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重返家園

與此同時,一個小小的波斯牧羊人部落踏上了征戰的路途,并摧毀了西亞的強大帝國。居魯士——波斯王允許猶太流亡者回到他們自己的故園。但是大部分的猶太人非常中意在舒適的巴比倫城的生活并留在了原地,只有極少數嚴肅對待自身的宗教責任的猶太人回到了耶路撒冷的廢墟上,重建圣殿,并使之成為世界各地猶太人祭拜耶和華的絕對惟一的中心。

早在耶穌誕生前七世紀,有一個小小的閃族部落叫迦勒底迦勒底:Kaldi或Chaldeans。——譯注,就已經離開了他們在阿拉伯沙漠上的家向北方遷移了。

經過幾次試圖入侵亞述領地冒險及不成功的嘗試,迦勒底人最后與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東部的山民達成共同協定。

他們一起打敗了亞述的軍隊,并攻下且摧毀了尼尼微城。

在舊帝國的廢墟上,迦勒底的首領那波帕拉薩爾建立了自己的王國,現在我們的一些歷史學家稱之為新巴比倫王國,也有叫迦勒底王國的。

他的兒子——尼布甲尼撒大大鞏固了其所繼承的邊界,并使巴比倫成為(就像其三千年前一樣)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

在與周邊沒完沒了的征戰中,尼布甲尼撒侵犯并征服了曾屬猶太國的老猶太國家的殘余,并把猶太(或猶太人)的幾個殖民地從地中海邊遷至幼發拉底河兩岸。

好在他與其猶太臣民的關系倒還融洽,雖然有時也一般。

像所有其他嚴厲的君主一樣,尼布甲尼撒對算命有著極大的興趣,一個能完美地圓夢的人自然就會得到君主的青睞。

先知但以理看來就像這樣的一個人。

按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本書(此書四百年后才寫就)中所說,但以理是猶太國的一位年輕王子,他和其三個表親被一起掠到巴比倫,在那里他們可能會在迦勒底宮廷中受教育。

這四個男孩是耶和華非常忠誠的仆人。

他們遵守神圣律條的一切細節。

例如,當有人給他們不符合教義的宮廷食物時,他們拒絕食用,并堅持為他們所準備的肉食及蔬菜,必須遵照那些古老的規則上所詳加描述的細節——牛和羊該如何屠宰、蔬菜該如何烹調。

幸運的是,迦勒底人寬容隨和,幾個小俘虜得到了他們所要求的一切。

他們是勤奮和好學的孩子。

他們學會了巴比倫王國的學校能教給他們的一切東西,并發誓在他們的客居國中成為有用的臣民。

正好在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間的最后一年,老國王做了一個夢。

他把他的“智囊術士”叫到一起,命令他們給他圓夢,圓得好有賞,圓得不好處死。這些“智囊”當然首先跟國王說:“把您的夢告訴我們,陛下,我們會盡我們的所能為您圓夢。”

“我已經忘了做過什么夢,”國王說,“但是我知道確實夢到了一些什么。把我做過的夢和它意味著什么都告訴我,這是你們的職責。”

這些術士們請求寬恕。

他們請求其統治者要講道理。

“怎么會有人能告訴另外的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呢?”術士們叫道。

但是西方的暴君對這樣的回答不感興趣。

沒有更多可說的,尼布甲尼撒把所有這些“智囊”都送上了絞架。

看來那一天他的脾氣非常大,他不僅下令殺掉那幾個失職的人,而且還下令把他官內的所有術士和巫師都殺掉。

有一名軍官被派到但以理和他的朋友的住所,準備把他們像他們的同行一樣地處決掉。

可是但以理在很多方面與約瑟相似,他和巴比倫宮廷的軍官們交情不錯。他請求護衛長寬限幾天。

同時,他在思考著能夠做點兒什么。

他躺下并進入夢鄉,不久耶和華就在夢中又向他展示了那個被尼布甲尼撒大大咧咧忘記了的夢。

第二天早晨,叫亞略的衛隊長把但以理帶到尼布甲尼撒面前。國王仍然很生氣,但是他愿意給這個外國的年輕人一個講話的機會。

但以理首先重述了那個夢,這是一個關于四百年以后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奇怪的故事。

然后,但以理解釋了這個夢。

憑著他的智慧,但以理贏得了王室主人的永久感激,國王讓他擔任巴比倫城的行政長官,并任命他的三個朋友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為三個富裕省的統治者。

