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暗含之意
- 寵妃當道:王爺你惹不起!
- 恨水愁風
- 2004字
- 2022-02-17 09:28:23
戚嘯天的聲音并不算是很大,嗡嗡響聲,即便是內力深厚的人站在他身邊,也并不一定能夠聽明白這廝究竟在說些什么。
做飯的小廝不明覺厲,覺得這戚侍衛肯定又是想到了什么武功秘籍一類的東西,登時不敢言語,連忙給戚嘯天端了飯上來,卻在下去的時候,疑惑道:“戚侍衛,你的耳朵怎么紅了?”
“……今日寒露重,起太早了,凍得。”
“那確實是的,這幾日天氣越來越冷了,往后戚侍衛若是想要起早,需還得多加點衣裳才行。”
門外響起少女銀鈴一般的笑聲,像是奔騰而來的流火一般,霎時間解凍了整個大地:“那戚侍衛,你慢些吃,我先到院子里面去等你了,可莫不要再躲我了!”
幾日的時光稍縱即逝,前幾日京畿當中下了幾場雨,接連幾日都沒有停過,楚妤瑤將賞花的日子一挪再挪,終于在臨過七月的時候將日子定了下來,便在七月末。
一身湖綠翠衫,翠紗環繞胸前,汀蘭手指上下翻飛,一縷一縷烏黑長發便盤成了發髻,一支碎玉簪掛著珠子,攏起長發,為了彰顯端王府中風氣與端莊,汀蘭還特地多加了一支金步搖上去,紫絮和水若樂呵呵站在旁邊,道:“公主殿下今日真是漂亮,若是站在眾多女眷當中,定也是最顯眼的一個。”
汀蘭服侍楚妤瑤這么多時日,自知究竟改利用哪些首飾,將楚妤瑤風格變化起來,鏡中之人描眉擦粉,香腮微紅,雖著一支金釵,卻并不失溫婉靈動:“公主殿下即便素面朝天,在人群中也是最亮眼的一個。”
“汀蘭真是越來越會講話了。”楚妤瑤美滋滋地欣賞著美人,前世這種夸獎,她聽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卻并不覺得汀蘭這話膩味,想必,是真正的兩人姐妹,心意相通,知道汀蘭并不是在阿諛奉承,只是真心夸贊,“好了,時候已經不早了,我們該早早出去準備。”
楚妤瑤說不清楚自己現在心情如何,帶著一絲絲的忐忑,是不清楚寧王殿下在明曉,這一場宴會是專門辦給他和陸籽芯的,會不會勃然大怒,當場離席。但是依照寧王殿下的性格,楚妤瑤抿嘴,應該不至于當著這么多人的面,給她落面子。
“姐姐!你可算是好了!”女兒如離懷的小鳥一般,朝楚妤瑤的方向飛奔而來,“元宗哥哥老早就來了,我現在心中總是覺得有點不安,你說那太子妃和二皇子妃,到底會不會來啊?”
話音剛落,便聞府中婢女道:“端王妃,泇城縣主,太子妃娘娘和二皇子妃,今日偶感傷寒,來不了了,但是都派來了下人,送上來一份禮物。”
楚妤瑤面不改色,顯然是早就已經預想到了,張迪卻是十分好奇:“她們送過來了什么?”
“回泇城縣主的話,太子妃娘娘送來的翡翠白菜一頂,二皇子妃那邊送過來的是一副張謙親筆。”
張迪大吃一驚:“張謙親筆?!”
這下,就連楚妤瑤也有些驚訝了,這張謙在大魏,算的上是文壇領袖人物,一副親筆不說是多么值錢,說的卻是一份難得。文人傲骨,張謙很少將自己的親作送人,更沒有將自己的親作拍賣過,想要得到一份張謙的畫……
汀蘭和楚妤瑤對視一眼,彼此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凝重,這二皇子,難不成已經和張謙搭上線了不成?
這二皇子妃究竟是個什么意思……
“王妃娘娘,寧王殿下已經到了,我們,依照計劃行事嗎?”
楚妤瑤回過神來,心中暗道,現在不是追究二皇子究竟已經和什么人搭上關系的時候,等到今天的宴會圓滿過去之后再說。
樹影搖動,花叢點頭,亭臺搖曳之間,一男子水袖白衣,暗紋襲地,眸色溫潤,面若中秋之月,色入春曉之花,修長有力的手掌中,輕輕托著一杯茶盞,滿席的女子皆側目凝視,與身邊好友竊竊私語。
“這寧王殿下怎么會出現在端王妃的宴會上?不是說了,今日的宴會是過來賞花的女眷嗎?”
“我就覺得這端王妃,不會無緣無故地請我們過來,原先宮中的那件事情你們都知道吧?莫不是都拿著我們當成一個幌子,好尋個由頭,從宴會上偷偷溜下去呢!”
“斐玉姐姐慎言!這話聽聽也就罷了,宮中傳出來的流言蜚語,有哪幾個是真的,又有哪幾個是院墻里面的人想讓我們知道的呢?這總歸都是皇上的家務事,跟我們可沒有任何的關系!”
那被稱作斐玉的女子翻了一個白眼,故意放大聲音嚷嚷起來:“這嘴長在人的身上,難不成做了還不叫旁人去說啦?你不叫我說,總歸會有人去說!”
元宗身邊的小廝氣急:“這群女子當是在什么地方呢,婦人的口舌之爭,總歸也要有個限度,王妃請我們過來只不過就是為了賞花罷了,到了她們口中竟是成了和別人過來私會了!王爺,您等著,我這就去給您討一個公道回來!”
元宗眉眼如山水潑墨畫,唇角帶著溫和內斂的笑,寬厚的手掌一把拽住了小廝的腰:“這是怎么說的,你自己都說了這都是婦人的口舌之爭,本王一個男子,難不成還要真的與他們去辯駁不成?那你把本王當成什么了,況且……”他俊秀的臉上倏地一紅,今日還不知道三嫂找他過來究竟是做什么呢……
汀蘭眉目凜然,扶著楚妤瑤的動作一頓,剛想要做什么就被楚妤瑤按住:“這人,是哪家的小姐?”
水若聽聞楚妤瑤無悲無喜的聲音,惶恐不已,直接跪在地上,邀請人這件事情是她主動從楚妤瑤手中爭取過來的,若是真的因為她邀請過來等到人出了什么岔子,那她可是承擔不起的:“回娘娘的話,女婢罪該萬死,這人是翰林院學士的嫡女,叫許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