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研究報告(2021)(《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21世紀經濟報道
- 10字
- 2022-01-18 16:54:52
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研究
第一節
銀行業環境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一、總體分析
銀行業環境信息披露研究設有環境管理、綠色金融、綠色運營、應對氣候變化 4 個一級指標,及 21 個二級指標(如表 1-1 所示)。現問題和不足,并幫助企業進行改善,促進企業ESG管理水平的提升,為企業實現碳中和打下良好的基礎。
表 1-1:銀行業環境信息披露研究指標體系

20 家樣本銀行都通過年報、CSR報告/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對環境管理相關信息進行了披露,環境信息披露的總體結果為:2 家評分A級、4 家評分BBB級、6 家評分BB級、3 家評分B級、3 家評分CCC級、2 家為CC級(如圖 1-1、圖 1-2 所示),總體表現在所選三個行業中較好,雖然沒有企業被評為AAA級和AA級,但中等水平(B級)以上企業有 15 家,占比 75%;中等以下水平只有 5 家,占比 25%。
圖 1-1:20 家樣本銀行環境信息披露評級表

圖 1-2: 20 家銀行企業評級結果分布統計圖

可以看出,我國的銀行業機構普遍重視環境管理和環境信息披露工作。這一方面是因為,環境氣候因素會對銀行機構的業務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對此銀行機構已經有了越來越清楚的認識,也因此而有了對環境氣候因素進行研究和管理的內生動力;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國的金融監管層近年來一直在大力提倡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強環境信息披露,這為銀行業做好環境信息披露工作提供了外部動力。
2021 年 6 月 4 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一次會議上發言鼓勵國內銀行與機構加入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在TCFD框架之下進一步披露氣候相關信息。易綱并透露,央行有計劃實行氣候相關信息的強制披露,督促中國國內主要商業銀行披露碳信息,隨后還將督促國內上市公司的相關披露活動。
今年 8 月,央行發布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該指南覆蓋商業銀行、資管機構、信托公司、保險公司等四類機構,旨在規范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工作,引導金融資源更加精準向綠色低碳領域配置,助力金融機構和利益相關方識別、量化、管理與環境相關的金融風險。
從本次研究的四個一級指標的總體得分情況來看,我國銀行業機構在環境管理和綠色金融方面表現相對較好,綠色運營和應對氣候變化得分略差,但差距并不大,各項指標的均值與滿分之比都在 0.5 以上(如圖 1-3 所示),沒有哪一項顯得特別弱。
圖 1-3:20 家銀行企業一級指標均值與各項滿分之比的雷達圖

二、各項一級指標得分情況分析
1.環境管理維度分析:銀行機構普遍重視環境管理,可積極制定明確的碳中和管理目標
環境管理維度考察企業在環境管理制度建設、組織體系、信息披露方式等方面的情況,包含七項二級指標。
表 1-2:20 家銀行業樣本企業各項一級指標得分的描述統計結果

