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槍薈萃:展現(xiàn)147種世界名槍風采
- 賈璞編著
- 1287字
- 2022-01-21 13:32:59
13 德國紹爾M1913手槍
20世紀初期,半自動手槍開始流行起來,德國J.P.紹爾公司的高層決定研發(fā)半自動手槍。
1913年,紹爾公司推出了德國紹爾M1913手槍。這款手槍與當年流行的半自動手槍不同,采用了自由槍機的自動方式,慣性閉鎖機構(gòu)與平移式擊針的擊發(fā)方式。
這款口徑為7.65毫米的紹爾M1913手槍外形比較獨特,尤其是套筒尾部帶有一個圓形的套筒蓋底。全槍經(jīng)過發(fā)藍處理后呈現(xiàn)黑色,也有只經(jīng)過拋光處理的銀色。
全槍長為146毫米,槍管長為74毫米,全槍重量為0.595千克,彈匣容量為7發(fā)。槍管膛線是6條右旋膛線,發(fā)射.32ACP槍彈。這款手槍結(jié)構(gòu)十分簡單,總共只由29個部件組成(彈匣作為一個部件)。無外置擊錘,可以安全放入口袋中攜行。
這款紹爾M1913手槍已經(jīng)開始使用“雙S”商標!

☆ 紹爾M1913手槍右視圖

☆ 紹爾M1913手槍左視圖

☆ 紹爾M1913手槍分解
紹爾M1913手槍圓形套筒頂部設(shè)有半圓形準星與凹形照門,頂部中間帶有J.P.SAUER&SOHN,SUHL字樣的銘文,譯為:紹爾公司,蘇爾市,后面還有那個“持槍小人”。套筒右側(cè)后部帶有口徑銘文,另一側(cè)刻著PATENT(專利)。套筒的照門還有一項功能,就是套筒底蓋卡榫,向下按壓照門,就能把套筒底蓋擰下來,這樣就能從套筒里面取出槍機組件。進而卸下套筒,完成部分分解。
紹爾M1913手槍套筒座頂部帶有一個圓形的彈膛,槍管用螺紋固定在上面,復(fù)進簧套在槍管上。扳機護圈頂部是套筒卡榫,用于卡住套筒。扳機后面是手動保險,保險向上扳動為保險狀態(tài),保險向下就是解除保險狀態(tài)。而手動保險的位置在當年來講也是十分超前的設(shè)計,保險后面刻有槍號。彈匣卡榫設(shè)置在套筒座底部,彈匣上帶有長圓形的余彈觀察孔。
紹爾M1913手槍槍管后部有個和槍機配合的叉狀凸起。槍機上面有個凸起和槍管凸出的叉形部分正好配合在一起。槍機上的抽殼鉤在右邊,所以拋殼口也在右邊。擊針簧套在套筒彈簧蓋中心的凸起上,當套筒彈簧蓋安裝到套筒上時,擊針簧會被插到槍機里面,頂在擊針后面。被擊針和套筒彈簧蓋相互壓住,擊針簧就被壓縮起來,等待釋放。擊針下方有個凸起,正好可以和槍機下面的凹槽配合,可以在凹槽里面來回移動,并且這個凸起就是被擊針阻鐵擋住的部分,這樣被阻鐵擋住的擊針處于待發(fā)狀態(tài)。
扣動扳機,扳機帶動發(fā)射機座,發(fā)射機座帶動擊針阻鐵,擊針阻鐵放下后擊針就會被擊針簧推向前面,從而擊發(fā)子彈底火。發(fā)射機座前部有個槽,保險簧(其實是片狀)就可以插到發(fā)射機座里面,這樣發(fā)射機座就被固定住。扳機無法帶動發(fā)射機座,擊針阻鐵也不會被放下,起到保險作用。
紹爾M1913手槍的握把采用橡膠制造而成,分為左右兩片,均帶有菱形防滑紋。而握把頂部帶有一個醒目的“S&S”標識,這個標識也是當年半自動手槍比較流行的商標設(shè)計款式。紹爾公司也采用了這種商標設(shè)計款式,同時這也是紹爾公司第一次采用“雙S”的商標。
紹爾M1913手槍的分解過程既簡單又有趣。先扳上套筒卡榫,將套筒向后拉到位,套筒卡榫就會固定住套筒。然后按下照門卡榫,并旋轉(zhuǎn)套筒彈簧蓋。卸下套筒彈簧蓋,此時擊針簧也會隨之被拿出來。這樣就可以直接將槍機從套筒里抽出,抽出槍機后,就可以把槍機里面的擊針倒出來。
再次拿起手槍,稍微向上抬動套筒,感覺到套筒卡榫松開后把套筒向前推,就可以卸下套筒,露出槍管和復(fù)進簧。最后卸下復(fù)進簧,完成部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