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原名朱重八。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生活的苦難如影隨形。
元至正四年,天災人禍接踵而至。旱災與蝗災過后,瘟疫又在這片土地上肆虐開來。
十七歲的朱元璋,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父親、母親和哥哥在短時間內相繼離世。
失去親人的痛苦讓朱元璋心如刀絞,但更殘酷的是,他們家窮得連安葬親人的地方都沒有。
無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去求地主劉德施舍一塊墓地,卻遭到了無情的拒絕和譏諷。
幸好,鄰居劉繼祖心地善良,主動將自家的一塊山地送給朱家做墓地。
朱元璋和二哥用幾件破衣爛衫裹著親人的尸體,草草埋葬了他們。
安葬完親人后,生活依舊艱難。大嫂帶著孩子回了娘家,二哥也無力養活朱元璋。
在鄰居汪大娘的建議下,朱元璋選擇出家為僧,來到了皇覺寺。
然而,和尚的日子也不好過。朱元璋在寺廟里要做各種雜活,備受欺負。
但為了有一口飯吃,他只能忍耐。
不久,由于饑荒越來越嚴重,寺廟也難以維持,朱元璋被打發出去云游化緣。
他背著包袱,手持木魚、陶缽,踏上了艱難的旅程。
在云游的過程中,朱元璋歷經千辛萬苦,受盡饑寒之苦。但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磨練了意志,增長了見識。
元至正十二年,朱元璋加入紅巾軍。
在軍中,朱元璋作戰勇猛,且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很快便嶄露頭角,屢立戰功,升為軍官。
郭子興對朱元璋十分賞識,覺得他氣宇不凡,是個可造之材,便將自己的養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也就是后來的馬皇后。
在紅巾軍內部,斗爭也十分激烈。郭子興與其他將領不和,有一次中計差點被殺,幸得朱元璋救命才逃過一劫。
此后,郭子興更加信任朱元璋。
隨著朱元璋在軍中聲望日高,引來了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的嫉恨。郭天敘聯合一些人挑唆郭子興,使郭子興對朱元璋產生猜忌。
有一次,郭子興發怒,將朱元璋關了起來,還不給飯吃。幸好馬氏從中周旋,拿財物討好養母和郭子興的妾室,讓她們幫忙說好話,這才使郭子興放過朱元璋。
朱元璋明白只有自己有實力才不會受制于人,他開始招募新兵,收編兵士,壯大自己的力量。
他聽聞定遠附近的驢牌寨有民兵三千人還沒人領導,便親自去招撫。
一開始寨主答應跟隨朱元璋,但三天后卻出爾反爾。
朱元璋只好用計將寨主請來大營,捆起來后以寨主的名義傳令山寨的人轉移,成功收編了這三千人。
接著,朱元璋向東進發,帶領四千人的部隊乘夜攻破定遠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元帥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自己的隊伍。
公元 1355年,朱元璋因滁州缺糧,決定襲取和州。他命趙繼祖偽扮元軍使者,張天佑率 300人化裝為廬州兵護送“元使”,以耿再成率紅巾軍主力萬余人在張天佑后跟進。
雖過程中出現波折,但最終成功占領和州。朱元璋在初戰不利的情況下,轉敗為勝,并乘勢襲取和州,終于達到了作戰目的。
此后,朱元璋繼續擴充自己的勢力,攻克滁州、和州等地,逐漸成為一方勢力。
聽完探子對朱元璋情況的匯報,歐陽焰心中了然。
隨即著韋蝠王速速與朱元璋接洽,表明愿助他一臂之力,迅速蕩平各種割據勢力,早日讓家國歸于一統,讓民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