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胳膊粗的鎖鏈,泛著黑光,一看不是凡物。
喜字樓猛地提速,往前駛去。
眾多的鎖鏈如影隨形,緊跟不放。
頂部帆桿,數百道劍氣如流,一半擊向鎖鏈,一半向左側樓船直射而去。
鎖鏈如何抵得過劍氣。
一連串“咔咔……”聲,鎖鏈潮被斷成多截,“噗通”落進水里。
左邊樓船邊緣,一人拿出一塊龜甲。
龜甲身綠光閃爍,殼上紋路流轉,化為一道綠芒屏障,阻于船前。
但是,綠屏顯然防御不足,劍氣一觸即潰。
龜甲龜裂,最終碎成片塊。
在那人的震驚中,數十道劍氣擊中樓船。
包裹樓船的黑色光芒閃爍不定,數個呼吸后,碎成光影消失。
頓時,陣地大開。
劍氣如雨,洞穿樓船船身,不停來回穿梭。
不一會兒,整個樓船千穿百孔。
到處是漏洞滲水,補都補不過來,船員等人不時慌亂叫喊。
有見機快的人跳下樓船。
此地沉船,已成定局,只是時間問題。
如此精彩的交戰引得兩岸拍手叫好,歡呼聲穿過江面,遙遙傳來。
這時,右后方樓船甲板,一位魁梧之人抽出隨身佩劍。
手臂一揮,紫芒頓生。
瞬息,一道月弧形刀芒形成,破空而去。
刀芒寬數丈,泛著紫光,似乎含有一股灼意,連空氣多了一分焦味。
“紫靈霞刀:靈能,采朝陽初露的第一縷霞光,霸道絕倫。”
顧桐右手雙指凝劍。
喜字樓船上空,出現一道丈寬白色劍氣,迎向對方,劍鋒四散,刮得水面波濤起伏。
爭鋒相對,刀劍相逢。
紫白光交錯,一道刺眼的光芒炸開,閃的眾人紛紛閉目。
接觸點,江河水面一空,一時之間竟露出河底泥道。
短暫過后,四面河水涌入。
回神的兩岸人流趕緊睜大眼睛,不斷問著方才發生什么事。
當得知湖水斷流,露出河底,又是一陣難以言悅的興奮。
經此一擊,位置稍后的樓船好像沒了追擊的意思,放慢速度,漸行漸遠。
“凡級生命:2132/2983。”
魁梧之人的生命力近三千,看剛才手段,是個好手。
顧桐目光轉過,望向江河上游。
此行,看來不太順利。
不知道當初無超凡力量在身的毛凡怎么過的這關,能順利接到新娘。
沒有非凡的戰力,秀河堪稱翻車現場。
一去二十里,喜字樓船在空中行進,期間再無任何異動。
一直來到碼頭。
如護衛長所說,碼頭不遠,立著一塊大牌坊,上書秀坊兩個大字。
岸上,已有一隊人馬候著。
雖然早已得到消息,親眼看到喜字樓船漂浮半空,這些人還是很振奮。
行進時間雖短,船員已將船身鑿開洞口補上。
喜字樓船重新落在水面靠岸。
到了這里,岸上自有其他人馬接應,顧桐將一單位彈指護衛長懷中。
在對方連連誠謝中下船。
“請郡馬上馬接親。”
一位管家打扮的人,上前說道。
一匹高頭俊馬,渾身雪白,長白鬃毛披散,兩側馬鞍,另有長帶紅綢球束扎。
記憶中有馬術存在,御馬還算自如。
護衛家丁換人,喜娘樂隊還是原班人馬,鑼鎖齊鳴,一起往郡主府方向行進。
沿街古色,青磚鋪地。
路過熱鬧街區,街坊鄰居們瞧熱鬧般探頭探腦,扎著沖天辮的小孩子嬉笑打鬧。
又不時穿過獨具特色的牌坊。
日上當頭,一行人很快來到郡主府。
郡主府占地極大,石墻圍砌,一眼望不到邊,處處張燈結彩,紅燈籠紅布綢,裝飾一新,亮眼奢華。
與一般府邸修筑不同,郡主府大門是二層樓門。
門前,設有兩個景觀石燈,互相交映,拱衛后方的六層石階。
石階再上,雙開朱紅大門立于正中,兩側還設有小門。
大門之上掛著一塊大牌匾,上書郡主府三個大字,端是氣派。
眾多小廝家丁翹首以盼。
發現接親隊伍,立刻有人往里跑,前去匯報。
伴隨鞭炮聲“噼啪”作響,迎親隊伍徑直來到府前,敲鑼打鼓的樂隊更加賣力。
顧桐翻身下馬。
在喜娘的插科打諢下,準備踏上臺階。
一頓腳步,從云指環中取出多把天眼珠,往圍觀人群一撒。
人群轟然暴動,你推我攘。
之后又往眼巴巴的府邸小廝下人處灑出兩把。
得了實惠的人喜笑顏開,一看天眼珠頗為不凡,更是眼前發亮。
手慢的人有些懊惱。
喜娘眼疾手快,就在周身搶到一顆塞進腰包。
原本圍攏門前的小廝們嬉笑散開,在殷勤的家丁帶領下,顧桐等人往府內走去。
行道玉石鋪地,門欄窗槅,皆雕欄玉砌,由大家繪刻,伴有朱粉涂飾。
院落如走馬觀花,看不到頭,盡是樓臺亭閣,水榭花園。
滿堂的紅燈籠,大紅喜字。
府上仿佛一片紅布綢的海洋,遍布喜慶。
臨郡之大,出人意料,就連婚嫁一樣別出心裁,與他處不同。
隨后,顧桐被引至正堂等候。
一等就是個把小時,喝了些茶水,連對方父母未曾蒙面。
期間,來了一位著寬袍的胡須男子,腰間掛著一個印章,風度翩翩,儀態滿滿。
二話不說,解下印章一比劃。
顧桐身體浮現一道幽光,自體內鉆出,被吸入印章。
秀禾女所言非虛?還是故弄玄虛?
對此,顧桐將信將疑。
在胡須男子告辭不久,一個清秀侍女扶著秀禾女出現。
“靈級起源:13145。”
如自己所料,生命力高以10倍,但這是什么接親?
喜娘習以為常,不斷與侍女說話。
不多時,接洽結束,就告之顧桐可以接走新娘。
顧桐看的暗自瞠目結舌,這地方的風土人情真叫人大開眼界。
吉時剛到,鞭炮聲不絕于耳。
一張十六臺大紅花轎從郡主府大門抬出,后有不斷的嫁妝跟隨。
顧桐驅馬在前,路過一處街頭,后方隊伍連到街尾,郡主府內還有嫁妝未抬出,綿延數里不止。
這次路線與來時不同,不走水路,沿途穿越街區,隔岸行走。
本以為路上沒什么事情,哪知又有幺蛾子在半路出現。
秀河上,一座寬敞雅致的石橋佇立,橋身嵌有一塊名為秀橋古字的石碑。
只要過了秀橋,接親就大功告成,一路暢通。
此時,秀橋已掛滿紅布綢。
橋一端,一大波人早已等候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