這結果真是太讓人高興了,但好日子并沒過多久。按照著述本章的佚名作者的說法,有點老糊涂了的尼布甲尼撒,開始沉溺于一種臆想式的信仰,見多識廣的迦勒底人和猶太人都從來沒見過這種信仰。

尼布甲尼撤下令建造一尊巨大的塑像,要九十英尺高,九英尺寬,并全身鍍金。塑像應矗立在杜熱平原上,遠遠地就應該能被望見。一聽到信號(眾人一起吹響的號聲)全國人民就應在這種意想的逐使下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塑像的腳下,信仰它。

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無論如何也做不來這樣的事情。他們謹守著第二條戒律,拒絕遵從王室的勒令。所有的人都低下了他們的頭,但是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堅持站得直直的。

他們知道嚴厲的懲處在等著他們。

他們被帶到尼布甲尼撒面前,尼布甲尼撒下命令把他們全部扔進熊熊燃燒的火爐。為了不讓他們有任何生還的可能,火爐又被加熱了七次,比平常更熱。

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被捆上手腳,扔進了火焰中。

但是看啊!當爐門第二天被打開時,三位年輕人若無其事地走出來,汗津津的樣子就像剛剛游完泳。

從此以后,尼布甲尼撒確信耶和華是眾神之中最偉大的神。他忘記了那尊塑像,并且待這些猶太俘虜們比以前更好了。

不幸的是,自那以后不久,國王得了一種神經上的怪病。

他總在幻想自己已經變成了動物,四蹄著地地到處亂跑并哞哞地叫。后來就像一頭普通的牛在吃草的地方,凄涼地死去。

以上所述,均源于《但以理書》。這一卷經不辭辛勞的現代學者的考證證明,成書于公元前一六七一一六五年間。當時猶太人對他們的宗教職責還很松懈。作者當時以小說家的自由筆法,在尼布甲尼撒王朝時代講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他講述關于火爐的一系列完全虛構的故事,可能是想告訴與他同時代的人——確實相信耶和華就在自己身邊的人應抱持怎樣的信仰,他讓尼布甲尼撒悲慘地死去,也是因為這樣的一種不幸結局可以取悅于猶太教讀者。

作為宗教道德的教師,這樣做是他的權利。但是我們有太多的巴比倫的史料,可以知道這位偉大的迦勒底國王的最后命運并非如此。他在公元前五六一年壽終正寢,六年以后那波帕拉薩爾王朝結束,一位名叫那波尼德斯的將軍登上了王位。

這位那波尼德斯似乎曾經有個名叫伯沙烏色的兒子或女婿與他同享王位。

在《但以理書》中,此人叫做伯沙撒,據猶太人的傳說,他是巴比倫的最后一位國王。但是我們再次遇到相互矛盾的歷史證據。瑪代人大利烏曾在《舊約》的同一章中被提到,恐怕指的是波斯人大流士,但他比伯沙撒晚一百多年,而伯沙撒則是在巴比倫向波斯人投降后幾個月才被暗殺的。

希羅多德與西諾芬都在史書中記敘了巴比倫城投降敵人之前舉行的一場盛宴,就是在這個嘈雜的盛宴上,但以理贏得了他能預知后事的先知的美譽。

故事中講,伯沙撒邀請了一千多名客人到會,他們又吃又喝,大廳里充滿了爛醉的人們的喧嘩聲。突然,在墻上,正對著國王的寶座,出現了一只手。

靜靜地,這只手在石墻上寫了四個字。

然后就消失了。

說來奇怪,這四個字是用阿拉米文寫的,無疑國王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他叫來他的術士們,可是他們全都解釋不出。后來有一個人想起了但以理,就像十個世紀以前,在埃及法老的王宮里,有人想起了約瑟。

但以理來了,他非常精通于辨識多種神秘的字跡。他從下往上,又從上往下細讀這些文字,他看到了一些字母,并把這些字母拼讀了出來。

即使如此,這些所拼讀的字母仍未能說明什么實在的意義。

有一個詞表示猶太人的硬幣或重量,大約相當于一錫克爾錫克爾:古希伯來的重量單位。——譯注的五十倍。

有一個詞表示“錫克爾”。

有的字母僅僅起到連詞的作用;還有一個重要的詞可能是指半個硬幣或重量的一半,或者是指波斯人……

總之,這些字可能是講:“尼布甲尼撒是一枚硬幣,尼布甲尼撒是一枚硬幣(重復的目的是為了強化這個論點)。伯沙撒你只夠一錫克爾,波斯人是半個硬幣。”

平白地講就是:“偉大的尼布甲尼撒的大帝國,在你的領導下已經衰落成一個小小的王國了,啊!伯沙撒國王,你將被波斯人一分為二!”