在環境管理維度,20 家樣本銀行表現不錯,平均得分 12.8(滿分為 20 分)。數據表明,銀行業樣本機構的董事會普遍參與環境議題的管理,并建立了明確的組織體系和環境管理制度。董事會的重視、組織體系的健全,這些基礎工作的完善為銀行機構的環境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興業銀行獲得本項指標的最高分 20 分。興業銀行是首家加入赤道銀行的中國銀行機構,很重視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實踐,通過健全組織體系和制度建設加強環境管理工作。與其他銀行相比,興業銀行在環境管理的兩個方面值得借鑒:一是該行積極響應國家的“雙碳目標”,明確提出了“爭取在 2030 年之前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的環境管理目標;二是除了年報和可持續發展報告之外,興業銀行深圳分行今年在業內率先發布《2020 年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成為首家公開發布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的全國性銀行分支機構。還專門發布了環境信息報告,用于對環境信息進行披露。除了興業銀行之外,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機構在環境管理方面做得也較為突出。
2.綠色金融維度分析:銀行業機構綠色金融創新活躍
綠色金融維度考察銀行業機構在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投融資行為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的情況,包含五項二級指標。
綠色金融是銀行機構在推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最重要的工作內容。近年來,我國銀行業加大了對環境友好型產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綠色信貸業務不斷增長,相比之下,對“兩高一剩”行業的信貸業務則不斷減少;銀行業還積極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綠色債券、綠色投資、綠色理財等產品爭相出現,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銀行的“投融資行為對環境的影響”這個二級指標,所考察的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重要問題,在此之前這個指標一直是銀行業做環境信息披露時的弱項,而從本次研究來看,這種狀況正在發生變化,不少銀行都對此進行了詳細的披露,顯示銀行業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正在提高。
20 家樣本銀行本項指標平均得分為 25.75(滿分為 40 分),其中招商銀行獲得本項指標的最高分 34分。招商銀行制定了明確的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政策,旗下子公司招商基金加入聯合國支持的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成為國內率先簽署該原則、承諾踐行 6 大負責任投資原則的中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該行 2020 年對“兩高一剩”行業的貸款規模同比下降 10%以上,綠色信貸業務則增長近 20%,在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方面表現活躍,該行還對綠色信貸業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如減少多少水耗、能耗、碳排放等做了明確的披露。建設銀行、江蘇銀行、工商銀行等機構在本項指標上也得分較高。
3.綠色運營維度分析:得分率不高,信息披露不全
綠色運營維度考察銀行業機構在業務運營過程中的資源能源利用和消耗量及其變動狀況,如用水、用電、溫室氣體排放等,本指標包含七項二級指標。
銀行業雖然不屬于高排放、高污染行業,但也要在其自身業務運營過程中減少不必要的資源能源消耗,做好廢棄物管理,要對員工加強節能意識的傳播和引導,激勵節能環保行為習慣的培養。20 家樣本銀行在綠色運營指標上平均得分 15.2(滿分為 30 分),從四個一級指標比較來看,銀行業在本項指標上平均得分率最低。只有 5 家銀行的得分在 20 分以上,而得分在 10 分以下的銀行有 4 家。
大多數銀行在綠色運營方面信息披露不全,要么沒有披露本年度的相關數據,要么沒有與之前年度的數據對比,還有一種情況是,披露的數據表明,本年度的資源能源消耗同比有所增加,以上各種情況都會降低最終評分。
工商銀行獲得本項指標的最高分 26 分,該行詳細披露了 2019 年和 2020 年在耗水、耗電、耗紙、耗油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數據,各項數據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耗水量更是降低了近 30%。除了工商銀行之外,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在本項指標得分較高。
4.應對氣候變化維度分析:行業內差異懸殊
應對氣候變化維度考察銀行業機構是否對氣候變化可能給業務帶來的風險進行了評估,以及是否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或是開展了相應的行動,本項指標包含兩個二級指標。
對于金融行業來說,如何評估和應對氣候變化有可能給自身業務發展帶來的影響,是一個緊迫性越來越高的議題,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的此次研究課題將其作為一個獨立指標的原因。而從我們的研究情況來看,20 家樣本銀行的表現差異較大,平均得分為 5.75(滿分 10分),有 2 家銀行獲得了滿分,但有 3 家銀行的評分為 0,在同一指標上同一行業之內的差異如此懸殊,令人多少感到有些意外。
興業銀行和江蘇銀行在本項指標上獲得滿分,尤其是江蘇銀行的表現如此突出,值得贊賞。作為一家地方銀行,江蘇銀行是國內第二家、城商行首家“赤道銀行”。近年來,該行逐步形成了以赤道原則項目管理、客戶ESG評級、環境壓力測試為核心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夯實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2020 年,該行修訂《江蘇銀行赤道原則項目管理辦法》,對 46個項目進行了赤道原則項目適用性判定,涉及項目總投資約 867 億元。
- 中國凈零碳城市發展報告(2021)(《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06期)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07期)
- 破解協同困局(《哈佛商業評論》2019年第12期)(哈佛商業評論)
- 資產保衛戰(新錢專刊01)
- 菜市場的文藝復興
- 專治省錢這種病(財蜜eMook)
- 中國企業家(2015年第22期)
- 構建AI型組織(《哈佛商業評論》2019年第7期)
- 雪球專刊240期:怎樣應對瘋狂的牛市
- 程序員大本營(2019年6月)
- 長投專刊024:網貸產品靠譜嗎?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22年第01期)
- 財商教育,篤行者致遠(《21世紀商業評論》2021年第6期)
- AI營銷戰略(《哈佛商業評論》202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