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兼談家校溝通的重要性
- 發現:一個教育人的自白
- 陸虎
- 2394字
- 2022-01-18 11:04:30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育和教學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因此,建立全方位的家校溝通,尋求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的全面支持與配合尤為重要。一般來講,與家長的溝通途徑有電話溝通、網絡聊天溝通、家長會集體溝通、家委會中介溝通、單獨約見(家訪)溝通、家校聯系本文字溝通、邂逅碰面隨機溝通、給家長的一封信、相關教育咨詢的文章分享等。
本文著重談班主任約談家長時的幾個關鍵點。
一、充分了解,全面評價學生
作為一名班主任,平時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既要了解學生在校的紀律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變化,學生在校與老師、與同學的交往情況,與家長的相處是否融洽。甚至還要關心學生在校的飲食情況、睡眠情況以及情緒等諸多問題,也就是說,要全面了解學生在校的各個方面。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娓娓道來,談及孩子的問題才有說服力,才能讓家長信服。
二、換位思考,樹立家長的教育信心
教育信心是培養孩子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尤其是對學習基礎比較薄弱、表現達不到預期的學生家長來說,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有的學生家長,由于經常從班主任、學科老師那里聽到對自己孩子在學校表現的負面反饋和消極評價,逐漸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甚至覺得孩子無可救藥,長吁短嘆,進而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甚至“破罐子破摔”消極應對,負氣不管了。那么教師在學校對學生所進行的所有教育,即使不算是完全失敗,其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遠遠低于預期。
因此,告狀式的家校聯系是教育工作者要盡力避免的。老師不能一味地在家長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甚至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貶低孩子。如果確實因為孩子犯了特別的錯誤需要與家長聯系,也應該以一種心平氣和的態度與家長坐下來,共同分析孩子犯錯誤的根源,探討改正錯誤的途徑,積極與家長達成共識,互相配合,形成默契,研究出適合孩子的教育辦法。
三、態度誠懇,講究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梁,才能打動家長的心,愉快而坦誠地進行家校合作,才是教育的良好基礎。有些家長在與老師交談時,會感到拘束、緊張、不自在,特別是孩子犯了錯后更是如此。因此,班主任要特別注意營造輕松的談話氣氛,不以教育者居高臨下的姿態或審判者說一不二的語氣和家長交談,不用“必須”“應該”“立即”等詞語要求家長去怎樣做,而是以尊重為前提,積極悅納每一位家長,把家長當作朋友,多傾聽家長的話,多站在家長的角度看待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共情同心,引導家長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在與家長一起提出促進孩子成長的措施時,盡量采用協商的語氣,征求家長的意見和看法,常用的句式是“您看這樣行不行”“您覺得這樣好不好”“您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等。這樣,既從感情上拉近了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又讓家長感覺到得到老師的尊重,如此和諧的教育“同盟軍”,肯定能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四、區別對待,因人而異變換溝通方式
1.對“護短型”的家長要重說服。“舐犢之私”“愛犢之情”這是人之常情,但個別家長溺愛、護短超出了理性和正常范圍,就會成為教育的巨大阻力。與這類家長交往,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輕易揭學生的“短”,要從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入手,從表揚開始,以“但是”作為轉折,引導家長認識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從期望入手引導家長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指出需要努力和改進的方向。從未來成才入手引導家長多看到子女的缺點,力爭成為一個完美或追求完美的人。對“護短”的家長,可從其子女存在的缺點所造成的危害入手,引導家長認識到造成孩子當前缺點的原因,以及“溺愛”“偏愛”“護短”對子女成長的危害,進而說服家長改變教育方式,不偏私、不偏愛、不護短。
2.對“放縱型”的家長要重引導。放任不管型的家長還是客觀存在的,這種教育方式大多是由于失望或無能為力造成的。對這種類型的家長要講事實、擺證據、舉例子,可用其子女所存在的缺點、錯誤所帶來的對其個人成長、對班集體乃至對社會的影響與危害的事實,使其幡然醒悟。懂得此時的放縱或者消極應對是對孩子、對家庭、對社會的不負責任。但這種引導應該是實事求是的,感情應該是關懷的、誠懇的,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和建議上。
3.對“打罵型”的家長要重勸告。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割裂了親情,更加重了教育轉化的難度。與這種類型的家長交往,要注重用其錯誤的教育方法所帶來的反面教育效果的事實,勸告他們改變打罵教育。當然,這類家長本身對教育的理解是膚淺的,班主任應該多舉極端的個案,“以案說教”,當頭棒喝。班主任要從他們的教育方式入手,深刻分析該方式的危害,幫助他們提高對教育方法的理解和認識,以此幫助他們不斷改進教育方法,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庭,成就孩子更加精彩的人生。
4.對“隔代型”的家長要重尊重。隔代教育,是指一些年輕家長因為工作、家庭、婚姻等原因,將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案舸奔议L對子女溺愛更深,對其缺點視而不見或見而不以為然。與“隔代”家長交往,首先是尊重,尊重他們的付出和投入,肯定他們對孩子的愛與期待。第二,以孩子的未來發展方向為契機,以期待入手滲透對孩子的正確要求,不能直言不諱地在他們面前批評學生,避免他們由于心疼孩子而產生對班主任老師的逆反心理。
教師與家長聯系的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學校、班級近期的教育內容和孩子成長的教育氛圍。同時也讓教師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況,以便正確地把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教師和家長思想的溝通過程中,可以盡力克服家長的依賴、應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時,也可以增進和培養相互間的情感,把師生之愛和親子之愛融為一體,同心協力,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