所有這些都是我們不會去碰的哲學謎團。

但以理好像把這些東西看成是“計算”、“稱量”和“計數”這些動詞的過去時。

接下來但以理解釋了這個非常令人恐懼的謎團。

“耶和華在天平上稱了你,噢,伯沙撒國王,他發現你不夠分量!”

為了獎賞但以理的預測,并想得到猶太教上帝的青睞,伯沙撒讓但以理做他的總督。

但是這種榮耀已沒有什么意義了。波斯人已經打到巴比倫城的門外,帝國的末日已屈指可數了。

在公元前五百三十八年,波斯王居魯士通過一座水門進入巴比倫城。

他赦免了國王那波尼德斯,但殺掉了伯沙撒,因為他過了沒多久就試圖發動暴動與征服者對抗。

居魯士把巴比倫帝國的領土改為波斯的一個省份,就像僅僅半個世紀前巴比倫人把猶太王國變成隸屬于巴比倫帝國的一部分一樣。

至于《但以理書》提到過的瑪代人大利烏,我們除了他的名字什么都不了解。另一方面,居魯士卻是古代社會的一個著名的英雄,值得多加注意。

他所統治的波斯人,屬于亞利安人種。這就是說,他們不像巴比倫人、亞述人、猶太人和腓力基人那樣是閃族人種,但是他們屬于我們祖先源出的同一大類人。原先這些部落好像住在里海東岸的平原上。

在一個年月不詳的日子,他們離開了老家,開始了大遷移。

一些部落向西走,在歐洲土著居民中落戶,但不久就把這些土著殺掉或征服了。

另一些部落向南走,占領了伊朗高原和印度平原。波斯人和瑪代人聯合占領了幾片山區,這些地方由于亞述軍隊的殘酷征伐,已經滅絕了人煙。

他們在這里組織起以放牧為主業的共和國。從這一寒酸的開始成長出波斯王國,以后靠居魯士的征伐而升級為帝國。

居魯士本人是非常杰出的人物。他只有在陰謀和外交手段都無法達到目的時才訴諸戰爭。在他沒把這個強大的城市從其所有的藩屬和盟國孤立出來之前,他一直沒有進軍攻打巴比倫。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這差不多花了二十年的時間,這段時間正好是猶太流亡者興高采烈的時期。

從一開始,他們就懷疑“居魯士”是彌賽亞,他在耶和華的督促下要把他們從巴比倫人的枷鎖下解救出來。他們屏息以待居魯士的征戰。起先他們聽說居魯士在同卡柏都西亞人作戰。

過了不久,過路的人告訴他們,居魯士正同利迪亞國王克利薩斯打仗。克利薩斯是希臘立法人索隆的好朋友。

后來又謠傳在小亞細亞建造艦隊,準備入侵希臘沿岸。

整個教會的先知們以過分的狂熱注視著這個人的戰況。只要一聽說波斯人又獲得勝利的消息,所有的人立即大唱贊美與希望的頌歌。

巴比倫的時日(他們確信)是屈指可數了。這個邪惡的城市拒絕聽耶和華的話。

耶和華將因她的罪而懲罰她。

最后,不可能發生的事終于發生了,巴比倫城陷落了。被擄來的猶太人大喜若狂,熱烈慶祝這一事件。然后他們沖上前去親吻新主人的雙足,并且要求被允許返回故國。

居魯士沒有反對。

他以寬容而自豪。

舊巴比倫帝國的各族臣民都立即獲準返回家園。然而,居魯士比這走得更遠。

他對于其他人的個人意見有著羅馬人似的漠不關心的風格。

如果猶太人或腓尼基人或西西里人,較之波斯人的神更喜歡自己的神,那就由他們去吧。

他們可以按自己的心愿建筑神廟。

他們可以憑想像裝飾神廟或讓它空著,隨他們怎樣。

只要他們保證交納賦稅,服從國王派出的督軍或省長,他們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安排政治和宗教生活,國王將保證沒人敢去干涉。

