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游子吟
- 開眼界要從初唐抓起
- 后山下的小胖子
- 2589字
- 2022-03-04 10:09:43
《游子吟》取材的是關中廣大農村地區的故事。
關中歷來都是戰事頻乃的地區,也正是因為這樣特殊的環境,養成了關中兒女男能苦戰,女能持家的堅韌品格,關中地區人人崇尚軍功的傳統。
伴隨著音樂聲的響起,場下眾人也慢慢安靜下來,雖然剛才鬧哄哄的,但是有戲劇看那大家還是很高興的。
只見臺上現在是一個老婦人模樣在月光下摸索著縫補衣服,旁白聲在說道:
“大宋邊境,朝堂之上鶯歌燕舞,而百姓民不聊生,突厥連年寇邊,就連都城腳下也是不得安寧……”
原來,這是一個和《精忠報國》同樣宇宙觀的故事,時間線在岳飛早死之后,張議潮和范天祥還未被陷害致死之前。
大宋朝堂謀劃了一個大行動,準備利用突厥叩關襲擊都城的時候,給突厥來個大的。
主角徐學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應征從軍,他的身世也是類似于岳飛,不同的是,徐學功所在的村子,整個村家家戶戶都有不少是這種情況。
所以,聽說朝廷有大動作,基于報仇的心態就去報名了。
一旁跟楊慶一起躲著看劇的柴紹看到這里眉頭一皺,咬著楊慶的耳朵說道:
“小子,你這劇本是不是錯了,要謀劃突厥這樣的軍國大事,居然普通百姓都知道?”
轉頭幽幽地看了柴紹一眼,然后轉過去頭也不回地說道:“柴伯伯,你覺得前隋末年的時候,朝堂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嗎?”
柴紹啞然了,接著又聽見楊慶說話了。
“張議潮和范天祥最后被誣陷下獄也是有這方面的原因,他們的策劃是好的,可惜碰到了豬隊友……繼續看劇吧,哎”
柴紹沒話說了,大概懂楊慶的意思了。
回到臺上,從軍前夜,徐母正在為徐學功縫補衣裳,沒有一句臺詞,但是溫馨的畫面配合著音樂,已經讓臺下人看的淚流滿面了。
柴紹看到這么一幕溫馨的場景,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時候,老母親也是這樣給自己縫補衣服的。
“臭小子,你不要告訴我,你又想屠了人家全家吧……”
柴紹聲音有點兒顫抖,之前岳父老娘的場面可沒有這么溫馨,他不敢想象接下來發生的事。
楊慶頭也沒回,“放心啦,柴伯伯,這次不會搞你們的?!?
臺上另一角,翻來覆去睡不著的徐學功起身準備去撒尿,走到屋外見老母親半夜還在縫補衣服。
微弱的月光之下徐母靠的極近才能看得清,之所以是月光,那是因為百姓貧苦舍不得點燈,旁邊是徐學功在偷看。
這一幕直接把臺下人感動的痛哭流涕,無他,這一幕幾乎是堂下所有百姓出身的士兵都經歷過的場景。
“額想額娘了,他老人家過得好嗎?”
“額娘還有額婆姨也是這樣給額縫衣服的啊……嗚嗚嗚”
一群大漢痛哭的場景也感染了旁邊一些并非窮苦出身的人,忍不住流淚了。
人類的感情終究是互通的,母愛的表現方式或有不同,但內涵是一致的。
突然,徐母好像刺到了手指,驚叫了一聲。
旁邊偷看的徐學功連忙上前去,握住老母的手。
“功兒,你咋還不睡呢,明天要去應征了。是不是餓了呀,鍋里還有個饃饃,娘去給你熱?!?
徐母說吧就要起身,徐學功拉住她跪在一旁,連連搖頭,痛哭流涕。
“兒不餓,不餓。兒不孝啊,母親年老,兒卻不能侍奉阿娘,兒不孝啊……”
臺下同樣是痛哭流涕,楊慶在這里并沒有給設計什么感動的臺詞,徐學功就是一直在說著不孝。
只見徐母臉色卻慢慢嚴肅起來,伸出滿是皺紋的手打了徐學功一下:
“我兒,娘且問你,你從軍為何?”
