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春等人來到馬邑,見經過戰亂,這縣城千瘡百孔,百姓多有遷移。
不過也是自己治理的一塊地方,嬴春立刻安排了下去,命高順為縣尉,管理馬邑軍事,周平為門下賊曹,負責城里治安,其它功曹,縣佐各司其職,諸事都一一親自定奪。
不出一年,這馬邑縣城打理的僅僅有條,百姓對嬴春也是稱贊有加。
公元183年,郭缊被朝廷召回,任少卿,郭淮和李義二人便辭去原來官職,來到馬邑。
嬴春見二人如此仗義,心中萬分感激,可如何安排官職不是很好辦。
郭淮說到:“復蘇兄不用介意,我二人若在意這官職,不如跟隨父親回京,怎可能到你這邊遠小城而來。”
“就是,我們就是思念兄弟,特過來敘敘,若有閑職可做一二,若沒有,便在你府上住下也無妨!”李義說到。
“既如此,我復蘇也不多說,二位兄臺請!”嬴春宴請二人進屋飲酒。
才坐下,便見高順進來。
“孝父(高順,字孝父)來得正好,來,喝上一杯。”李義見了,連忙起身說到。
“多謝柬之(李義,字柬之),只是我現在負責馬邑軍事,不敢飲酒,以免誤事!”高順行了一禮!
“這…”李義呆住了!
“哈哈,柬之不要見怪,自從孝父做了這縣尉后,給我說馬邑是邊境重鎮,需慎之又慎,便建議我下了一個禁酒令,可我大漢軍隊素來有飲酒習慣,不能矯之過正,所以我就下令無軍事訓練任務之時可飲三杯,行軍打仗之時,不可飲酒這高順覺得自己要以身作則,所以平時也不飲酒。”
“孝父果然是將才,既如此,我等也不勉強!”郭淮笑道。
“孝父有何事情?”嬴春問道,平時這時候高順應該在訓練兵士,此時怎么過來了。
“主公,探子來報,在定襄蠻汗山附近有大量鮮卑游騎,因離馬邑較近,所以特來稟報。”
“哦!自檀石槐死后,這鮮卑倒是消停了一段時間,這次又準備干嘛?”嬴春自言到,“孝父,立刻傳令下去,加強巡邏。”
“喏!”
鮮卑人的到來,讓眾人人結束了短暫的聚會,嬴春叫郭淮協助高順抓緊軍事訓練,李義幫忙處理政務,這馬邑不如雁門關,有險可守。如果真有大批鮮卑人來入侵,撤走也是在嬴春的考慮之中,自己可不是為了這搖搖欲墜的漢朝而轉第四世的。
連過數日,仍不見定襄境內的鮮卑有何動靜,為探虛實,嬴春令高順領一百人馬前去蠻汗山查個明白。
高順奉命離開馬邑后,一路上偃旗息鼓,快速行軍,行至蠻汗山腳下,見山上樹木茂密,不見任何鮮卑人影,周圍異常安靜。
“不好!”高順大喊一聲,快快撤退。
說時遲那時快,山上沖下來一隊人馬,約莫兩千多人,正是鮮卑騎兵。
原來高順見這蠻汗山水草肥沃,可周邊卻沒有任何馬羊,十分可疑,平時常聽嬴春說起這兵法,知道山上必有伏兵,所以連忙后退。
這山上是鮮卑的前鋒,約五千余人,他們的任務便是等待馬邑城里的內應,以便發動突襲,今見高順等人前來,本想打個埋伏,可誰知道高順突然后退,便知已經暴露,立馬殺了出來。
利用下山的加速度,鮮卑人很快追上了高順,一場廝殺開始。
漢軍雖少,可感于嬴春的威德,個個奮勇殺敵,,戰斗力強,一時間兩方斗了個旗鼓相當,山上統領見無法取勝,便自己又領了所有人馬沖下山來。
高順見又有鮮卑殺來,便揮了揮手里長槍,讓整個隊伍圍成一個圓圈,這是平時和嬴春等一起研究的陣法,專門用來對野戰的騎兵,步兵在里面用長槍攻擊,騎兵在外圍砍殺,即避免了被鮮卑騎兵沖散后分割擊殺,又讓鮮卑人數多的優勢一時無法發揮出來。
雙方正在僵持之間,突見一騎飛奔而來,手里唰唰唰幾箭,便有幾個鮮卑人落馬,高順見勢吩咐兵士朝這個方向猛烈進攻,鮮卑人一時抵擋不住,被撕開了一個口子,高順率部乘勢沖了出來。
見高順等人沖出了包圍圈,那人也調轉馬頭,跟著高順一路飛奔。
鮮卑人見來人就只有一騎,不愿放掉進嘴的肥肉,緊隨其后,快速的追來。
“快,高將軍,跟我來!”那人快速的催馬來到高順旁邊。
“多謝壯士相救,不知高姓大名?”高順詫異這男子如何知道自己的名字。
“在下張遼,現在情況緊急,過后我在詳細說說。”
