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空頭大師:百年來全球股市獵殺者作者名: 胡冰本章字數(shù): 2310字更新時間: 2022-01-14 15:55:41
5.歸去來兮,華爾街短線之王
從20世紀80年代起,斯坦哈特開始獨自帶領團隊在資本市場上打拼。從那時起,到1995年第一次退休,這十幾年間,雖然曾經(jīng)遭遇1987年與1994年兩次重大挫折,但總體來看,他依舊創(chuàng)造了華爾街一流的投資業(yè)績。
1995年,55歲的斯坦哈特決定“解甲歸田”。這次他突然決定退出,與前一年基金投資出現(xiàn)重大失誤以致當年虧損29%有關。雖然1995年他就將這些損失撈回來了,但他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深深感到疲倦。“這項事業(yè)就是我的生命,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是時候翻開我人生的下一篇章了。”當年的10月11日,在公司全體員工大會上,斯坦哈特動情地與員工們告別。
“我從小在紐約一個中下層猶太社區(qū)里長大,賺那么多錢,也不知道怎么花。錢對我來說不是很重要,我真正感興趣的還是做最好的基金經(jīng)理,拿最好的業(yè)績給我的投資人。”接受《福布斯》采訪時,斯坦哈特坦言,“如果不能成為最好的資產(chǎn)管理人,那就干脆不做。”
從1967年創(chuàng)業(yè)開始,在長達近30年的投資生涯中,斯坦哈特的業(yè)績在整個行業(yè)中遙遙領先,連續(xù)28年平均收益保持在24.5%(扣除20%管理費用和獎金)。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1967年投資斯坦哈特的基金1美元,到1995年他隱退時已經(jīng)變成了481美元,而按同時期的標準普爾漲幅,這個數(shù)字只有19美元。一位來自芝加哥的名叫理查德·古柏的早期投資人告訴《時代周刊》,當年他在斯坦哈特公司投資了50萬美元,在斯坦哈特退隱時已經(jīng)變成了1億多美元。
毋庸置疑,斯坦哈特以自己超人的才智,創(chuàng)造了華爾街的又一個投資傳奇。
除了一流的戰(zhàn)績,斯坦哈特留給華爾街最深刻的印象還是他“短線之王”的名號,他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具實力的“短線殺手”。
對于斯坦哈特這樣一個短線投機者來說,當下正在發(fā)生或近期將要發(fā)生的事情才重要。“我有四五位交易員負責和80—90個賣方打交道,這樣可以在最大限度利用華爾街的信息。如果只做長線交易,我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功。”斯坦哈特說,“我總是見好就收。對我來講,參與市場只是想獲取正確決策的滿足感,從投入到成功的時間越短,滿足感越強。”
這一點,與勸導人們長期投資的股神巴菲特恰好相反。
巴菲特曾經(jīng)說過:“如果一只股票你不肯持有10年,那么就別考慮持有10分鐘。”對此,斯坦哈特表示:“我從來沒有持有任何一只股票達10年之久,但我有過持有一些非常好的公司股票10分鐘的特殊經(jīng)歷,而且獲利不錯。”
在投資的路上,沿途風景中的誘惑從不會停止。短線操作需要高頻率地更新投資組合,以追求最大化的投資收益,無論是選擇標的,還是決定買賣時機,都要比長線投資的難度大得多,給操作者的壓力當然也要大很多倍,特別容易帶來情緒失控。正因為如此,斯坦哈特的脾氣在華爾街那是出了名的暴躁。
一次,公司唯一一個低風險的組合中包含了一只被錯誤定價的債券,斯坦哈特得知后,當即嚴厲訓斥了那位負責的投資經(jīng)理。
“我現(xiàn)在只想找個地洞鉆下去。”那位投資經(jīng)理羞愧地說。
“那我拭目以待。”斯坦哈特冷冷地回答。
一名曾在斯坦哈特公司待過的同事說:“邁克爾的脾氣沒有上限,后來終于迫使我離開了。即使一條狗我都不會這么對它。”這句話可能言重了,但斯坦哈特公司員工流失率確實非常高,以致有人戲稱,斯坦哈特公司是華爾街的西點軍校,為好多同行發(fā)現(xiàn)與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
如果只是脾氣火爆,斯坦哈特不可能擁有自己高效的投資團隊,更不要說在將近30年的時間里,一直保持超人的業(yè)績。事實上,在公司內(nèi)部,斯坦哈特脾氣雖然大,但都是就事論事,不會扯住不放。對于真正有才華的人,比如托尼,他是非常信任而且寬容的。此外,斯坦哈特對員工一直很大方,只要公司業(yè)績表現(xiàn)尚可,年終都會給員工發(fā)很大的紅包。
不過,當員工能說服這位“獨裁者”時,斯坦哈特“下注”的氣魄往往遠超過員工的預期。在一本有關斯坦哈特的書里,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20世紀80年代,在斯坦哈特的公司工作的約翰·拉弗爾回憶了他工作的第一個禮拜。他去了IBM公司一趟,并帶回其利潤會上升的消息。在公司星期一早晨的會議上,拉弗爾推薦在周五的季度報告出爐之前買入IBM公司的股票,但斯坦哈特反對。他盯著股票行情指示器,嘟囔著說IBM的價格搖擺不定,他有種不祥的預感,覺得這只股票會無所作為。
“邁克爾,我覺得你錯了。”拉弗爾說。盡管對斯坦哈特提出反對意見需要勇氣,但拉弗爾很有底氣,覺得自己能說服他。
“我討厭這只股票。”斯坦哈特說。
“邁克爾,我不管它從指示器上看起來怎么樣,但這只股票肯定會漲,不會錯的。”
斯坦哈特的逆向思維開始閃現(xiàn):“那么你準備買多少?”
“10000股怎么樣?”拉弗爾決定冒險。以每股365美元計算,在一只股票上投入365萬美元應該差不多是上限了。
斯坦哈特接通交易員的電話,要求對方立即買入25000股IBM的股票。
“邁克爾,我說的是10000股!”拉弗爾著急地說。
“你對你的狗屁觀點有多大把握?”斯坦哈特問。
“我很有把握。”
“你最好判斷得對。”斯坦哈特面無表情地說。他又接通了交易員的電話,另外買入了25000股。
這筆交易使斯坦哈特持有了價值1800萬美元的IBM股票,大約占了他總資產(chǎn)的1/4。將賭注壓在一只股票上風險很大,而斯坦哈特買入了拉弗爾所推薦的5倍的數(shù)量。
不過當周五IBM的季度報告出來的時候,股票上漲了20點,這立刻為公司創(chuàng)造了100萬美元的利潤。拉弗爾順利過關。
這一點,倒是與金融大鱷索羅斯非常相像。“不做小投資,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冒險投資的時候,要確保回報足以補償支出。”這已成為斯坦哈特的投資原則。
充滿戲劇性的是,2005年,在休息了10年之后,不甘寂寞的斯坦哈特又重新殺回華爾街,執(zhí)掌智慧樹基金公司,專做交易所交易基金和各類對沖投資。不到一年,基金規(guī)模從零增長到10億美元。
公開信息顯示,到2018年年初,斯坦哈特的資金管理規(guī)模超過400億美元。看來,這位猶太投資家沒有成為華爾街過氣人物,而是真的寶刀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