“為父報仇,殺敵立功,賺得錢糧奉養母親?!?
徐母搖了搖頭,“癡兒癡兒,哪有當娘的希望兒子去戰場拼殺啊。
阿娘日日祈求昊天上帝,只求你平平安安,縱使一生貧苦也甘愿。恨不得舍了娘的命,換你的命?!?
徐學功疑惑地抬起頭,“阿娘,可是不從軍也不行啊,皇帝大點兵,不去可是死罪啊?!?
徐母嘆了一口氣,拉起徐學功坐了下來。
“是啊,可這只是一個理由。兒啊,你要知道,你阿耶,你叔叔伯伯,村里的鄉親,哪家哪戶沒有和突厥的血仇。
這次朝廷謀劃突厥,如果能夠得勝,不但你父親叔伯大仇得報,今后還能過的平安日子,這才是重點?!?
徐母一改柔和的面容神色肅然地看著徐學功說道:
“兒啊,你要記住,好好打這場仗,不要讓你的兒子我的孫子再去打仗了?!?
徐學功抹干眼淚重重點頭:“阿娘,你放心,兒這次一定努力打仗,殺光突厥狗?!?
見徐學功如此懂事,徐母也呵呵直笑,拉著兒子比劃著衣服,“來來來,試試阿娘新給你縫的,合適嗎?”
這時音樂聲也驟然大了一些,旁白聲響起:
有詩曰《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出來,直接炸翻小半場……
為什么是小半場呢?因為聽懂的人不多。
然后炸翻全場,因為旁白和聽懂的人都在解釋了。
“娘啊……”
“額衣服就是額娘親手縫的啊”
更有人激動的站起來,大吼,“啊啊啊啊啊……老子要殺光突厥狗,額娘額阿耶都是死在突厥狗手上?!?
場下的眾人的鬧騰直接影響到了臺上,楊慶戳了戳沉浸在感動中的柴紹。
后者怒視楊慶,干什么呢?沒看到老子正在感動嗎?
楊慶沒說話,指了指前面。
柴紹老臉一紅,走了出去。
“吵吵吵,吵個鳥啊。都給老子閉嘴,你,你,你。還有你”
老柴一腳一個,在軍中還是很有威望的,不多時場中便安靜下來,只是有低低的啜泣聲。
還有個不開眼的親兵看著老柴臉上居然有淚痕,忍不住提醒到:“將軍,你的臉上,臉上……”
柴紹恨恨地瞪了一眼,順手把臉抹干凈,心想道,這個慫娃太不懂事了,回去揍他一頓。
“都它孃的閉嘴,還沒演完呢?嚎什么嚎?好好給老子看著,徐阿娘她老人家說的對,突厥寇邊,我們不去打仗,我們的兒子我們的孫子就要去打,你們想讓自己的孩子孫子上嗎?”
底下一片群情激奮,“不想,不想……”
不過夾雜著少許不和諧的聲音:
“額還沒兒子呢?!?
“額還沒成家呢?!?
“額婆姨都沒有呢。”
“……”
柴紹怒視全場,哪里來的單身漢,這種時候說這種不懂場面:“好了,閉嘴,先演完再說?!?
然后,示意臺上繼續。
后面的劇情就很簡單了,次日村子送從軍男兒,家家戶戶基本也是這幅模樣,然后有未婚妻的則是著嫁衣相送。
這也是暗合現實中的傳統,關中歷來如果男兒出征,若有未婚妻室,女方可以著嫁衣化婦人妝容相送情郎,意在表明心意。
徐學功作為主角,然后是代表村莊所有從軍男兒發言。
當然也是說出了即為政治正確的話,此去不為鮮衣怒馬,不為封侯拜相,只為保家衛國。護佑家鄉父老平安。
本來這一番大道理是對堂下的士兵沒啥卵用的,畢竟崇尚軍功才是當下人們從軍的第二根本理由。第一嘛,當然是朝廷征兵。
但是經過了前面劇情的鋪墊和介紹,徐學功目前的這一番話就很有意義了,這也是楊慶苦心孤詣的結果。
隨著劇情在魔改版《母親》歌聲中結束,場中的劇情達到最高潮,楊慶準備出馬了。
無他,后世政治家必備的技能,當然是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