張遼一馬當先,領著高順等人進了一個峽谷,后面的鮮卑騎兵根本就沒有看兩邊的情況,仍是緊追不舍。
等鮮卑人全部進入峽谷后,兩側山壁上唰唰唰一陣箭雨,原木滾石從上而下,鮮卑人一時人仰馬翻,立馬就死了一大片,剩下的只恨爹媽少給了自己兩條腿,連忙調轉馬頭就向谷口跑去,有的甚至直接跳下馬背往外跑。
可這時張遼,高順又領著眾兵士殺了回來,谷口也有一隊人馬殺了出來,兩隊人馬將鮮卑人圍在谷內。
鮮卑人抵抗了一會,見逃生無望,紛紛下馬投降。
高順此時才看清對面那隊人馬是嬴春和郭淮,一時二丈摸不著頭腦:“主公,伯濟,這,這是怎么回事?你們怎么在我之前到這個地方了。”
嬴春,郭淮對視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暫時不忙,我先給你介紹一人。”
“來,文遠!”嬴春招了招手,剛剛那位救了高順的男子走了過來,“這是張遼,字文遠,祖上可是大名鼎鼎聶翁壹的后人。”
“多謝文遠相救。”
“高將軍客氣了。”
“恩,好的,我們趕快回馬邑,城里還有一場好戲等著我們,路上我們慢慢說來。”嬴春令眾人卸了鮮卑的兵器,押著返回馬邑。
原來張遼本是馬邑人氏,只是馬邑之圍后,祖上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由聶改名為張。只是后來家族敗落,張遼從小外出游學,因聽聞嬴春百騎殺魁頭,千人闖賊營的事跡,做了縣令后又勤政愛民,有勇有謀,便生了投奔之心。
也是碰巧,路過定襄縣時見到一人鬼鬼祟祟,便跟了上去,果然這人在蠻汗山附近和幾個鮮卑人碰了頭,為避免打草驚蛇,當時張遼沒有揭穿,暗暗跟著這人,在馬邑境內才將那人捉了來問,原來這人是馬邑城中一個叫趙津鄉紳的心腹,而這趙津平時無惡不作,他的兒子因為強占民女,被嬴春砍了頭,心里懷恨在心,就想引來鮮卑將嬴春殺掉。
張遼得到消息后連忙來找嬴春,說明了情況,那時高順剛剛出發,因為城里有內鬼,意識到高順可能有危險,嬴春連忙組織人馬,恰好張遼知道一條近路,所以趕在高順之前,利用這峽谷打了一個完美伏擊戰。
高順一聽,連忙說到:“那這城里的內應?”
“我早就安排李義父子和周平去捉那個家伙了。”嬴春笑道,“現在回去正好!”
馬邑府衙,嬴春坐堂,郭淮,高順,張遼,李義,周平在側。
“來人,把那個通敵叛國趙津給我押上來。”嬴春拍了一下驚堂木。
衙役將趙津給押了上來,那趙津大約40多歲,長得肥頭大耳,看著嬴春等人,哼了一聲,也不理睬眾人。
“大膽,趙津,還不快把你通敵叛國的罪行一一說來!”
“誰賣國了,姓嬴的,你不要血口噴人。”趙津矢口否認。
“哼哼!你不要否認著這么快嘛,來人,把那鮮卑人統領帶上來。”
趙津一看那鮮卑統領,臉上神色一變。
“別急,這里還有。”嬴春又將趙津和鮮卑之間的來往書信拿給趙津觀看,那上面明明白白的寫了趙津愿做內應,引鮮卑來殺嬴春。
因為嬴春現在在鮮卑可是最大的敵人,所以一聽有機會殺掉嬴春,自然一口同意,只是可惜了這鮮卑統領只是鮮卑一小支部,而且又不愿意將這功勞讓給他人。
看到鐵證如山,趙津臉色微變,不過轉而說到:“既如此,你也奈何不了我,我已經認了都鄉侯趙忠為兄,你一個小小的縣令還敢殺我不成?”
嬴春一聽,火從心生,你不提這些閹黨還好:“哼,就算你是皇親國戚,犯了法,我也一樣要殺,更別說你那是禍國殃民的十常侍的兄弟。來人,把趙津給我押下去砍了,家產充公!”
“喏!”
“姓嬴的,你不能殺我,你不能殺……啊……。”
“沒想到大人面對權貴能如此公正,張遼佩服,愿跟隨大人!”
“哈哈!能得文遠相助,我之幸也。”嬴春見這么一個有勇有謀的張遼來投奔自己,心中大喜。
然而因為得罪了趙忠,他在漢靈帝面前挑撥是非,要來捉拿嬴春等人,幸虧郭缊在京,聯合朝廷三公幫他說情,才能避免,不過這馬邑縣令和關內侯的爵位還是被撤了。
郭缊來信讓嬴春等人前去投奔自己好友豫州刺史王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