讓猶太流亡者全都回到迦南地區的主意,迎合了這位精明的統治者一個十分實際的考慮,那就是他希望使波斯成為一個海運國家。

腓尼基的城市已經遵從了他的意志。

但是在腓尼基和巴比倫之間還有巴勒斯坦的廢墟。

有必要讓這一片沙漠重現生機。

巴比倫人以前這樣試過,他們送移民去原來的以色列王國。這些移民和殘留在當地的半饑餓人口混居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種族,叫做撒瑪利坦人。今天在巴勒斯坦北方的鄉村仍可找到撒瑪利坦人的后裔。

他們從未興旺過。他們是由希伯來人、巴比倫人、亞述人、赫人和腓尼基人組成的一個奇怪的混合體,深為原猶太王國的純正猶太人所蔑視。在居魯士開始在巴勒斯坦恢復秩序時,他首先要找出那些從以色列擄走的俘虜的后裔,可是在這些流亡者和他們的孩子中一個也沒找到。他們已完全被其巴比倫的鄰居融合了,他們的命運在今天看來和公元前五百三十八年一樣,仍是一個謎。

另一方面,和猶太人打交道就容易了。他們仍保持著種族的完整性。

公元前五百三十七年的一紙圣旨,要求他們立即返回耶路撒冷。同時,允許他們重建圣廟。還把約四十年前尼布甲尼撒拿到巴比倫去的金銀器皿都還給他們,鼓勵他們把耶路撒冷建成一個新首都,使雖已消失但未忘卻的所羅門時代的光彩重現。

經過半個世紀的祈禱,先知的預言變成了現實。

耶和華的兒女們的流亡生活結束了。

猶太人可以自由地離開牢籠了。

可是看啊!門敞開了,但是極少的被俘者愿意利用這個機會回家。

大多數人靜靜地留在巴比倫,或遷往亞馬他、尼浦爾、書珊或新波斯帝國另外的大聚居中心中的一個。很少的人走上穿越沙漠的漫長而又艱險的路程。他們是一些虔誠的人,十分嚴肅地對待自己的宗教責任。

現在他們在耶路撒冷的廢墟上建立了一個新國家,消滅一切外國影響,一心一意崇奉耶和華。

如果但以理領導這些返回巴勒斯坦的人,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但是但以理太老了,不堪長途跋涉了。波斯人待他很好,留他繼續供職。過了不久,他被懷疑不忠,因為國王曾下令在一個月內不準向神或人祈求什么,可是但以理卻依然向耶和華祈禱。由于他違反了命令,他被判死刑,被投在獅面前。

可是這些猛獸不肯吞噬這樣神圣的先知。早上,但以理不損毫發地走出獅籠。此后,他平靜地生活著。

但以理肯定不能長途跋涉了,波斯人便設法尋找另一個人來擔任新建的猶太省省長。

他們選中了一個名叫所羅巴伯的人,他是原猶太國王的遠親。所羅巴伯到達耶路撒冷,和大祭司約舒亞一起著手重建工作。

這不是個容易的職責。整個城市都得重建。四周的領土大都被撒瑪利坦人強占并開辟成農場和牧場了。他們當然不愿意放棄所占的地方,于是千方百計使新來的人過得不安逸和困難。

他們希望在修建圣殿時掙點辛苦錢,得到的回答卻是圣殿工程不雇用異教徒。

為了報復,他們匿名上書居魯士,說有人陰謀叛亂,一旦圣殿落成,就使猶太成為獨立王國。

居魯士是個忙人。他沒時間過問猶太人造反這樣的小事,但作為預防措施,他下令在調查清楚之前先暫停建筑圣殿的工程。

不久,居魯士逝世,這事被忘掉了。幾年過去了,工程過半的圣殿的墻上開始長出雜草。然后先知哈該出面了。他譴責所羅巴伯懦弱無能,叫他繼續開工,不管國王是否批準。

所羅巴伯正需要有人支持他,便滿口答應。他告訴工人們回來干活。

但是這時他與撒瑪利亞的總督達乃鬧起矛盾,達乃問他憑什么權利建造起這座越來越像正規堡壘的圣殿。所羅巴伯回答說,若干年前他已得到居魯士的批準。達乃把這個答復上報總部。與此同時,居魯士的繼任者已死,由大流士繼任。大流士下令查閱舊檔案。事情變得很復雜。幸而原先的諭旨找到了,上面有居魯士的簽字。

