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能沒有森林
不只是花,房間里有綠色植物也會使人心情舒緩。植物越大當然越能為環境添彩,但即便是在房間里裝飾小小的盆栽,給人的印象也會全然不同。
為了完成《蘋果不是紅色的》這本書,我跟蹤采訪了日本知名的美術老師太田惠美子,還深入體驗了她的美術課。
太田老師在指導少兒美術作品方面擁有非凡的能力,她的學生接二連三地獲得全國美術比賽的獎項。她還擔任日本“全國閱讀感想畫大賽”(2)的評委會會長,是十分出色的兒童繪畫指導老師。
當你踏入她的美術教室,映入眼簾的是窗前從天花板上傾瀉而下的黃金葛的葉子,足有十幾株。綠葉十分繁茂,像是綠色的窗簾。此外,窗臺上還有一排盆裝的紅色、粉色天竺葵。一排是多少盆呢?不是5盆也不是10盆,而是緊緊排列著的三四十盆,簡直就像花田一樣。
除此之外,教室的四個角落還放著各種各樣高得觸及天花板的盆栽,無論哪一株都生機勃勃。
太田老師的美術教室就像一個酒店大廳一樣,讓人感到輕松、舒適。這大片的“綠色”使得一個公立中學的普通教室變得與眾不同,更有了一種治愈人心的力量。
孩子同樣能感受到環境的舒適。據說很多孩子說過“一來到美術教室整個人都放松了”“一來到這兒,人就不煩躁了”。我在采訪挪威籍爵士歌手西莉亞·娜嘉(Silje Nergaard)時,她也曾談及森林是她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她以一首《告訴我你要去往何方》(Tell me where you’re going)在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歌壇初露鋒芒。
她現在主要在歐洲和北美洲進行表演,平時卻住在奧斯陸郊外森林的家中,那里同時也是她的小型工作室。在那里,她與她的家人住在一起。她說,為了創作,“獨自走在森林中,凝視自己的內心”是極其重要的。
在冬天她都會穿著防滑靴在積雪的森林中散步,更別說是夏天了。她曾在倫敦小住,正是那時她深感“自己需要森林”,于是,她重新回到了挪威從事音樂創作。
大多數人一接觸到綠色的樹木,心情都會變好。這是為什么呢?我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因為人類的祖先曾經生活在樹上,所以,綠色會讓我們感到安寧,這是一種本能。
當然,房子確實是由人創造出來的人工的空間。想要把它變得更有人情味有很多方法。然而,與其用價格高昂的軟裝來裝飾,或者把它收拾得一塵不染——像樣板間一樣,還不如讓它在色彩和質感上更接近自然。
我們家的客廳窗邊放著一小盆仙客來,廚房也裝飾著一小盆從小商店買來的長春藤。
偶爾,我會糊里糊涂地忘記澆水,客廳的沙漠玫瑰就會枯萎。有一次,一位媽媽送孩子來我家學琴,看到枯萎的花說道:“哎呀,真可惜。我記得這花一直都開得很好,怎么枯萎了呢?”
雖然花朵枯萎了真的很可惜,可也正是這位媽媽邊望著花邊感嘆著“以前它多漂亮啊”的神情,讓我明白了,“綠色”果然是很重要的。
順便說一句,我把沙漠玫瑰枯萎的葉子全都摘除并扔掉了。3個月后,新的葉子又長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