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劉洪彬對特效部的水平還是抱有懷疑的。
一般來講,特效制作整個流程包括了建模、雕刻、貼圖、綁定、渲染、合成等幾個部分,做完這些還需要做一些特定工作,比如爆炸、流體等場景,環城則按照這些工作所需要的人員做了設置,每個環節都有一個或多個小組。
層層加碼的人員設置搞得特效部成了整個公司部門最多的人,達到了恐怖的500多人。
就算是按照每人每月工資1萬來算,單單是給這些人發工資每個月就要500萬,一年下來也有幾千萬了。
就這還是人力便宜的情況。
所以環城的領導對劉洪彬搞一個特效部都很有意見,有這錢拿去給專門的特效公司做特效不好?
這些原因也造成了國內特效水平一直提不上來,總是在五毛錢特效的層次徘徊。
環城的特效部從組建至今已經快半年了,但是還沒有做過什么大單,公司內部也只是負責了《宮鎖心玉》為數不多的特效。
外接了幾單小生意,加起來也不過三五百萬。
但是環城在特效部投入的資金已經五千多萬了,就為了給他們購買配件。
為了提高他們渲染的速度,環城還專門訂購了一套服務器。
基礎設備、硬件設施也都買了,結果卻沒什么成果出來,環城的錢包都快被特效部給掏干凈了,讓人著急啊。
為了給他們練手,劉洪彬叫他們制作了一段動畫,順便考察下他們的水平到底到什么程度了。
“田導,這部動畫看來還要再加大投資才行啊,光這么點人做到猴年馬月才能做得出來啊。”劉洪彬看著眼前戴眼鏡的小胖子說道。
看完特效部做出來的樣片,劉洪彬眼前一亮,覺得當初收購他們這一步棋真是走對了。
沒錯,環城當初收購的正是十月文化!
制作了《大圣歸來》這部動畫的公司。
劉洪彬早就對這批人垂涎三尺了,又有意開拓動畫電影這塊處女地,所以一等《雪豹》的購片款到位馬上就啟動了收購程序。
面對劉洪彬的收購,幾個公司創始人原本不打算出售公司的,但在劉洪彬砸錢買下幾個股東的股份以后,占股已經過半,最后大部分股東還是選擇拿錢走人,主要技術骨干基本保留下來了。
沒走的幾個也是因為被劉洪彬挽留下來,兩個繼續擔任公司特效部負責人,一個被派到玄機擔任副總,也算是作為環城的代表。
收購完成以后馬上安排三分之一的人員進入玄機科技,剩下三分之二淘汰掉沒什么技術能力的,又招聘了一批技術過硬的畫師和特效工程師,組成了今天的特效部。
特效部一經組建馬上就撿起了之前因為資金不足停滯下來的《大圣歸來》項目,對于《大圣歸來》這部國產動畫的里程碑式作品,劉洪彬可是印象深刻。
在劉洪彬的指示下,撥款2000萬作為先期準備資金,開始按照編輯部跟田小鵬重新完善過的劇本進行建模。
按照劉洪彬的規劃,整個《大圣歸來》項目預計投資1.5億,制作周期3年。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要制作3D版本的《大圣歸來》可能還要再砸錢擴大規模才行。
田小鵬扶了扶眼鏡,皺眉道:“劉董,如果要分出一部分人制作《長城》的幾百個特效鏡頭,《大圣歸來》劇組的進度肯定會受影響,目前的人手也就才勉強能做到擠出一部分人做百來個鏡頭。”
作為特效部唯一的導演,田小鵬還兼任了特效部副部長,對整個部門情況自然了解。
其實原本應該是由他擔任部長的,但是在和老搭檔白瀾討論以后,還是只掛了個副部長的頭銜。
畢竟還要負責《大圣歸來》,三年制作時間,任務還是比較繁重的。
“那就擴招,把人手招到一千人,必須要保證有一個項目組在制作動畫電影的同時,還要有足夠的人手負責公司的其他電影的特效工作。”劉洪彬大手一揮,還是決定擴招人受,畢竟還是要練一練手下的默契。
原本收購十月文化的時候劉洪彬是打算將它作為獨立的公司的,但在楊杭婷的勸說下,還是并入了環城。
畢竟是涉及上億的資金,公司高管還是不太放心劉洪彬投資制作動畫電影。
畢竟華國到現在都沒有哪部具有代表性的動畫電影上映,這玩意比投資普通電影還離譜,動輒三四年,搞不好環城都會因為它被搞得倒閉。
按照劉洪彬的規劃,等到做完《大圣歸來》就可以獨立出去了。
那個時候環城也到了拆分業務的時候了,總部只保留電影制作的業務,電視劇和藝人經紀全部單獨分拆開來。
在確認了特效部人員的水平以后,劉洪彬總算是可以放心將《長城》的特效交給他們來制作了。
要是技術不行,只能去找外面的特效公司合作了。
而找外面的公司沒有上億的資金做不出劉洪彬期望的特效水平,自己公司制作的話幾千萬都可以了。
隨后,劉洪彬、曾再勇、沈軒、白瀾等人又湊在一起,商量電影中的饕餮、半獸人應該用什么樣的形態。
看過張國師版本的《長城》,劉洪彬對那里面的饕餮可謂是五味雜陳,好好地華夏文化被米國佬整殘了。
那饕餮都什么玩意啊,就跟米國本土的野獸一樣浮夸。
渾身一片綠,背脊一條毛線,整得跟雞公頭一樣。
最重要的是,華夏神話中的本土物種居然變成了外星生物,就很離譜!!!
米國佬天天被外星人入侵就算了,我們還從商朝被入侵到宋朝?
饕餮又名狍鴞,據《山海經》記載,“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面人身,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神異經》云:饕餮,獸名。身如羊,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總的來說,還是米國編劇瞎吉爾扯淡。
根據這些記載,從神話故事中汲取靈感,特效部的幾名畫師耗時一周,在劉洪彬等人的指指點點下,刪刪改改,才畫出了合適的饕餮圖樣。
得到合適的圖樣以后,又建模上色,渲染出一小段動圖,劉洪彬等人看過以后,覺得還是不太滿意,太笨拙了。
經過一個多月以后,才確定了饕餮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