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懂懂學歷史》之徐光啟,西學東漸

  • 懂懂學歷史
  • CX先生
  • 5692字
  • 2022-02-24 16:07:43

書接上回。

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問,若是我想寫明朝某位人物的傳記,寫誰最好?

他說,張居正。

我問,推薦理由是什么?

他說,粉絲最多。在歷史圈有這么一個說法:十個明粉里有四個張居正粉,一個嚴黨,一個徐黨,一個心學門人,一個東林黨人,一個閹黨人,剩下一個是崇禎粉。

我說,一說崇禎,我就想起網上那個熱帖,有人問:假如穿越到崇禎皇帝身上,你會怎么做?點贊最高的回答是:卷包袱跑,還得快跑。

他說,崇禎時明朝已經病入膏肓了。

我說,我是開書店的,主營作家簽名書,以茅盾文學獎為主。其中有套書就叫《張居正》,分四卷,也獲了茅盾文學獎。我還是略詫異的,您說這是歷史研究呢還是小說創作呢?

他說,屬歷史小說范疇。就是在歷史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文學創作,允許一定程度的天馬行空。這類創作里最有名的是帝王三部曲。歷史小說火不火,主人公是誰很關鍵,寫張居正肯定比寫秦檜更體面更受歡迎,你就是把秦檜寫成了花,也不可能把茅盾文學獎頒給你。

我說,這類創作模式,很容易讓人出戲。寫李太后綽約風姿讓張居正心旌搖蕩,其中有這么一句:李太后點點頭,朝張居正送了一個秋波……

他說,作者熊召政是愛張居正的,覺得這么優秀的男人咋可能不吸引身邊女人呢?太后首先得是女人,對不?熊召政對張居正是叔叔對侄子的視角:這小子是我看著長大的,從小就品學兼優,長的又帥,大姑娘小寡婦都往他身上湊!但最愛張居正的作者是朱東潤,他寫了一本《張居正大傳》。朱東潤對張居正的視角則是父親對兒子:我娃做什么都是對的,如果他做錯了一定是不得已的。寫張居正的還有一個人叫樊樹志,他則是鄰居視角:張文明他家兒子從小心眼多,長大當了官兒,沒干什么好事。

我問,張居正改革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他說,他的粉絲認為是成功的。從當時來看,效果算是立竿見影,不管是人事、財政還是軍事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延續了明朝的壽命。

我問,張居正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他說,一是節流,二是開源。節流就是給大明瘦身,對干部實行考成制,考成不是考勤,是讓每位官員列年度計劃,年底考核,完成不了就下崗。這一項改革,無論是范仲淹還是王安石,都干過。開源就是增加稅收,因為大明越來越胖,財政越來越緊張,甚至入不敷出了。怎么增加收入?張居正創造了一套鞭法,所謂“一條鞭”,應該寫為“一條編”。當時苛捐雜稅種類繁多,而且以實物征收為主,張居正的鞭法就是變復雜為簡單,每家每戶也不用交公糧了,也不服徭役了,直接算個簡單賬,根據人口與田畝計算出每戶每年交多少兩銀子。

我說,在過去的朝代里,貌似沒有白銀作為貨幣的習慣。

他說,是的,甚至明朝有兩百年是禁止金銀交易的。明初,金屬礦產緊缺,朱元璋學習宋元,開始印制紙幣---大明寶鈔,大明寶鈔有課本那么大,是世界上迄今票幅面最大的紙幣。發行紙幣本來是好事,攜帶輕便,交易快捷,但紙幣的背后要有真金白銀做錨定才可以,可朱元璋根本沒搞準備金,并且規定寶鈔可以兌換金銀銅錢,但金銀銅錢不可回兌寶鈔,等于用紙幣從百姓手中套走了真金白銀,再加上印制無節制,寶鈔泛濫成災,引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自然被動回歸到更“保值”的白銀。張居正的一條鞭改革,既依賴于白銀貨幣化的基本完成,又促進了白銀真正成為主流貨幣,與世界接軌。

我問,稅率比之前高了還是低了?

他說,差不多。

我說,那何來開源?

