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革命是在一個經濟相對比較落后的資本主義大國發(fā)生的。由于俄國還存在著沙皇專制制度,因此這場革命不可能一開始就是社會主義革命。事實上,它先后經過了兩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然后才發(fā)展到社會主義革命。
因此,如何正確處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不僅是帝國主義時代帶有普遍意義的理論問題,更是俄國革命中十分迫切的實踐問題。
列寧從帝國主義時代和俄國的具體情況出發(fā),深入研究和論證了無產階...
上QQ閱讀APP看后續(xù)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推薦閱讀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報告(No.7)
- 中國《資本論》年刊(第九卷)
- 全球化理論與實踐:一種馬克思主義的視角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
- “大家寫小書·馬恩經典著作新讀”(第2輯)
- 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比較研究
-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第3輯·2013)
-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博物館知識共享法律保障機制研究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面闡釋:《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新讀
- 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經典作家著作研究Ⅳ(第14卷)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前沿報告(第5輯)
- 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論研究
- 思想巨人馬克思
- 馬克思的三大批判:法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形而上學
- 蘇聯(lián)時期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編纂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