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引與張仲景游覽大溪書院,商定醫學未來發展,均感振奮不已。而后又與前來拜見的諸葛亮等人論及南陽戰事,眾人各執一詞,主要就是討論蔡瑁能否拿下葉邑關的問題。
葉邑關東西皆為平原沃野,乃荊襄通往豫、兗的咽喉要衢,若蔡瑁能拿下此處,南陽東側防線才算完整,有信心面對北地大部馬軍的沖擊,反之若曹軍失守此處,則許昌及豫、兗腹地門戶大開,將會導致中原震動、朝局不穩。故而這葉邑關對于雙方來說都是必爭之地。
蔡瑁所部雖有兵力優勢,但曹軍這邊夏侯惇、李典皆為當世名將,又有雄關可據險而守,勝負著實難分。此戰最大的變數就落在了剛剛在汝南立足的劉備身上。
聽劉封提及劉備,龐統白眼一翻,面露哂笑,不屑謂道:“劉玄德雖有虎將,卻無強兵,賴以安身立命的精騎白毦軍在徐州一戰中已被曹操親率虎豹騎擊潰,如今余部僅有千人,其余兵馬多為劉辟、龔都所領黃巾余孽,反復無常,半兵半匪,不值一提。且汝南看似豐饒,但卻無險可守,若曹軍選精銳突進,當一戰可下。”
“河北大軍云集官渡,曹軍焉有余力南下乎?”劉封再度質疑謂道。
“這就要看袁本初給不給曹操機會了,”一旁諸葛亮輕搖羽扇,笑談謂道,而后話鋒一轉,卻又向劉琦提及另一樁要事:“南陽之事數月間必有分曉,主上亦不可坐失良機,當趁早討伐荊南,取其糧秣人口以做積累,則再無后顧之憂也?!?
劉琦聞言,亦深以為然,如今江陵各軍整編都已完成,大溪城第一階段規劃也大抵竣工,人力財力都可為繼,正是發兵荊南之上佳時機。
一旁劉封聞言,當即面露喜色、跪倒在地,拜謂道:“此正乃孩兒效命之時也,還請義父恩準我前往長沙,打探消息、聯絡義士,好迎大軍南下!”
這本就被列入劉琦等人議定的討伐計劃之中,之前因時機未到,故一直未曾允許,此時劉封再度請戰,焉有不許之理,遂當場應下。不過此事屬于影衛職責范疇,所以具體細節還要與影衛統領龐統敲定。
卻見龐統手捻短髯,怪笑謂道:“封公子大可放心,前期影衛已有人手安插在長沙郡,打探諸方消息,這次我將再選數十精銳,由解大蟲解都統親自帶隊,與你一同回轉,聯絡尊叔父,接應大軍南下。”
劉琦又特地囑咐劉封:解都統久經沙場,此去當聽其令行事,劉封頜首稱是,牢記心頭。
用兵講究以正合,以奇勝,此戰的“奇”字落在了羅縣縣令劉泌的接應上。
早先劉泌請劉封帶來的取巴陵之方案,龐統、諸葛亮等人早已細細研究過,皆認為乃上上之策,又派影衛潛入長沙郡核實諸般細節無誤,故此番討伐荊南便是按此擬定行軍方略:
長沙門戶為洞庭湖口之巴陵縣,此城鑰江鎖湖,四周河渠縱橫,山嶺逶迤,易守難攻,張羨已調所部主力兵馬據守于此。劉琦擬以鄧艾洞庭水軍大小戰船兵臨城下,做正面強攻之勢,但真正的殺招卻并不在此,而是按羅泌所獻之策,偷襲下游四十里處的道人磯,得手之后直接繞道穿插,奔襲位于巴陵東南的要津羅縣,琮兒徹底截斷巴陵與長沙城的陸路交通。
屆時巴郡腹背受敵,再以洞庭水軍配合火雷之威強攻,必將能輕取之。之后再順湘江而下,水陸并進,長沙一戰可定。
此番作戰要害之處有二。
其一是能否成功偷襲道人磯,奔襲拿下羅縣,這關乎整個戰略的成敗。
道人磯水道淺窄,難行大船,故擬請甘寧率五百好水性精銳軍卒,乘小舟夤夜登岸,同時解大蟲也將安排影衛,在碼頭化妝策應。一旦得手,甘寧將率所部直撲羅縣,隨后文聘會率三千梅花卒在此登陸,并立即馳援甘寧,確保拿下羅縣。
要害之二是其余荊南諸郡若能齊心協力、集結軍馬相助,則戰事必將膠著,亦非劉琦所愿也。
四郡之中除長沙外,實力最強的當屬武陵。劉琦本有意先行攻打,以剪除羽翼,但武陵山路崎嶇難行、多有兇悍蠻族,金旋父子又頗有韜略、平靖地方有功,考慮再三,還是決定以安撫為上。
且數月前君山上長沙太守張羨受封荊南侯節鉞時,武陵太守金旋大為不忿、提前離去,據說從那便與長沙郡頗為不和,當有機會爭取過來??v使不能出兵相助,兩不相幫亦是極好。
既然要安撫,自然要遣使前往,說及人選之時,諸葛亮遂提起江陵主簿王粲與金旋之子金祎有同窗之誼,可請往武陵。劉琦聞言,覺得可行,遂當場許之,擬回城后親自去與王粲相說。
諸事議定,眾人又繼續討論攻伐之事,越說越覺得勝券在握,皆有激昂做色。唯有張仲景張教授安坐于席,雖未發一言,目中卻隱有精光,似有話要說。
劉琦看在眼里,突然想起史料所載,張仲景在轉行專業行醫之前,曾任長沙太守多年,莫非對此戰有何獨到見解?當下便拜謂道:“在下知道張圣......張教授曾任長沙太守,熟知當地人文風情,我等所議可有何不妥,還請教授不吝賜教。”
彼時醫師社會地位底下,縱使張仲景名滿天下,有圣人之稱,但社會地位也是遠遠比不上一郡太守的。放著太守不干去干醫師,這簡直相當于后世公務員辭職去練攤,這絕對是彼時之人難以想象之事。
龐統、諸葛亮等人都是首次聽說,皆目露訝然之色,張仲景亦大感意外,奇道:“此事老道從未告知他人,不知少將軍從何得知?”
“呃......您是知道的,我認識一位荊山無名叟,以前經常和他下棋......有一次下過棋后,老叟無意間提及當今名滿天下的張圣人曾在長沙任太守,本名張機!”劉琦也沒想到大家反應這么大,只能信口開河再次推到了荊山老叟身上,反正都扯過那么次了,也不差再多一次。
荊山老叟之大名早就傳遍江陵,眾人今日又聞此言,皆啼笑皆非、面面相覷,龐統白眼一翻,忍不住怪笑道:“此叟真乃神人也,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無所無知、無所不曉,統某無論如何都得想辦法見上一見,方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