他說,準確的講,不叫開源,而是疏通下水道。過去稅賦種類繁多,民間避稅成風:人頭稅?少上戶口;土地稅?少報畝數,全國近半數土地被隱藏了,而明朝稅收又高度依賴農業。所以,張居正決定清查土地和人口,重新恢復稅收秩序。張居正改革能大幅度增加政府收入的根源是他讓部分已經不納稅的土地和人口重新納稅,擴大了稅基。

我說,應該也算財政收入的極限了。

他說,還有增收空間。比如還可以對江南的商業收稅,還可以針對富人收稅。但是這屬于改革禁區,很容易踩到既得利益者階層的底線。

我問,那當大明王朝再缺錢的時候怎么辦?

他說,找軟柿子捏,針對農民加稅。當農民被壓的喘不過氣時,聲稱“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李自成就成了全民救世主。每起義一座州縣,朝廷便損失一州縣的稅基,明軍打了敗仗需要更大的投入才能翻盤,但越來越少的稅基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進入惡性循環,明朝崩盤了。

我問,張居正改革阻力大不大?

他說,相比王安石,幾乎是零阻力。因為張居正是獨裁模式,他一人掌握所有大權,萬歷皇帝是他的學生,什么都依仗他,大臣又懼怕他手握的重權,所以改革才能勢如破竹。

我問,獨裁最怕什么?

他說,怕言論自由,所以必須關閉評論區。當時各地都有書院,可以理解為今天的大學。老師講課時,講到了當下政治生態,不由自主就批判起張居正的改革搞的雞飛狗跳。妄議改革的人足夠多就會動搖改革根基,張居正下令關閉了所有書院。很多人以為張居正關閉書院是因為學院傳播王陽明心法不利于社會發展,非也,主要目的是堵嘴。

我問,張居正改革跟王安石變法有什么不同點?

他說,張居正是光桿司令,幾乎是一人在戰斗,連他的學生都倒戈了,他死了,他的改革也就死了。而王安石是形成了一個黨派,他在不在位都不影響變法的推行,王安石死后多年,新舊兩黨還在交替執政,兩者的本質差別,其實在于皇權對待改革的態度,萬歷皇帝對改革無感,而王安石時的宋神宗呢?是他想改革。

我問,張居正為什么不培養接班人呢?

他說,太過專權,事無巨細,統統自己處理,誰都信不過,也不想放權。長此以往,到了年老時呢,又感嘆朝中無人能幫他。理論上,皇帝就是他最好的接班人,可是呢,皇帝讓張居正傷著了,對政治沒半點興趣,三十年不上朝,不僅僅不上朝,仿佛是自閉癥患者,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萬事不理。

我問,怎么傷的?

他說,他太想把萬歷皇帝栽培成堯舜之君,為萬歷皇帝定下了日常生活的規則:九歲小皇帝每月只用九天上朝聽政,其余時間,則去文華殿上課學習。結果適得其反,這娃在被扼殺了所有童趣之后,連起碼的同情心也沒有了,等亦師亦父的張居正死了,他還要掘張居正的墳。

我說,起了叛逆心。

他說,皇帝的叛逆期好像比一般人來的更兇猛和漫長。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羅馬皇帝康茂德身上,他爹奧勒留給他安排了十七個老師,其中八個教哲學,結果康茂德厭學,只喜歡角斗士。

我問,萬歷皇帝小的時候怕張居正,長大了,為什么不把權力拿回來?

我說,你家里養了兩只狗,一只是成年的哈巴狗,一只是剛滿月的藏獒,哈巴狗總是欺負小藏獒,等藏獒長大了,它依然害怕這只哈巴狗。經歷、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決定了,萬歷皇帝很難在張居正面前硬起來,張居正也一直把他當孩子看待。張居正若是讓皇帝逐步走向臺前,自己退到幕后,將手中的權力歸還給皇帝,改革的壽命或許會更長,明朝的壽命可能會更長。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當明朝成了糠心的蘿卜時,被顛覆也是一種進步,是先進對落后的取代,是高效對臃腫的取代。

我問,清軍與明軍作戰時,武器是否全面碾壓?

他說,之前我跟你提過一嘴,明朝滅亡有個客觀因素,就是明朝接受世界先進軍事體系沒有周邊民族快,沒及時制造和使用先進的武器裝備,又沒學會科學的作戰模式。明朝雖然號稱萬國朝拜,但是經濟、科技交流基本是空白的,因為有海禁。

我問,絲綢之路呢?

