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我來國家企業才兩年多,并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大家填好志愿后,沉寂了近一個月。部門22個員工有一半已經半年沒啥活了。不少人在活動,但是我并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找誰活動。我手里有項目,經常要出差姑蘇。部門負責人因為打官司的項目也經常在東北,因為那個大項目才做了一半。
一個月后某一天,書記一個一個叫他們到辦公室,一個個的安排了。到我沒有安排。還有一個年紀大一點的老劉也沒有安排。他來了快五年。據說老劉沒安排是因為他去年年底競聘干部演說時,說了不少事業部不足之處。
書記叫我談話時說道:你填報的幾個部門和職位都不合適,你有沒有考慮過其它部門或者外面找一找。
當時,我感覺晴天霹靂。一時不知道說什么好,只能回道:那我在修改下簡歷,填報另外幾個部門的職位吧。其實后來才知道我的想法是多余的,他們早就安排好了。后面我發了我的工作業績、研究成果等給書記,他只是說他去協調。
其實還有一個跟我一同進單位的同事,開始也沒完全確定好,但是經過他的跑關系,安排他去了不太好的部門。跟他的專業和工作經歷也非常不符。似乎他有些內部關系。
安排規則基本上是年輕的校招人員進軍品、老員工進船海、學歷低或關系不強的進機械制造、與軟件研發部領導關系好的進軟件研發部。最搞笑的是進軟件研發部的5個同事的專業基本不是軟件專業,只有1個是軟件專業,也是十年沒搞軟件。好搞笑。
而我沒有安排,是為什么呢。難道部門二十二個員工,一定要走兩位,以儆效尤、殺雞儆猴...。我太無辜了,我是做民用機電工程業務的,跟那個工業機電項目沒有關系。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我在研究所內沒有什么內部關系,全憑面試進來。想想五月份QC評比會上,我好像無意中讓新來的事業部書記尷尬了。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他在評價我的報告時,另外一位領導讓我去門外開空調。我剛匯報完,腦子有些空白,沒掌握好節奏。我相信書記雖然個子小,應該不會這么小家子氣,但這畢竟是我內心的一個檻。
后來書記也安排一場“聲勢浩大”的面試,把兩個部門五個領導叫在一起給我面試,我去。問的問題大部分都是跟背景相關。我實話實說,沒有背景。
之后事業部把我和老劉晾在一旁兩個半月,同事們都搬到新部門。偌大的辦公室里只剩下我和老劉。我還好有個項目能去現場跑一跑,老劉就尷尬了。部門內論技術屬他最牛,九十年代本科畢業。不過情商一般。部門五六個自考生倒是安排好了。顯然他們都有些關系。辦公室要改造,裝修人員、其它部門領導、辦事員也經常來看改造情況。我跟老劉就是他們眼中的另類。
要說我的能力在二十二人中也能排前十,為單位也付出過。部門就我一個國家注冊的專業工程師資質注冊到單位,為單位申請資質。有些人有資質也不拿出來,因為只要注冊就意味有風險。
部門負責人找我和老劉吃飯。三人舉杯,難兄難弟。負責人說道:你們不用擔心,留到最后,都是最好的。老劉你沒安排有可能是去年競聘的事情影響。
我也感嘆一句:工作十幾年沒碰到這種事。211自動化專業,居然在自動化部沒有崗位安排。(心想自考、大專、成人的都一一安排妥當...)
領導笑一聲:這算啥事。
老劉郁悶道:事業部內部說點實話不行嗎。我這個年紀,又是疫-情怎么找工作。
這段時間我與老劉溝通較多。他與附近辦公的退休返聘的總經理老老劉總溝通較多。老老劉總告訴老劉:不用著急,你是事業編制,解雇你手續很多。不好弄。
聽到這些話,我心里更忐忑了。我是跟企業簽的合同。那就好搞了嗎,心中一萬個悲傷...
老劉年紀大,更好面子,因為被擱置,經常不好意思一個人去食堂。早上還有吃方便面的時候。人啊...
期間我多次找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但是我感覺到他們都不待見我,似乎決定權還在事業部書記這里。拉鋸戰持續了兩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