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槍薈萃:展現147種世界名槍風采
- 賈璞編著
- 1222字
- 2022-01-21 13:32:58
11 德國瓦爾特M1手槍

☆ 成年男子手和M1手槍對比
弗里茨·瓦爾特受到父親的影響,對制造輕武器充滿興趣。最初的瓦爾特公司還是以長槍生產為主,雖然當時轉輪手槍還是主流,但半自動手槍已經開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而弗里茨比他父親要更“前衛”和敏銳,他開始勸說父親老瓦爾特制造一種新型的半自動手槍。在1906年,FN公司推出了勃朗寧設計的FN M1906袖珍手槍,這款小手槍讓弗里茨覺得從口袋型手槍入手會取得良好的過渡效果,于是在1908年瓦爾特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半自動手槍。
這是一款標準的口袋型“小手槍”,被瓦爾特命名為瓦爾特M1手槍。從外表看這是一款外露槍管式小手槍,套筒上方有很大一塊開口,所以槍管大部分暴露在外。其口徑是6.35毫米;全槍長度為113毫米;槍管長度為53毫米;全槍最高處為80毫米;全槍最寬處為22毫米;彈容量為6發.25ACP槍彈。
瓦爾特M1手槍為自由槍機,采用平移式擊針的擊發方式。這樣的設計源于斯太爾系列手槍,全槍共由36個零件組成。該槍采用開放式套筒,開放式套筒上方兼為拋殼窗,套筒頂部設有抽殼鉤。外露于套筒的槍管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槍管,而是槍管套。槍管套上設有一個半圓的準星,套筒上有個V形槽貫穿,這樣就能當作V形照門使用。槍管使用尾部的螺紋固定在套筒座上,槍管套也是用尾部螺紋固定在槍管上。槍管內部設有6條右旋膛線,槍管下方為復進簧和復進簧導桿。套筒座內部設有扳機連桿和阻鐵,套筒座握把部分采用橡膠握把片,握把片上通常是一個由W與C組成的商標。套筒座上最大的特點有兩處,第一處是扳機后方的扳機連桿一部分外露出了套筒座,第二處是分解桿設置在扳機護圈前方。保險裝置設計在套筒座后方,采用類似現在霰彈槍的保險樣式:用手指按壓保險向右側凸出,當保險在右側凸出時,就是保險解除狀態,在保險右上方可以看到F字樣,隨時可以擊發;保險在左側凸出時,對應左上方刻有的S字樣,意味著保險位置。

☆ 瓦爾特M1手槍完全分解

☆ 瓦爾特M1手槍右側圖

☆ 瓦爾特M1手槍左側圖
在1909年8月8日瓦爾特公司得到了該袖珍手槍的專利權。瓦爾特M1手槍于1908年開始生產,第一批手槍套筒上刻著“Deutche Selbstlade Pistole Walther, Modell 1910, Kaliber 6.35”也就是“德國瓦爾特手槍、M1910、口徑為6.35”等。最初該手槍被命名為瓦爾特M1910袖珍手槍,后來才改為瓦爾特M1手槍。第一種版本的瓦爾特M1手槍總共生產了8000把,隨后瓦爾特公司對M1手槍進行了改進。第二版M1手槍的阻鐵部分進行了修改,這種第二版的槍號從8001號到15000號。第三版M1手槍對套筒銘文進行了修改,“SELBSTLADE-PISTOLE. CAL 6.35. WALTHER’S-PATENT”是本款的套筒銘文,并且沿用至今的瓦爾特商標也在此時誕生了,所以握把上的WC商標被換成了6.35的口徑銘文。該型從1913年開始制造到1914年停產,槍號從15001號到24300號。第四版M1手槍更改了套筒銘文SELBSTLADE-PISTOLE.CAL 6.35./PATENT,槍號從24301號到25500號。第五版也是最后一個版本,更改套筒銘文為“SELBSTLADE-PISTOLE CAL 6.35. WALTHER’S-PATENT”,這個版本在1915年進行生產,槍號從25501號到30000號。
可以說瓦爾特M1手槍從1908年開始生產,到1915年停產總共生產了30000把,這樣的銷量足以讓瓦爾特公司的名聲遍布德國,瓦爾特M1手槍也因此而被譽為德國第一口袋型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