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被郎平的愛情甜到了。郎平的愛人是鑒寶專家王育成,盡管他自己作為著名專家學者,但他卻放棄講學、著書、去電視臺當鑒寶嘉賓的機會,樂意做郎平背后的煙火男人。
為了支持朗平的工作,本不會做飯的王育成婚后努力學習烹飪。經兩個月磨礪,他學會了十多種家常菜。
長期運動生涯使郎平留下了傷痛,她丈夫就悉心的按摩照料她。兩夫妻相互的照顧體帖,精神上的勤于溝通和甜蜜互動,把愛情經營得鳥語花香,真是羨煞旁人!
今天啊,我們就來聊一聊“愛情原來可以這么甜。”
在油鹽柴米里,找尋愛的詩情畫意
愛情是什么?其實很簡單;就是,說話時,有人會聽;任性時,有人會愛;需要時,有人在;轉身時,有人還在,這就夠了。
當年堪稱絕色的“古裝美人”蔣勤勤和在影視劇中給人以嚴肅印象的“四爺”陳建斌是對恩愛的夫妻。
雖然已經結婚十五年,但他們的愛情生活依然熱氣騰騰細微而真實,他們的日常仍然如小年輕戀愛一樣各種花式撒狗糧,把尋常的日子繪成愛的詩畫。
在新一季的《妻子的浪漫旅行 5》節目中,蔣勤勤因著陳建斌無意間甩開了手,內心敏感的她深感委屈,當陳建斌意識到是自己的疏忽后,全程展開哄愛的模式,守在蔣勤勤的身邊,詢問是什么回事,并且誠懇地自糾自查。當蔣勤勤露岀了被關愛被在乎的笑時,幸福的甜在愛中迸發岀了別樣的火花。
經歷了柴米油鹽的愛情,越發會在歲月中沉淀升華,越發會懂得用婚姻的魔法把柴米油鹽過成詩,在琴棋書畫中繪成了愛的甜蜜圖卷。
在愛的懷抱里,以理解為航以欣賞為槳
楊絳和錢鐘書是中國文壇上一對金玉良緣,兩個人從一見鐘情到相伴終生的愛情故事曾經羨煞世人,門當戶對,舉案齊眉,相濡以沫,白頭偕老,所有美好的詞對于他們夫妻來說都適用。
2011年,楊絳百歲,在接受《文匯報·筆會》的采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么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相互欣賞吸引、支持鼓勵,兩情相悅。”
錢鐘書作為滿腹經綸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卻出奇地笨手笨腳,學習之余,楊絳幾乎攬下生活里的一切雜事,做飯制衣,翻墻爬窗,無所不能。
楊絳在牛津“坐月子”時,錢鍾書在家不時闖“禍”。臺燈弄壞了,楊絳說:“不要緊”;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緊”,楊絳的“不要緊”伴隨了錢鍾書的一生。“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最才的女,最賢的妻”,這是錢鐘書曾寫給楊絳的“贈語”。
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系,在相互的理解和欣賞中,徜徉在愛的懷抱中,可以讓愛在甜中永久發酵。
在愛的爭吵中,把彼此的手握得更緊
一輩子要有多幸運,才能遇到一個溫柔的人?
你做錯了事情,他不會大吼大叫,偶爾爭吵也不會只講道理,他會摸摸你的頭,溫柔的說下次不要再犯了。偶爾,你把脾氣發泄給他也不會記仇,而是幫忙收拾爛攤子。生活中會幫忙做家務,會給你擦頭發,過馬路會保護安全,包容你所有的小脾氣,重要的是,他堅定地要與你攜手一生。
“奧運五金王”——中國體操運動員鄒凱,和他的藝術體操運動員妻子周捷。這是一對時常會小打小鬧,拌嘴吵架但卻和好特別快的夫妻,他們的婚姻就如同我們身邊的尋常家庭一樣真實。
每一次周捷生氣,鄒凱都有辦法哄陪周捷眉開眼笑。周捷說:“我們是經常吵架,但我們吵架是吵不散的,而且是越吵越恩愛。”
雖然偶爾圍困于家庭的雞毛蒜皮之中,但他們知道彼此的“度”在哪,解開矛盾“鑰匙”緊緊握在他們手里。始于心動的愛情,更存在于長久的經營。
經歷了漫漫歲月的雕刻后的婚姻,是攜手同行的陪伴,是純粹篤定的信任,是了然于心的默契,是自然流露的呵護,是藏在每一個細枝末節中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