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蘇門答臘島的漢人國王
- 大明:親王下西洋
- 買包芙蓉王
- 2059字
- 2023-09-09 23:59:10
天元號高大,除了桅桿之上的觀測點,在這天元號上還有一平臺,能容三人。
朱高煦快步登上,整個寶船艦隊一覽無余,目光遠眺,便看見有二十余只大小不一的海船逆風Z字形向著艦隊駛來。
在這海船的背后,更有百艘海船窮追不舍。
“變陣!放那船只進來!”
隨著天元號上旗語變化,整個寶船艦隊開始調整風帆,從中間一分為二,在中間形成一條水道。
“殿下,您說這些船敢不敢進來呢?”王景宏在朱高煦身后輕聲的問道。
“且看著吧……”
朱高煦在心里分析了一番,自然知道被追擊的船只是將他們當成了救命的稻草才會朝他們這邊行駛。海面之上,誰都不知道誰。
人都有防備之心,貿然朝著一支看著就惹不起的船隊沖去,看來這些人確實已經到了生命攸關的時刻了……
-----------------
“施帥,是明人船只!”
施進卿頭發散亂,一手捂著身上傷口,一手硬是扶著船舷,舉目眺望。他從剛剛就發現了這支海面上龐大的艦隊,只是當靠近了,才看到明人的日月同輝旗。
也是了,只有那片土地的王朝才能組織出一支如此龐大的艦隊。
這支艦隊對于邦國是喜是憂???
施進卿思緒紛然,咬了咬牙之后就打算博一博,“傳令下去,直直沖向明人艦隊。”
“施帥,明人艦隊似乎變動了,從中一分為二!外側艦船更是向著兩側海域開炮,咱們?”施進卿的副手在片刻之后,又匆匆而來。
在沒有無線電的永樂三年,在旗語各不相同的永樂三年,各自的意圖只能靠猜,而寶船艦隊更是仗著船多,幾乎已經明牌。
這落水的炮聲告訴施進卿,若是想靠近,就只能走中間海道。若是想掉頭,都是風帆艦,明軍艦隊又龐大,說不準人家還不想追呢。
“你說,若是此時掉頭,我們能否甩開陳祖義,從彭家門另一側返回舊港?”施進卿問道。
“很難,陳祖義已經開始調轉船頭,他似乎也在防著我們的這一手?!?
“明人艦隊如此規?!ァ撬雷甙?!”施進卿原本只想靠近大明艦船,利用一番,但如今看來,不直面是真不行了。
“施帥,明人船隊好進,但估計不好出??!”
“現在,我們還有的選嗎?”施進卿朝著副手反問道。
-----------------
“殿下,追擊的船只掉頭了!被追的船只同樣掉頭,您看?”
“孤看見了,艦隊調整方向,將這二十余艘船圍起來!”
“是!”
“玲瓏,更衣!”
當朱高煦穿著玄色袞服出現在天元號甲板的時候,幾個漢人樣貌,卻穿著奇裝甲胄的人,已經早在甲板之上等候。
“大明陛下二子,漢王殿下親至,叩首!”一個小太監在王景宏的吩咐下高聲喊道。
大明皇帝親子?
這,這是大明的親王?
施進卿從寶船艦隊靠近的那一刻,就斷定這是一支由強大明王朝官辦的船隊,因為他在船上看見了傳說中的大明宦官與大明將軍。
他曾想,這支船隊的統帥,絕對是明朝的大官,卻怎么也沒想到此人身份會高貴到親王這個層級。
這消息,震驚到讓他幾乎忘了身上還有傷,在周遭明人的虎視之下,膝蓋扭轉極盡絲滑,率先叩首道:“浡淋邦國舊港督帥施進卿,叩見上國親王殿下!”
朱高煦在椅子上緩緩坐下,打量著單膝跪地的眾人。
受傷了?。?
點點血跡自施進卿身上,落在天元號甲板之上。
施?
這不會就是林耀南說的舊港之主吧?
“漢語說的挺好,你是明人?”朱高煦看這傷短時間也死不了,便問道。
施進卿措辭了許久,說道:“親王,在下祖父自元末離明,至此已有五十多年未曾至大明。”
“這么說,還是前朝遺民???”朱高煦語氣中帶著絲絲不善。
“殿下,蒙元暴政,民不聊生,祖父自是在那時過不下去,才會攜家出海。對于蒙元,祖父在時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
就是平庸人也能推算,在敵我不明的時候,站在對方的角度駁斥對方敵人,最能獲得好感。
“起來吧,吩咐船醫,包扎好后再問話!”朱高煦說了一句,進了天元倉。
他走進船艙之后,將林耀南叫到了身邊,囑咐了幾句。
天元倉中
林耀南快步而至。
“殿下!”
“打探清楚了?”
“打探清楚了!這施進卿還真是我林家舊識,也就是我之前給殿下說過的舊港之主。只不過,如今的舊港國卻有所變化?!?
“詳細說說……”朱高煦換了個舒服的姿勢,聽林耀南說倒真是事無巨細,每次跟他說什么事兒,除了時間有點長,就還是時間有點長。
“這浡淋邦國便是我們所稱的原三佛齊國,也是殿下此次的目的地。不過如今,浡淋邦國的國王卻是個漢人?!?
“漢人?”
“對,是漢人,還是從福建流亡至此的漢人。國王梁道明,原為番王手下大將軍,曾經統帥廣東、福建流亡此地的華人,幫助浡淋邦國番人抵御東邊爪哇滿者伯夷國。”
滿者伯夷國,朱高煦點點頭,他對于鄭和所搜集西洋諸國資料可謂是了熟于胸。
畢竟這些國家曾經一一向著明王朝朝奉國。
爪哇,其實算是明朝對今印度尼西亞范圍內諸多國家的統稱。
后世的此地有三大島,分別是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與加里曼丹島(婆羅洲)。
朱高煦之所以直至蘇門答臘島東部的舊港,就是因為此地的霸主,便在蘇門答臘島東部的爪哇島,也就是滿者伯夷國。
滿者伯夷國崛起于爪哇島,向北控制著加里曼丹島,向東控制著東帝汶等島,基本上正是因為有著滿者伯夷國,才算是奠定了日后印度尼西亞的版圖基礎。
鄭和下西洋,說來真是歷史給漢民族最好的時機。
明王朝也真正把握住了,原本歷史上,鄭和在此處抓住陳祖義赴京,朱棣設舊港宣慰使司,封施進卿為舊港宣慰使,這一切動作,其實就是為了在此遏制乃至控制住三條黃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