達乃不再反對,過了四年圣殿落成。

慢慢地,有一些流亡者返回故國。但是,大多數猶太人繼續住在埃及、巴比倫和波斯的商業中心。只要環境許可,他們就要在圣城內慶祝偉大的宗教節日。他們承認并尊敬這座舊城為精神上的家。但是這座地處內陸的小城,街道又窄又臟,工廠簡陋,沒有足夠的機會取得世俗的成功。

一旦上完了最后一道祭品,唱完最后一首贊美詩,遠方來客便急急忙忙地趕回書珊或達府納的商業區。他們以自己是猶太人而自豪,他們熱愛耶路撒冷,如果他們不必整年住在這里的話。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奇怪的雙重忠誠,在以后的四個世紀中造成了很多麻煩和痛苦。因為猶太人雖然分散落戶在波斯人、埃及人、希臘人和羅馬人當中,他們從不順應當地的風俗習慣。

他們在任何地方都形成國中之國。

他們住在自己的聚居區。

他們去自己的神廟。

他們禁止自己的孩子同異教孩子一起玩。他們寧愿殺掉自己的女兒,也不愿其嫁與異教丈夫。

他們吃不同的食物,烹調方法也不同。

他們小心地遵守當地的法律,此外也遵奉自己某些很嚴格、很復雜的戒律。

他們出于愛好,穿的衣服也和別人不一樣。

他們刻板地歡度某些節日,別人完全不能理解。

人們總是對自己那些難以理解的鄰居有所懷疑。這些猶太人聚居區與眾不同,所有的猶太人都公開看不起異教的神,還有猶太人只愿與自己人一起干活,這都使他們在鄰居中不受歡迎,常常引起激烈的糾紛。

早在基督誕生前五個世紀時,波斯的猶太人倒霉了,一度有全部被消滅的危險。

這一突發事件的內在原因,我們不知道。但我們在《以斯帖記》中發現了事情的全部經過。

《以斯帖記》是《舊約》的史書中最后一卷,跟《但以理書》一樣,是在薛西死后好幾百年寫的,此事件在波斯史書中不見記載。關于薛西王,史料甚多,他幾乎毀滅了歐洲大陸的新的文明。他很軟弱,也沒什么價值,他對待妻子的所作所為完全符合他的性格。

薛西,猶太人稱他為亞哈隨魯,在一場不光彩的爭吵之后和妻子離了婚。這位國王喝多了,王后也喝多了。兩人都說了過頭的話,結果妻子瓦實提被迫離開王宮。

薛西立即在全國尋找一位新王后,他選中了年輕的猶太姑娘以斯帖。以斯帖是個孤兒,由表親末底改收養。末底改在社會上頗有地位,在宮廷中極有名聲。

以斯帖進宮之后,末底改常去看她。

有一天,末底改在前廳無意中聽到兩個人在密議刺殺國王。末底改向以斯帖報警,以斯帖報告了國王。那兩個人被捕處死。但末底改被遺忘了,他救了國王一命,卻沒得到獎賞。

他并不在乎。他的日子很好過,并不缺錢。而且因為他是王后以前的保護人,他得到了很多榮譽,他很知足。但是,他的地位忽然提高,名氣不小,也招來很多仇人。

有一位名叫哈曼的阿拉伯人是薛西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哈曼(屬于亞瑪力部落,是猶太人部落的世仇)看不起末底改,而末底改也不卑不亢地照樣回敬。

哈曼堅持兩人相遇的時候,末底改應先向他鞠躬。末底改拒絕了。事情鬧到國王那里。國王說懶得管。從此,兩人的仇恨從此愈演愈烈。這看來是個不值得大驚小怪的小事,但是三千年前的人卻并不懂得。

哈曼是個危險的敵人。他向薛西屢進讒言,讓薛西對猶太人大起疑心。他指著猶太人的豪華住宅,說他們明顯發了財。國王從未看到過他的大部分猶太臣民居住的貧民窟,他相信哈曼所說的一切。最后,沒費什么事,哈曼就讓他的專制君主心甘情愿地簽發了一道敕令,把全國的猶太人一律處死。

