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也不僅僅是中國,全世界都是如此,百姓的吃飯問題,都是一件大事。
哪個國家,哪個王朝能讓百姓吃飽穿暖,基本上就是個成功的國家和王朝。
在歷史上大部分時期,直到現在,百姓能夠達到溫飽,都是一種奢侈的希望。
玉米、番薯、馬鈴薯這三大作物,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廣、便于管理、用工少等優點。一旦在大明各地推廣開來,就不僅能解決百姓溫飽問題,還能度過小冰河氣候的天災頻發時期,為底層人口提供免于餓死的食物,不至于逼得他們鋌而走險,起來造反。
百姓能夠吃飽穿暖,人口就會增加。
朱厚照拿出三張紙,分別寫上“黃金玉米帶”五個字,然后貼在大明東北的松遼平原和東歐平原、北美的平原上。
“這就是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都處于北緯40°—42°之間,年降水量400~800毫米,生長期年日照3000小時,都是肥沃的黑土的。”
“只要掌握了三個當中的一個,大明的糧食問題,就不成其問題。”
“松遼平原雖然名義上屬于大明,但是目前卻在女真等部落的手里,那里很少有漢人存在,對大明不僅沒有什么貢獻,反倒成了大明的負擔。”
“女真將來在東北崛起,更是成了大明的掘墓人,埋葬了大明。”
“徹底控制和開發東北,至少有五大好處。一是恢復奴兒干都司,鞏固邊防。二是控制和融化女真,及早消除這個大明的最大隱患。三是獲得穩定的糧倉。四是獲得一個軍馬養殖基地,為大明提供優質戰馬,把中原和江南那些其實不適合養馬的地方,從沉重的馬政中解脫出來。五是可以從東北對韃靼構成合圍之勢。一旦需要,就從側翼打擊韃靼。”
此外,還可以對日本進行威懾,壓縮西伯利亞汗國的擴張空間。
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滅了西伯利亞汗國,大大壓縮俄羅斯的擴張空間。
當然,朱厚照的計劃是美好的,龐大的。不過,這些計劃,都需要大量的人和大量的金錢支持。
這個時代,勞動力是最大的生產力。充足的人口,就是國力的基本保障。
農業社會,農業是基礎,絕大部分人口都是農民。可是大明目前連個專門管農業的官署都沒有。
司農寺從北齊開始設置,元代的時候廢置。明朝立國之后,也一直沒有恢復。
朱厚照覺得,是時候恢復設置司農寺了。
當然,他計劃中的司農寺跟以前不同。
司農寺的首要職能,是制定大明的農業政策和農業發展規劃。
其次是對農、林、牧、漁、棉、茶、竹、油以及各種副業進行管理和指導。
其中的棉花,原來地位不彰。
今后,朱厚照打算棉花上大做文章。
工業革命就是從紡織業開始的,棉花在其中發揮了中心作用。是第一種影響到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產品。
太祖時期,曾經大力推廣棉花種植業,只要條件具備的地方,就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一些棉花。不僅滿足個人需求,還可以供應市場。
大明的棉花產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基礎。
雖然紡織業的生產效率還不高,但是棉布、棉紗已經有了一定的出口。
中國生產的棉布和棉紗,跟天竺的一樣,都是世界市場上的暢銷貨。無論是工藝水平還是產品質量,都遠遠超過歐洲和中亞、西亞等地方的產品。
如果能夠率先實現工業革命,大明的棉紡織品就可以無敵于世界,甚至可以打敗天竺這個對手。
原來的歷史中,英國工業革命之后,就是在武力支持下,憑著質優價廉的棉紡織品,首先打敗了印度,后來打敗了中國的。
一旦實現棉紡織品生產的機械化,就會產生對原料的巨大需求。
目前各家各戶小規模的棉花種植,就不能滿足需要。
這就需要開辟新的棉花產區。
西域和中亞,美洲大陸,這兩個地方具有廣袤的適合棉花種植土地。
朱厚照相信,到那個時候,大明的商人和官員們,為了賺錢和收取賦稅,都會主動要求向這兩個地方擴張。
錢才是擴張的最大催動力量。
那個時候,朝廷要做的,就是提供武力保護和相應的產業政策引導。
司農寺的第三個職能,是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
第四個職能,是選育良種并進行推廣。
此外,農田水利建設,糧食收儲等等,也都是司農寺的職責。
朱厚照已經有了計劃,等平定倭亂,自己的權力鞏固之后,就重置司農寺。
棉花等農產品的流通,跟運輸方式有緊密關系。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運輸成本太高。根本原因是落后的交通基礎設施。
人力和畜力是陸路運輸的主要方式,但是運量小,運輸距離短,成本高昂。
水運價格低廉,但是能否通航,受河流走向、水文情況限制。
海上運輸主要是對外貿易,但是海禁政策主動放棄了這塊肥肉,把生意和利潤拱手送給了不法商人、海盜和外國人。
因為海禁,琉球成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轉口中心。就連造船業也向東南亞轉移。大明許多優秀的造船技師,目前都被東南亞人請去造船。
“一個海禁政策,產生了嚴重的后果。”
“沿海糜爛,稅收流失,產業外流、先進的造船技術外流,優秀的造船技師外流。”
“大明除了一個糜爛凋敝的東南沿海,什么也沒有得到,可悲啊。”
所以,重置司農寺之后,就是成立一個交通管理機構,承擔起交通政策制定,交通建設的職責。
其實,需要改造的,遠遠不止這些。
傳統的自然經濟生產方式,目前幾乎已經到了頂點。僅僅對大明進行修修補補,其實是沒用的。
“大明需要在各個領域,都來一場徹底的變革,才能浴火重生。”
朱厚照站起來,背著手,在屋里踱步。
今天發現的京衛武學問題,讓他更加感到大明的潛伏的危機。
人力也好,糧食也好,錢也好,這些都能通過努力解決。
但是僅僅靠他一個人是沒用的,需要大明的官員和精英階層跟他一起努力才行。
問題恰恰就出在這些人身上。
這些人,已經忘記了初心。或者說,他們幾乎從來就沒有過為百姓謀福利的初心。他們已經拋棄了大明的底層百姓,只為自己的階層和個人謀利益。
他們對皇家的擁護,也不是那么堅定不移。一旦改朝換代,他們就拋棄原來的皇帝,投靠新皇帝。
“目前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打破他們的文化壟斷權力,用競爭取代壟斷。培養起新的階層,隨時可以取代他們。”
“我要替換掉的人,竟然是不得不依靠的人,真的是諷刺啊。”
朱厚照只能苦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