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說過“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這種戰爭,注定單槍匹馬。”
在網上看到個事例說“據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震傳》記載,楊震字伯起,陜西華陰縣人。少好學,博覽經籍。五十歲以后才仕進,后來官居過司徒、太尉之要職。因遭小人誣陷,免官自殺。”
而他的一生公廉,清正,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也不為治“產業”,獨自秉承操守,廉潔奉公,他認為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這種遺產,最豐厚。
屈原,他不光代表著一個名字,一個流傳千古的偉人,而且還代表著一層更深刻的意義——愛國。他的政治理想和才華不被自己的君王理解和接受,并遭到排擠和迫害,他的內心肯定相當的孤獨和痛苦。
孤獨,眾人的排擠,造就了他的一生。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既然認準一條路,就別去打聽要走多久。孤獨才是人生常態,你我又不是什么例外。
忠臣言:“單槍匹馬的戰爭,最大的敵人只有自己。自我有了光芒才配得上自我追逐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