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絨花制作基礎知識

絨花的起源

◆ 絨花的歷史

絨花又稱宮花、喜花,是絨質工藝品的統稱。明清時期發展最盛,在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北京、南京和揚州已成為了著名的絨花產區。清代女子出嫁一定會戴紅色絨花,寓意吉祥喜慶。同時,絨花諧音“榮華”,有“榮華富貴”之意,正合中國的祥瑞文化。據《舊都文物略》記載:“彼時旗漢婦女戴花已成風習,其中尤以梳旗頭之婦女最喜色彩鮮艷、花樣新奇的人造花。”現在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還珍藏著清代后妃佩戴過的各種絨花,歷時百年依舊色彩鮮艷。

◆ 絨花的派系

絨花按照流派可分為北派絨花和南派絨花。北派絨花以北京絨花和天津絨花為代表,擅長抽象型絨花的制作,如“富貴有余”由“福”“祿”“壽”“禧”字和魚形花組成,“子孫富貴”由葫蘆和蝙蝠組成,“五福捧壽”由五只蝙蝠和壽桃組成;南派絨花以南京絨花和揚州絨花為代表,擅長象形花朵的制作,形態逼真,色彩柔和,相比抽象的北派絨花來說,南派絨花更具有觀賞性。南派、北派只是制作步驟和風格上有所差異,實物則都是絨花,并無特殊的地方,本書作者在制作方式上采用了北派的手法,在色彩方面則參考了南派的配色思路。讀者可不必拘泥于學北派還是南派,只要跟著書中的步驟,便能熟悉絨花的制作流程。

◆ 絨花流程概說

絨花從蠶絲到成品需要十幾道工序,主要包括煮絲、染色、銅絲退火、劈絨、拴絨、剪條、對條、搓條、塑形、組裝、整理等步驟。具體制作絨花之前,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首先是煮絲,將生絲用堿水高溫煮成熟絲;其次按照不同要求給絨絲染色,染好的絨絲套在竹竿上晾曬;之后還需要將黃銅絲放在炭火爐中高溫退火。絨花的具體制作流程如下:第一步,劈絨。將大把絨絲分成適合5厘米絨排的小份絨絲。第二步,拴絨。把燒好的銅絲綁在絨排上,銅絲不可太緊但也不能太松。第三步,剪條。用剪刀把做好的絨排按照銅絲排布的順序剪下。第四步,對條。保證銅絲要在絨絲中間,如發現絨絲位移應當盡快調整。第五步,搓條。兩手手指用勁把絨條順著一個方向搓過去。第六步,塑形(我們常說的“打尖”步驟也包含在內,打尖就是用剪刀修剪絨條)。修剪絨條形狀,然后用鑷子將絨條彎成不同形狀。第七步,組裝。將各個零散的部分用絲線組裝在一起。第八步,整理。用鑷子將絨花的形狀做最后的調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蔡县| 武夷山市| 托克托县| 长子县| 陕西省| 新丰县| 嘉义县| 长葛市| 曲阜市| 左权县| 项城市| 遵义市| 韩城市| 翁牛特旗| 太仆寺旗| 永嘉县| 临泉县| 海门市| 临汾市| 通辽市| 大同市| 上饶市| 许昌县| 河南省| 东宁县| 葵青区| 陆良县| 老河口市| 庆云县| 封开县| 昌乐县| 平陆县| 乃东县| 桂林市| 建平县| 墨脱县| 桃园县| 威信县| 台安县| 昭通市|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