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槍薈萃:展現147種世界名槍風采
- 賈璞編著
- 1236字
- 2022-01-21 13:33:09
35 美國柯爾特M1911A1手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一戰”中的實戰經驗令美國軍方要求對原有的柯爾特M1911手槍進行一些外部改進,這個任務自然交由美國柯爾特公司來進行具體執行。
改進時間自20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主要改進之處有:
1.加長握把保險上方的凸出部(海貍尾)以避免射手的虎口部被倒下的擊錘誤傷;在套筒座的扳機后部增加弧形的內凹形拇指槽;
2.改造了擊錘簧座的設計,在握把背部設計弓形拱起,以便手掌能更好地握持,并在表面增加菱形防滑紋;

☆ 柯爾特M1911(上)與柯爾特M1911A1(下)對比

☆ 柯爾特M1911A1手槍結構圖
3.縮短扳機行程,并且在扳機表面增加了菱形防滑紋;
4.加寬準星,讓射手能夠快速瞄準;
5.改進了握把上的防滑紋,把原先沒有防滑紋的部分也填滿了菱形防滑紋,擊錘上方的防滑紋也增大到了整個擊錘上部的表面。
6.槍體銘文也有所改變,原本在左側的UNITED STATES PROPERTY字樣改到了套筒右側(槍號的上方)。
改進后柯爾特公司在1924年生產了10000把,改進后的槍號從700001開始。
但此時這批改進版的柯爾特M1911手槍還并沒有改名;直到1926年,美國軍方才把改進的柯爾特M1911手槍正式更名為.45口徑M1911A1型自動手槍(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ODEL OF M1911A1),也稱為柯爾特M1911A1手槍。
在正式命名之后,M1911A1手槍的套筒銘文也有所改變,起初在套筒右側的MODEL OF M1911.U.S.ARMY被相應地改為M1911A1 U.S.ARMY的字樣。柯爾特公司后期把M1911A1 U.S.ARMY銘文往下移動到套筒座上;曾經也有在套筒與套筒座上均帶有M1911A1 U.S.ARMY字樣的型號,不過非常少見。
雖然柯爾特公司在1924年生產了10000把M1911A1手槍,但中間停滯了;直到1937年才開始繼續生產,又截止到1938年,在這個階段內柯爾特公司實際上只生產了3645把M1911A1手槍。
而轉年的1939年,在“二戰”爆發初期,美國并未立刻參戰,因為當時美國受到執行“孤立主義政策”的影響。在此期間,美國軍方并未抓緊訂購M1911A1手槍,所以在1939年到1940年之間,柯爾特公司只生產了8332把M1911A1手槍。
不過到了1941年,M1911A1手槍的產量開始增大,也正是在這一年的12月7日爆發了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
隨即,美國政府立即宣布參戰,而這時就需要大量的M1911A1手槍,但此時的柯爾特公司因為各種外國訂單已經應接不暇。美國政府只好再次找來四家其他廠商參與生產M1911A1手槍,這四家廠商分別是:辛格縫紉機公司、雷明頓-蘭德公司(其和“一戰”期間的雷明頓UMC不是同一家公司,但是雷明頓-蘭德曾經與雷明頓武器公司同屬于一個公司,但后來分離出去,成為獨立的公司,是一家生產打印機的公司)、伊薩卡公司、聯盟開關和信號公司。
在“二戰”期間,美國普通軍官與士官都配發M1911A1手槍;同時,車輛人員、坦克兵、空軍的飛行員等特定人員也配發M1911A1手槍用于自衛。但當時普通的士兵是得不到“公發版”M1911A1手槍的。

☆ 柯爾特M1911A1手槍左視圖

☆ 柯爾特M1911A1手槍右視圖
美國士兵們的M1911A1手槍大部分都是自購的民用版本,或者是通過其他方式“搞”來的。尤其是海軍陸戰隊的士兵,據傳言,他們在上戰場之前,想辦法去搞來那些不用去前線的軍官的M1911A1手槍;因為在太平洋戰爭中,用M1911A1手槍來對付突然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日本兵是十分有效的。也正是因為M1911A1手槍在戰斗中的作用,許多“二戰”時期的宣傳畫中都會有美軍官兵手持M1911A1手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