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改變
- 大明:親王下西洋
- 買包芙蓉王
- 2177字
- 2023-08-05 17:00:00
朱棣熾熱的目光顯然讓朱高熾有了點兒不適,鎖眉含胸,整個人變得越發小心翼翼。
“爹,眼下浙西水患還得賑濟,您看讓陜西承宣布政使司先準備著,等有了確切消息,咱再動兵可好?”
朱高熾輕聲的問道,像是生怕自己老爹一個氣不順,就要動員大軍討伐帖木兒。
朱棣眉頭一皺,又看向了朱高煦。
“你呢?”
“爹,咱不能坐以待斃!”朱高煦沉吟一下,還是說道。
“仔細說說……”朱棣一聽,嘴上便掛起了笑意。
“爹,浙西水災,寶船艦隊,文獻大成(永樂大典),遷都……”朱高熾語氣幽幽,每提一事,都重重一頓,言外之意便是沒錢。
朱高煦倒是樂了,正好,就怕你不提寶船艦隊這種已經板上釘釘的事兒,說道:“爹,那瘸子有意向東用兵二十萬,勞師遠征之下,必有三倍輔兵相隨。以逸待勞雖是上計,但亦得出奇兵相輔!”
“奇兵?”
“對,就是奇兵!帖木兒汗國的京城叫撒馬爾罕,但還有一富庶之地堪比大明南直隸。”
“繼續!”
“此地原為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利汗國,與元朝交往甚密,倘若有一奇兵,在帖木兒出征時,肆虐其地,可堪如何?”
朱棣深深的看了一眼朱高煦,心下也是思量其可行性,半晌過后,說道:“如此一來,可使那瘸子首尾不能相顧?”
“對啊,爹!”朱高煦重重的附和。
“爹,伊利汗國舊址距大明萬里之遙,如何布奇兵于此?爹啊,戶部……”
朱高熾正要哭窮,身邊的朱高煦卻突然單膝跪地行起了軍禮,老二策馬莽夫的形象在他心里更是破碎!
“陛下,兒臣漢王愿為陛下解憂!兒臣奏請親率寶船艦隊,遠下西洋,伺機征討帖木兒,護我大明!”
-----------------
“老二,你要下西洋?”
從皇宮出來的朱高煦精神萎靡,明明胯下駿馬神異,但他依舊覺得不得勁兒。他現在有些理解那位蘇州知府了,原來不讓人說話是這般難受。
老頭子朱棣依舊一副神叨叨的模樣,對他下西洋一事,不說同意,也不說反對,只是在一副面無表情之下,將二人轟了出來。
而此時的朱高熾,卻如同吃了蜜蜂屎一般,將一張胖臉塞在本就不大的馬車窗戶中,再次開口問道:“老二,你真要下西洋?”
“煩著呢,能消停會兒嗎?”朱高煦聲音低沉。
“老二,你跟哥說說,你這一年的準備是不是就為了下西洋?”
串起來了,總算是將零散的線索串起來了!
朱高熾心底里就像是開了花,原來老二不是為了謀奪他的太子位,老爹也不是在支持他謀奪太子位。他們為的居然是減少下西洋的阻力!
“廢話,要不是為了下西洋,咱費得著在太湖里窩小一年練兵習水性?”
“那爹為什么不讓你去?”
“咱問誰去啊,是不是你從中作梗?”朱高煦惡狠狠的看著朱高熾。
來的路上,他也明明準備了一番說辭,卻被帖木兒一事攪得根本沒機會說出,此時他更是覺得這胖子就是來壞他事兒的。
可能明天,也可能后天,說不準朱棣就會定下寶船艦隊主使鄭和,他朱高煦還搭進去了1500名精銳水軍。
死胖子!
朱高熾卻從朱高煦的惱羞成怒中得到了重要的信息。
下西洋,老二是認真的!
這一刻,朱高熾眼中策馬莽夫的朱高煦形象變了,只覺他挺拔而英俊,宛如山間之松,策馬的每一步都帶著一絲大氣,眸中更是散發著毫不掩飾的鋒芒。
有弟弟如此,即便再像爹那又如何!
老二,你放心,你下西洋一事,當哥哥的一定給你辦了!
“老二!”
“說了,別這么喊咱!跟喊你那腌臜家伙一般!”
朱高熾不由低了低頭,卻也不在意的趕忙招手:“老二!你上來!”
見朱高煦不動,朱高熾更是將擠在窗戶中的臉撤去,整個人躬身從馬車門簾下探出半個身子,開始拖拽。
“干嘛?!你是真覺得咱不敢和你動手?”朱高煦一瞪。
“咱能幫你啊!幫你下西洋!”
朱高熾的聲音變的很輕,但在朱高煦耳朵中卻極盡誘惑!
他想出海……
一來京城人心太臟,藩王在京,根本免不了被人算計。朱棣在時還好說,能保他平安,但滿打滿算,老頭子也有壽終正寢的一天,而他今年才二十五歲。
再者說,新一輪削藩馬上就要開始了,即便他就藩了,權力也會開始走下坡路,往后就是混吃等死罷了。
二來因為曾是海員的關系,他覺得自己這一來注定屬于海洋。
后世的他跑貨輪,走的就是馬六甲海峽這條黃金水道,那里有太多鄭和與永樂、宣德一朝的故事,多到聽的耳朵起繭子。
曾在新加坡龍牙石公園,他就和一個當地的華人朋友感慨過:永樂年間,是歷史給予這個民族開啟航海時代最佳的窗口期,要是能趕上……
一語成讖,殉職之后他穿越到這個時代。
出海!
開啟大明的大航海時代!他覺得簡直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使命。
朱高煦又在心里重新梳理了一遍自己必須出海的理由,重拾信心,打算天亮了再面見一次朱棣,至于朱高熾要幫他的話,他顯得嗤之以鼻,更是拿出了事實依據:
“你放屁,咱安排到市舶司和三驛署官的名單在你這里快扣了半年,爹的話你都敢不聽,你會幫我?”
“批,咱今天回去就批,也保證都是你的人!但你確定,你軍中那些丘八能接待得了外使?能管得了市舶司?”
“你管咱?”
“咱不管!咱不管!但咱真回去就批。要不,你跟咱回東宮看咱給你辦了?”朱高熾對市舶司與三驛真不看重。
打從元朝末期,市舶司就已經不掙錢了,雖然根據史料記載,南宋時僅泉州市舶司一年上繳就占南宋賦稅的五十分之一,南宋曾有八個市舶司,更別說其中貪腐之類的隱匿銀錢。
朱高熾根本不信朱高煦能在這海運一途上翻起什么浪花,他現在也懶得管朱高煦出海了想干什么?
但有一點,他此時砰砰直跳的心臟告訴他,送老二出海,利大于弊!
什么太子有疾?
什么漢王類父?
等朱高煦走了,這些謠言便不攻自破!
話又說回來,一個太子居然怕謠言,他朱高熾都覺得自己可笑,但他就是怕,因為這些謠言是有人故意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