他說,明朝時期絲綢之路幾乎是荒廢的。一是沿途有不少蒙古部落,不太平,維穩成本太高,而大明的軍事戰略以守為主。二是明朝經濟重心是農業,不重視貿易。三是明朝地區發展重心在北京、南京,太靠東,絲綢之路屬于西大門,這就如同你住小區東半區,那么就很少走西大門。

我問,張居正知不知道改革的關鍵是科技與生產的大發展?

他說,當時的明朝太閉塞,幾乎不知道外面發生著什么,張居正能力再強也是有想象力天花板的,他不知道除了土地之外還能從哪摳到錢。明朝什么時候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傳教士們偷渡到中國以后,給中國人打開了一扇扇窗戶。

我問,為什么要偷渡?

他說,海禁。

我問,咱聊點小話題,你說我們個人和家庭,要不要學習張居正做一下精簡優化呢?

他說,在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你追求的精致、完美主義,在更高維的格局面前,很快會一文不值,這個更高維是用各行各業迅猛發展來不斷打破原有框架和天花板。而精簡優化呢?則是加固框架與天花板。有位企業家說過這么一句話:精致的文藝不是浪漫,粗糙的宏大才是浪漫。

我說,讀張居正改革,我總想起我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家在村里收入比一般家庭好一些,主要是我爹我娘比較能干,多包了幾畝地,我爹還被評為萬元戶,是村里的TOP3。但是,后來我們家逐步被其他家庭超越了,他們或做了生意,或出去打了工,而我爹我娘依然在堅守一畝三分地。明朝可能就犯了我爹相似的錯誤,只知道摁著地種,不知道轉變思維,去發展更高價值的領域。明朝犯這樣的錯誤咱是可以理解的,絲綢之路斷了,海禁了,幾乎就是一個世界孤島,不知道世界已經變了模樣。那作為了解世界變化的清軍,他們入關后,為什么不轉變思路呢?

他說,清軍屬游牧部落制民族,當時大明在他們眼里已經是全世界最強大最偉大的帝國了,他們對國家發展方向、政治體制建設的心態可能類似于福山的那本書的名字——文明的終結,就是想不出要怎么進化,認為中國已經是社會進化的頂峰了,無需再改革再創新。這就如同你從農村搬進了縣城的二手房里,裝修早就過時了,而在你眼里,這已經是超級豪華、超級現代、超級前衛的裝修,不需要再重新裝了。

我問,第一個到中國的傳教士是誰?

他說,沙勿略,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也是耶穌會創始人之一。明初,天主教在世界各地開花,包括我們的鄰居印度、日本,可就是進不了中國,教皇就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沙勿略。這哥們登陸了離廣東很近的上川島,然后聯系蛇頭準備偷渡過來,就在這期間,染了瘧疾,死了。

我問,傳教士來到中國,人生地不熟,怎么打開局面?

他說,擒賊先擒王,最高效的套路就是想辦法見到皇帝,若是皇帝都信天主教了,自然就遍地開花了。

我問,誰是第一個敲開故宮門的傳教士?

他說,中國名字叫利瑪竇。

我問,敲門磚是什么?

他說,兩座自鳴鐘。當時宮中是采取銅壺滴漏來計時,自鳴鐘的出現瞬間顛覆了滿朝文武。但這玩意需要定期維修保養,于是皇帝任命利瑪竇為鐘表維護人,可以自由出入宮中,還有薪水。

我問,他說服皇帝信教了嗎?

他說,他壓根沒見到皇帝,因為萬歷皇帝是超級宅男。但是皇帝也好奇,這洋鬼子到底長啥樣?就讓畫師畫出來,拿給自己看,到死,萬歷皇帝也沒接見利瑪竇。

我問,他還帶來了什么寶貝?

他說,一張世界地圖,對明朝上下的震撼,差不多相當于今天外星人在我們面前展開了銀河地圖,此時的中國人才知道,哇,原來地球是圓的,還有美洲大陸、澳洲大陸的存在。但是呢,大家對這個地圖不是很滿意。

我問,為什么不滿意?

他說,大家無法接受中國處于世界東方的事實,于是利瑪竇遵照萬歷皇帝的吩咐重新繪制一張大地圖,為了迎合中國人“天朝上國”的觀念,利瑪竇把子午線向左移動170度,使中國正好出現在地圖的中央,這種調整被后來中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沿用至今。

我問,地圖對大家最大的沖擊是什么?

