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巨鹿之戰

巨鹿被圍

前文我們交代了,楚懷王熊心雙管齊下,派遣兩路軍隊,一路北上救趙,一路西行滅秦。

這個時候,趙國的君主是趙歇,國相是張耳,大將軍是陳馀。

此時章邯已率軍攻下了邯鄲城,將邯鄲的百姓全部遷移到了河內,并將邯鄲的外城夷為平地,采用堅壁清野的戰術,打算一舉平定趙地。

張耳與趙王歇逃亡到了巨鹿城(今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秦將王離率領長城軍團南下將巨鹿城團團包圍。陳馀未被包圍,他轉而北上,收編了逃散的趙軍,得到幾萬人馬,駐扎在巨鹿城的北邊。

章邯帶領軍隊駐扎在巨鹿城南面的棘原,在那里修筑甬道,以便給王離的軍隊供應糧草。王離的軍隊兵多糧足,他們對巨鹿城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而巨鹿城內兵少糧盡,張耳先后幾次派人沖出包圍命令陳馀帶領軍隊前來救援,陳馀卻認為自己勢單力薄,無法抵抗章邯與王離的二十萬秦軍,于是不敢前去救援。趙王歇和張耳只得寫信給其他反秦諸侯尋求救援。

宋義領兵

擔任此次北上救趙任務的軍隊統帥是宋義。

當初,宋義在路上所遇到的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在見到楚懷王熊心時說:“宋義認為武信君項梁的軍隊一定會失敗,過了幾天,項梁果然戰敗被殺了。宋義這個人真的是精通兵法啊,軍隊還沒有作戰就已經預先知道了失敗的征兆,這個人可真是個人才!”

熊心聽了高陵君顯的舉薦,便召見宋義前來議事,與他交談過后,熊心非常賞識他,就任命他擔任上將軍,負責率軍北上救趙。同時任命項羽擔任次將,范增擔任末將,楚國各路將領都隸屬于宋義麾下,宋義號稱“卿子冠軍”。

大軍行進到安陽,宋義便命令軍隊停留駐扎,并且一直停留了四十六天都沒有前進。

項羽見此情形,對宋義說道:“秦軍已經把趙王圍困在巨鹿了,我們應該趕快渡河,從外面進攻秦軍,趙軍在里面接應,內外夾擊一定可以打敗秦軍。”

宋義答道:“我們應該先讓秦、趙兩軍相斗。就算秦軍取勝,他們也一定會很疲勞,此時我們可以利用對方的這一弱點再發動進攻;如果秦軍不能取勝,則巨鹿之圍自解,我們就領兵西進,滅掉秦國。”

宋義接著說道:“如果是身披甲胄,手執利刃,沖鋒殺敵,我比不上你項將軍;但是要論靜觀形勢,謀劃策略,把控全局,你就不如我了。”

于是宋義向全軍下令:“凡是兇狠執拗,桀驁不馴,不聽從指揮的人,一律斬首!”顯然,這個命令就是針對項羽的。

宋義派他的兒子宋襄前去齊國做官,并親自把宋襄送到齊國的無鹽縣,設酒宴大會賓客,完全不顧士卒,不顧軍情。而此時正當天氣寒冷,天降大雨,士卒們正在挨餓受凍。

項羽奪權

對于宋義的種種做法,項羽早就看不慣了,他早就想殺宋義而代之。

項羽對身邊的其他將領說道:“我們本來要合力攻打秦軍,現在卻長時間停留在這里不前進。如今遇到饑荒,百姓貧困,士卒只能吃芋頭和豆子,軍中沒有存糧,而宋義那廝卻設酒宴大會賓客!不去和趙軍合力攻打秦軍,卻說‘要利用對方的弱點’。憑借秦國的強大,進攻剛建立不久的趙國,趙國一定會被滅掉。趙國被滅掉后秦軍只會更加強大,還有什么弱點可以利用呢!”

項羽接著說道:“懷王將國內的全部兵力全都交給了宋義,國家的安危就在這一戰了。現在他不體恤士兵,卻以權謀私,為兒子走后門,我們跟著他遲早要完蛋!”

