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 比利時FN M1935大威力手槍

1934年,位于比利時赫斯塔爾的國營赫斯塔爾(FN)公司完成了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研發,該手槍也被稱為勃朗寧M1935手槍。正如M1935大威力手槍的名稱所示,該手槍是由天才槍械設計師約翰·勃朗寧設計,這也是他與FN公司合作的最后一款產品,更是勃朗寧槍械設計生涯的遺作。

M1935大威力手槍采用槍管短后坐自動原理,單動式扳機,使用9毫米口徑的巴拉貝魯姆手槍槍彈。這款手槍被命名為“大威力”(Hi-Power)的意思是指:其所采用的雙排彈匣的容量高達13發,再加上膛內可預先壓入的1發,可擁有14發的“持續”火力——這幾乎是當時同時代設計的手槍彈容量的兩倍!

說起M1935大威力手槍的誕生,還要從當時法國軍方的新型手槍選型招標說起: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法國陸軍決定采用一種新式的半自動手槍。

☆ FN M1935大威力手槍右視圖

☆ FN M1935大威力手槍左視圖

☆ 早期產品

1922年,勃朗寧在美國猶他州的奧格登研制出兩種采用不同原理的原型手槍,其中一種采用簡單的直接后坐原理設計,而另一種則是后膛閉鎖及槍管短后坐原理設計。這兩把原型手槍都使用了新設計的雙排左右交錯排列式的彈匣設計。

經過FN公司方面的相關比較以后,認為采用后膛閉鎖及槍管短后坐原理設計更為適合發射威力較大的9×19毫米口徑的巴拉貝魯姆手槍槍彈,由此而誕生了被稱為M1923的原型手槍,M1923原型手槍是在勃朗寧設計原型的基礎上縮短長度,并增加了外露式的擊錘、手動保險和彈匣保險,同時簡化了分解步驟,該手槍由16發雙排彈匣供彈,這與后來的M1935大威力手槍有所不同。

到1934年時,這款M1935大威力手槍的設計最終得以定型并開始投入量產。然而,催生了M1935大威力手槍的“始作俑者”法國軍方卻最終沒有采用該款手槍;M1935大威力手槍率先在1935年被比利時軍隊采用,并被比利時軍方正式命名為勃朗寧P35手槍。

不久之后,比利時警察也開始裝備該手槍,然后其他一些國家也陸續開始裝備FN公司生產的M1935大威力手槍,如荷蘭、丹麥、羅馬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歐洲國家。

在“二戰”初期,比利時被納粹德國占領,原有的P35手槍都被納粹德軍繳獲使用,并重新命名為640b手槍(“b”是比利時的意思)。而FN公司在納粹德軍強迫下為其生產手槍,并被德國武器局打上檢驗標記后裝備部隊,命名為WaA613手槍。

同時,同盟國所使用的勃朗寧手槍是由加拿大約翰·英格利斯公司所生產的,主要裝備美國戰略情報局OSS麾下的間諜。英國特種部隊SAS(特別空勤團)在裝備SIG P226手槍之前,也曾持續裝備M1935大威力手槍,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家的軍隊也都曾使用,可以說“二戰”中的交戰雙方都不同程度地使用過M1935大威力手槍作為副武器。

這其中大多數加拿大生產的M1935大威力手槍做過磷酸氧化處理,在被占領的比利時制造的大多數M1935大威力手槍則為烤藍處理。另外,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人質營救隊HRT也常年裝備經過定制改良的M1935大威力手槍;日本海上保安廳也在近些年裝備了M1935大威力手槍。

直到現在,M1935大威力手槍仍被93個國家、超過50支軍隊所采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平山县| 肃宁县| 天台县| 内江市| 平陆县| 宾阳县| 古蔺县| 谢通门县| 华容县| 茶陵县| 司法| 沁源县| 营口市| 荔波县| 甘洛县| 乌鲁木齐县| 敖汉旗| 应用必备| 琼中| 乌鲁木齐市| 黔西县| 文昌市| 上栗县| 奈曼旗| 峨眉山市| 双流县| 庐江县| 清远市| 仪征市| 台南市| 德庆县| 兴和县| 东明县| 凌海市| 雅安市| 永和县| 蒙山县| 六枝特区| 巴林左旗| 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