他說,大地變成了圓球,從面到體。地球一詞就是利瑪竇創造的。

我問,這張地圖叫什么?我去搜來看看。

他說,《坤輿萬國全圖》。

我問,明朝人對利瑪竇帶來的見識沖擊,是接受還是否定?

他說,假設,你穿越到解放初期,跟人們講互聯網,講手機,他們會不會把你當精神病人看待?但是,總有嗅覺敏銳之人,當時就有個人非常認可利瑪竇,甚至膜拜的五體投地,此人就是“我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徐光啟。

我問,徐光啟是干什么的?

他說,先不說他是干什么的,徐家匯知道不?

我說,上海的中心區域。

他說,徐家匯的“徐家”就是他家,徐光啟的墓地在這里,其子孫聚居于此,并逐漸繁衍,“徐家匯”的地名便由此而來。

我說,真會選地方。

他說,他本身是上海人,落葉歸根而已!利瑪竇來中國的目的是傳教,結果呢?中國人對他的傳教沒興趣,對他的見識有興趣,特別是他的鐵粉徐光啟,開始了跟班式的學習,通過利瑪竇去了解歐洲先進的點點滴滴,包括歷法、數學、物理……。徐光啟的想法是借助西方科學興盛國家。

我問,那要不要搞個投名狀?

他說,徐光啟,信了耶穌。

我問,西方傳教士,他們怎么學中文呢?口語好學,讀寫怎么解決?

他說,他們對漢字進行注音,這形成了最早的漢字拉丁化,漢語拼音就是這么來的。傳教士的到來,使我們開始與世界接軌。比如明朝之前的農歷不怎么準,傳教士帶來了先進的天文歷法,就可以對我們的農歷進行優化,我們今天用的農歷,就是歷代傳教士幫忙校正的。

我問,這些傳教士怎么呈現自己的天文地理呢?

他說,笨蛋,有書呀!徐光啟有百科全書式的才華,一看就懂了,越看越不能自拔,他立刻向皇帝提議,以數學為根本,展開氣象、水利、軍事等分科,讓專業的人去指導專業的事,差不多相當于成立明朝的中科院,并且將這些科學學科納入科舉考試范疇。倘若皇帝接納了他這個建議,也許明朝會像文藝復興后的西方,由一個封建王朝轉型為現代國家,只是,歷史沒法假設,萬歷皇帝對這些事沒興趣。

我問,遇到一些比較好的書,徐光啟會不會翻譯?

他說,會的。徐光啟在數學領域是奠基人一般的存在。利瑪竇送過他一本歐幾里得的著作《幾何原本》。在此之前,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幾何”,還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幾何”,有幾分哲學和文學色彩,從徐光啟開始,“幾何”成了一個數學專業名詞。這本書可謂是現代數學之基礎,倆人聯手翻譯成了中文。一直到今天,我們熟悉的三角形、點線面、直角、銳角、鈍角、平行線等幾何詞匯,都是在這次合作中由徐光啟在翻譯中確定下來的。

我說,若是萬歷皇帝有徐光啟這個覺悟,那還了得?

他說,沒辦法,歷史就是誤會的集合。

我問,利瑪竇死后埋在了哪?

他說,在今天北京市。利瑪竇是被中國皇帝允許在我國領土安葬的第一人,這也意味著承認了天主教在中國的合法性。這個墓地也成了后來傳教士們的墓園所在,安葬的傳教士數以百計。

我說,這里絕對安全。

他說,這個話題,不深入探討,利瑪竇的尸體都沒了,一九零零年被義和團給毀了。過了六十年,他的碑又一次被埋在地下了。

我說,我想了想,利瑪竇這種人就是現實版的穿越,從先進到落后的穿越,在中國人的認知體系上打開了一扇小小的窗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平阴县| 台山市| 云南省| 台东市| 肇州县| 庆云县| 黔江区| 灵川县| 车致| 翼城县| 南昌县| 岑溪市| 田林县| 梓潼县| 延长县| 镇远县| 大新县| 万年县| 襄城县| 灵丘县| 固原市| 龙岩市| 定州市| 静宁县| 汤阴县| 滦平县| 剑川县| 胶州市| 乌苏市| 淮北市| 综艺| 高密市| 班玛县| 昌都县| 富裕县| 秭归县| 江口县| 科技| 鄂托克前旗| 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