第二天清晨項羽進帳以拜見宋義為名,就在上將軍的軍帳中砍下了宋義的人頭。

上一次被砍的是秦朝會稽郡守殷通。殷通和宋義的人頭成就了霸王后來的勇猛。

項羽拿著宋義的上將軍官印,走出軍帳對眾位將士說道:“宋義和齊國謀劃,想要出賣楚國,懷王暗中命令我將他誅殺!宋義現已伏誅,眾位將士當勠力攻秦!”

眾人皆被懾服,沒有人敢于反抗。大家也都覺得宋義是個窩囊廢,而項羽卻英氣勃發,于是都說:“創建楚國政權的,是項將軍一家,現在理應由項將軍來領導我們!”

眾將士共同推舉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派人追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將他殺死;并派手下將領桓楚向楚懷王熊心報告,熊心無奈之下只能接受現實,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襲殺宋義的舉動再次改變了楚國的權力結構。他等于是公然的和熊心撕破了臉皮,取代了他叔叔項梁之前的地位,楚國再次由項氏掌權,熊心再次淪為傀儡。這也為后來項羽讓人暗中殺害熊心埋下了伏筆。

破釜沉舟

率領義軍與秦軍決戰的重擔落在了項羽身上,此時項羽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秦將章邯和王離可都不是好惹的,并且冤家路窄,項羽的叔叔項梁正是被章邯打敗所殺;而在更早之前,秦國大將王翦打敗了項羽的爺爺項燕,項燕因此自殺身死,王離正是王翦的孫子。此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項羽下定決心,與秦軍決一死戰!

項羽派手下將領英布和蒲將軍率領士兵兩萬人先渡過黃河做試探性進攻,他們與秦軍打游擊戰,取得了一些勝利。在城外的陳馀又再次向項羽請求援兵,于是項羽率領全軍渡過黃河。

項羽下令:全軍鑿沉船只,砸破炊具,燒毀營舍,只攜帶三天的口糧,不破秦軍絕不生還!(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項羽率領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擊敗了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了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的軍隊。項羽的決心和勇氣,也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越戰越勇。經過九次激烈的戰斗,楚軍終于打退了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不愿投降,舉火自焚。其他的秦軍將士有的被殺,有的被俘,也有的逃走了,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被摧毀了。

這個時候,項羽所率領的楚軍勇冠諸侯。其他救援巨鹿的各諸侯軍在附近安扎下了十幾處營寨,但是卻沒有人敢輕易出戰。當楚軍和秦軍交戰的時候,其他諸侯軍的將領都在營壘上觀戰。只見楚軍士兵無不以一當十,喊殺聲驚天動地,各諸侯軍沒有不膽戰心驚的。

打敗了秦軍以后,項羽便召見各路諸侯軍將領前來會面。這些將領們進入轅門的時候,沒有一個不是跪在地上爬著前行的,誰也不敢仰視項羽。

從此以后,項羽開始成為諸侯聯軍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聽命于他。(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章邯歸降

章邯被項羽打敗后領軍退守棘原,項羽率軍駐扎在漳水以南,兩軍隔水對峙。

兩軍還沒有交戰,章邯卻因為害怕而多次退軍,秦二世胡亥派使者責備章邯。章邯心中惶恐,便派軍中長史司馬欣前往咸陽向朝廷請示。

來到咸陽后,司馬欣在皇宮的外門等待了三天趙高都沒有接見他,頗有不信任之意。司馬欣也很害怕,他知道此時正是趙高亂政之時,咸陽城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于是他急忙又返回軍中,他害怕趙高會派人追殺他,沒敢走原路,而是選擇走了一條偏路。也辛虧司馬欣機靈,趙高果然派了人去追殺他,當然也沒有追上。

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報告說:“現在趙高在朝中當政,此人乃是卑鄙小人。如果我們作戰能夠取勝,趙高一定會嫉妒我們的功勞;如果我們不能取勝,回到朝中一定免不了一死。還請將軍早作打算!”

