落,但看到正待出航的海輪“瓊沙3號”,我們心定了。
我們向往西沙群島太久,等待了太久。
期待和渴望中的人,焦急中浸透著的幸福,別有滋味。
正是6月的酷暑,正在火燒火燎的焦急中的我,一天上午,突然接到了西沙小范的電話,通知說三天后有船去西沙群島,喜悅頓時如潮水一般向我們兩個老頑童涌來……
讀小學的孫子天初,拍著手叫:“我會造‘手舞足蹈’的句子啦!”
我和李老師——我的老伴,只好為自己的忘形相視而笑。
“我學過語文課本上的《富饒的西沙群島》,爺爺、奶奶回來后,要講那里的解放軍叔叔守衛海島的故事……對了,還有‘半水半魚’中的大鯊魚、大鯨魚、大章魚、小海貝的故事!”天初說。
登上了海輪,找到我們的艙房,剛把行李安頓好,李老師就慌里慌張地開箱、翻包……
我有些莫名地瞅著她。
“暈船藥呢?放哪里了?”
“船還沒開呢!從內河出海還有好長的路嘛!”
“你沒聽老朱、小陳、慕容他們說,在去西沙的海上,吐得翻江倒海,連黃膽都吐出來了?”
“走,上甲板。不想故地重游?保證你能看到好風景。好多人都說在青藏高原四五千米的高海拔,頭痛欲裂,鼻血像噴泉涌出。可我們五上青藏高原不都啥事沒有?乘船游海是享受,哪有一心想的是遭罪?煞風景!”
不容分說,我拖了她就走。暈船也有心理因素。是的,聽說我們兩個70多歲的老頑童要去西沙,幾位走過西沙的海南朋友,都像是過五關斬六將的關云長,口若懸河地敘說著暈船時痛不欲生的“光榮歷史”,直把李老師說得額頭冒冷汗。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她立即去買了整整一大瓶暈船藥。
登上寬闊的甲板,我們深深地吸了一口吹來的風——咸咸的、濕濕的。
“真是大海的味道……啊啊,喂!對面不是紅樹林嗎?”李老師驚喜地說。
“確定沒看錯?”
“哪能呢?對了,這條大河就是文昌河。你忘了?十多年前我們就是在那邊……”她指了指下游很遠的地方,“乘著那種小小的、窄窄的船,去了對面的紅樹林。浪峰一顛,水就涌進了船艙,那個當向導的旅游公司經理就哇的一聲,黑瘦的船長就威嚴地嘿了一聲,一股酸酵味的水就從胖經理的嘴里噴出……”
“你吐了?”
“我嚇得緊緊抓住船幫,攝影包在船里滾來滾去都沒手去抓住它,還有工夫去嘔吐!”
“你不是暈船嘛!”
“嘿嘿。”她傻笑著。
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那是幸福。
有位詩人曾經如此發問:“往事喊你應還是不應?”其實,既然聽到“往事”喊你了,當然會應,只不過其中況味不同罷了……
“老師,那邊就是紅樹林?不大可能吧?”
我們驚得回頭。是一位穿著深藍色海軍服的戰士。英俊的小伙子虎背熊腰,亮亮寬寬的額頭,拿著望遠鏡,滿臉驚奇又有點局促地望著李老師。
“是紅樹林,著名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你是……”
“我是北海艦隊的,去西沙,姓東方……”
“該不是叫東方不敗吧?大俠!”
小伙子笑了:“不是,不是……這里姓東方的人少,我叫東方明……”
“哈哈哈哈!”李老師樂了。她在施展幾十年教師生涯積累的內功。
小伙子也笑得很開心,一掃局促,自在了:“那里碧綠一片,怎么可能是紅樹林呢?我是北方人。北方沒紅樹林。”
“你問他吧。他可是研究紅樹林的老專家。我國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的紅樹林,他都去考察過。算你找對人了!”她用下頜點著我。
我笑了:“她在譏諷我。我也鬧過這樣望文生義的笑話。你想:蔚藍的大海上,漂浮著一片紅艷艷的森林,那該是怎樣一種壯美!誘惑得我1983年就來海南拜訪它了。”
“其實紅樹林是指以紅樹科的植物為建群種的森林,并不是說紅色的樹林。當然,既然叫紅樹林,也是與紅有關系的。這類樹含有化學物質丹寧,因而樹干里面是紅的。也有的果蒂是鮮紅的,紅欖樹就是這樣。”
“啊!啊!藍色的海水上,這片郁郁蔥蔥的森林已夠美的了……它們真是胎生的?胎生是哺乳動物的專利,怎么小樹苗也要喝奶?”小伙子眺望著那邊紅樹林,不時地舉起望遠鏡。
“科學家說,生命是由大海走向陸地的,然而紅樹卻由陸地向海洋進軍,它就必須適應大海潮間帶環境的變化。首先是繁殖新生命的變化——設計孕育新生種子的構造和形態。秋茄就是成功的范例,母樹一直要等到種子生出兩片綠芽,才會將它分娩——種子掉下……插入灘涂中,很快扎下根來,抵御風浪的沖擊。如果沒有插進灘涂,它就隨波漂流,碰到適合的灘涂再進行扎根。種子外有防水防腐層保護。”
“它還會生出很多氣根,像是搭建了腳手架,將樹干高高撐起,抵抗風浪擊打,防止海水的侵蝕。”
“還有的樹根不向下扎,偏偏是向上長的。看到那片‘指根’了吧。那是為了沖出淤泥,呼吸空氣,乍看還以為是樹苗呢!”
過了半天,東方明才回過神:“生命竟是這樣的神奇!真的,不到南海,怎么也想不到植物世界有如此的千變萬化。這就是要走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吧!”小伙子沉思了一會兒,“南海海邊的植物已經神奇得難以想象,遼闊的大海還不曉得有多少稀奇古怪呢!真得用心去看,用心去讀。”
“魚,好大一條魚!”甲板上響起驚呼聲。
“紅魚!紅亮亮的魚,總有五六斤重。”
紅樹林海灣中駛出一條小船,漁夫手中的網上,掛著一條搖頭擺尾的紅魚,接著在前方又有兩條小漁船駛出。
“好久都沒看到這樣大的紅魚了!紅樹林的功勞真不小。環境好了,它們也回來生兒育女了。”
紅樹林不僅護衛著海岸,還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區,涵養著豐富的海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