哈曼受命執行這道可怕的敕令。和所有的卑鄙小人一樣,他慢慢地、周密地布置,因為他要充分享受這一復仇的樂趣。他抽簽決定哪月最適合對耶和華的追隨者執行大屠殺。結果選定了二月。這讓哈曼有足夠的時間在一座高山之巔豎立起一座絞架,把他的仇人末底改“吊得比任何人都高”。

這個陰謀很復雜,不可能長時間保密。應末底改的緊急請求,以斯帖不經宣召就去見國王,要求赦免她的族人。

起初薛西很生氣,但他想起來末底改如何一度救過他的命,他把所有證據都擺在面前,開始明白哈曼如何為報私仇而欺騙了他。他派遣信使騎馬奔向全國各地,警告猶太人應付哈曼的屠殺計劃。于是哈曼就被吊死在他原先打算吊死他仇敵的高山頂上。

哈曼陰謀的細節被揭露后,猶太人開始明白自己得以逃脫的那場危險。他們決定永遠記住這一重要事件。

此后,每年亞達月(巴比倫歷法的一個月,相當于我們的二月和三月一部分)的十三至十五日,舉行普珥節的慶典。

到此節日,每個猶太人聚居區都要高聲朗讀《以斯帖記》,公開咒罵哈曼。富人須慷慨地周濟窮人,以紀念賢惠的王后拯救她本族人民免遭消滅。

已經返回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不喜歡這個節日,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反對每年慶祝普珥節,這個節似乎有點“洋味”。但是這個節日(它可能源出亞述或巴比倫,為時悠久)以其新的形式迅速獲得公認,一直傳到現在。

以斯帖的故事,清楚地表明在波斯諸王統治時期,外國移民如何重要。

他們的成就大大超過了幫國,一切文字記載都說明耶路撒冷一片蕭條。

圣殿終于照原樣建成了,可是城墻仍然一片瓦礫,商業和貿易恢復得很慢。所羅巴伯已經逝世,接替他的人一個個都因缺人少錢而難有作為。

最后國外的猶太人決定要為祖國作出貢獻。他們給一個名叫以斯拉的祭司一些錢,叫他去猶太了解那里的情況。他招集一些志愿者陪他一起去。人們熱情不高。經過多次辯論,以斯拉動員了大約五百人跟他一起回去。

經過四個月的旅程,這群朝圣者才看到了圣殿。

以斯拉發現耶路撒冷情況很糟。移民回來的人(那里沒有別的人)已從鄰村娶妻。

他們對自己的宗教職責漠不關心。

猶太快要變成另一個撒瑪利亞了。

以斯拉在尼希米(曾當過波斯王亞達薛西的侍從)的幫助下,著手重建搖搖欲墜的國家。城墻終于修好了,街道上的垃圾也清除掉了。娶來的外國女子也被送回到娘家。在圣殿大門外建了一座木制講壇,以斯拉定期登壇宣讀和講解神圣約法,使人們牢記自己的責任。

即使在這時候,舊城的大部分還是空無一人。

這就意味著總有危險(沒有足夠的男人來保衛在人丁興旺的所羅門時代設計的城墻體系),于是采取了斷然措施來增加必需的居民。

經過抽簽,附近農村的猶太人有十分之一被通知必須遷入耶路撒冷。少數人自愿地來了,被給予巨大榮譽,當做無私的愛國者。其他人則是以武力押解進來。

即使在那時候,耶路撒冷仍然只是略現舊貌。過去那種政治和商業重鎮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了。

以西結的夢想永遠也實現不了。

但是,這座城市就要成為一位偉大先知的家。《以賽亞書》的無名作者,在他的同代流亡者依戀于往昔光榮歷史的時候,就敢于以其有膽識的目光展望未來,預言一位偉大先知必將最終出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绥县| 定州市| 习水县| 建平县| 大名县| 焉耆| 黄石市| 招远市| 崇明县| 本溪市| 五大连池市| 巴林右旗| 巴马| 红河县| 枣阳市| 台湾省| 勐海县| 南安市| 黔南| 开封市| 中卫市| 衢州市| 合作市| 瑞金市| 区。| 临沭县| 新和县| 吴桥县| 湖州市| 古交市| 饶阳县| 静安区| 济源市| 翁源县| 察雅县| 德清县| 偏关县| 丹阳市| 义乌市| 辽源市| 安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