前文我們提到,司馬欣在擔任櫟陽獄掾的時候,曾經救過項梁一名,算是對項氏有恩,他早就想投降項羽了。

陳馀也寫信勸章邯道:“白起擔任秦將,為秦朝南征北戰,攻城略地,戰功赫赫,可最終結果卻是被秦昭襄王賜死;蒙恬擔任秦將,向北驅逐戎狄,開辟榆中幾千里的疆土,最后卻在陽周被斬殺。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功勞太多,秦國不能盡封,就羅織罪名誅殺他們。現在將軍您擔任秦將已經三年了,所損失的士卒數以十萬,而反秦諸侯的軍隊卻越來越多。那個趙高一向諂諛,眼下形勢危急,他也擔心秦二世會誅殺他,所以趙高想要誅殺將軍來推卸責任。將軍長期在外征戰,與朝中的大臣多有隔閡,有功會被誅殺,無功也會被誅殺。況且秦國滅亡那是遲早的事,無論是愚蠢的人還是聰明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現在,將軍在內不能直言進諫;在外即將成為亡國之將,孤立無援,獨難存活,這難道不可悲嗎!將軍為什么不與諸侯軍聯合,相約共同攻打秦國,大家一起瓜分秦國的土地,將來南面稱王。這與自己俯身被殺相比,哪個更好呢?”

是戰是降?此刻章邯依然猶豫不決,他決定先暗中派人到項羽軍中談判。在談判的過程中,項羽就派蒲將軍領兵渡過漳水去與秦軍交戰,想以戰促和。果然,章邯再次被打敗,其后項羽親自率領全軍將士進攻秦軍,再次大破秦軍。

章邯決定歸降諸侯軍,他派人去見項羽,想要締結盟約。項羽與各路諸侯軍的將領召開軍事會議,說道:“我們連續幾年與秦軍征戰不休,士卒多有傷亡,百姓疲乏。加上目前軍中糧少,我打算接受章邯歸降,與他締結盟約。”

于是項羽就與章邯約定日期在洹水以南的殷虛見面,訂立盟約。章邯見到項羽,哭著傾訴趙高的種種無恥行為。項羽就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上將軍,將他們安置在楚國的軍隊中,讓歸降的秦軍在前面領路西進,前往關中。

坑殺降卒

諸侯軍的將士們在過去都苦秦久矣,他們有的曾經去咸陽服過徭役;有的曾經屯戍邊疆而路過秦地,遭到秦朝官兵的無故毆打與虐待。諸侯軍們都對秦朝的將士恨之入骨。

現在秦軍投降了諸侯軍,諸侯軍的將士們就趁著這個機會羞辱秦軍官兵,就像對待奴隸和俘虜一樣役使他們,以報此前之仇。

秦軍官兵都在私下議論說:“章將軍等人欺騙我們投降諸侯軍,沒想到我們卻要受這樣的窩囊氣!如果能夠入關攻破咸陽,當然很好;假如不能攻破咸陽,諸侯軍一定會俘虜我們到關東去,那么秦朝一定會將我們的父母妻兒全部處死!”

各諸侯軍將領們隱約聽到了這些議論,便把情況報告給項羽。項羽召來英布和蒲將軍謀劃道:“秦朝降卒人數眾多,他們心里不服,而關中是他們的根據地,如果到達關中他們卻不聽號令,事情就危險了。為了免除后患,不如我們現在就將他們全部殺死,只與章邯、司馬欣、董翳進入秦地!”

于是項羽命令楚軍,夜間在新安城南,將秦軍降卒二十萬人全部坑殺。

對于項羽坑殺降卒的行為,歷史上多有批評,這體現了他殘暴不仁的一面。他的這種行為只會把關中地區的老百姓推向自己的對立面。

與此形成對比,劉邦卻在關中實行仁政,安撫百姓,正好順應了民心,為后來的楚漢戰爭創造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诸城市| 广德县| 伊吾县| 南宁市| 北川| 德令哈市| 黑河市| 七台河市| 白银市| 孝昌县| 湖南省| 遂宁市| 赫章县| 西吉县| 和龙市| 尤溪县| 新邵县| 清远市| 南江县| 江陵县| 凌云县| 雅安市| 宣城市| 汉中市| 张家港市| 绩溪县| 临西县| 东台市| 海林市| 桃园县| 无棣县| 广水市| 河西区| 巫溪县| 北宁市| 水城县| 阜城县| 江津市| 柏乡县|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