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找到精與粗的平衡點。我們經常會強調,每做一件事都要精益求精,做到最好。當然,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的話,這樣做是必須的。但有些人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往往把精益求精引向吹毛求疵的歧途。比如說有些人有潔癖,一天洗手的次數會比正常人多出幾倍。這就是吹毛求疵了,理論上講,只有真空狀態才可能沒有細菌,所以在清潔衛生的時候達到合理的程度就可以了,不要形成一個心理負擔,對有潔癖的人來說,每天都無法達到他理想中的衛生程度,這對他的心理是有影響的。其實我們想想,我們過去了這么長的時間,身邊的大多數人他們的清潔衛生程度沒有達到潔癖者的標準,他們的身體健康也還保持得不錯。當然,確實有人非常不講衛生的,這樣引發腸胃或者皮膚疾病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在精細和粗放之間要找到平衡點,這樣才是健康的心理狀態”。
“第四,找到急與緩的平衡點。有些人是急性子,干起事來風風火火。這樣有利于推動工作,但是有一些工作,牽涉面比較廣,制約因素也比較多,如果遇到了這些難題,作為領導者要求下屬或者要求自己還要不顧實際情況,一位要求趕進度,這樣會把事情辦砸的。而有些人,習慣了慢節奏,比平均速度要慢出很多,那么受到上級的批評就在所難免了。”
“第五,找到知與行的平衡點。俗話說,低頭拉車,抬頭看路。看路是為了了解前行的方向,屬于知的范疇,低頭拉車是出力去完成任務,屬于行的范疇。兩者必須統一起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總得看來,現在很多人想法很多,但行動很少。看準了一件事情,有了初步的想法就大膽去實踐,在實踐過程當中再豐富完善相關的方式方法。有些人知道晚睡熬夜的危害很大,但不肯改變這個壞習慣,久而久之就會出問題。
心理問題出現的癥結往往是產生了心理沖突,但沒有及時解決這些沖突,最后就演變成各種各樣的問題。現代人承受了很多壓力,學生會因為成績排名,遭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壓力,作為家長要調低期望值,兒女在適度的壓力下認真學習就可以了,不能從家長的角度,急功近利要求兒女能事事都拿第一。這就是沒有把握急與緩的平衡點。
職場中人會承受就業的壓力,上級布置任務過多過急的壓力,配偶希望男人不斷升遷的壓力,以前在同一起跑線的同事晉升了,自己很多年原地踏步的壓力等等。這些時候真的要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態,才能不心理失衡出現問題。
對已經出現小問題的人來說,比如失眠,比如輕度的憂郁癥等等,要科學處置,不要諱疾忌醫,拖成大問題。
個人認為,充實感是戰勝心理疾病的一個有力武器。我們認真地做事,然后有足夠的定力去面對各方面的壓力,例如我個人每天給自己一個小目標,就是每天寫一千字的文章。由于有了這個目標,我更加注意觀察生活,學習更有針對性了,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我只和自己比,至于別人升官了,賺大錢了,我也不會眼紅,不會背上攀比的包袱,這樣我就能過得很自在。
最后我以這句話結束我的匯報發言,那就是嘆息不如奮起,因為同樣花時間。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