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真假先生
春天,當柳樹開始吐出嫩芽的時候,真秀才離開了家,這是家里糧荒的時候,他需要找一份差事。苦讀十年的真秀才應聘到這方圓幾十里地的主人張財主家里當先生。張財主有個兒子,今天起,這位少爺要入學了,先生請的就是當地有名的真秀才。
真秀才的脾氣很是古怪,進門就提了一個條件:“張老爺,既然我是令公子的老師,那么書房里的事,你不能管,我管教令公子你不能插手。”
張財主不滿意了:“這是我家,為什么你倒管起了我?這算什么?”看來張財主生氣了。
管家是真秀才家的鄰居,好心提醒真秀才說道:“秀才只要你肯委屈一下,老爺不會少給你錢的。”
真秀才卻搖頭道:“這是我的原則。”
張財主說道:“如今,我才懂得你為什么如此迂腐,我有錢,難道還請不到比你好的先生?”
管家于是輕聲向財主求情:“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老爺,您就算照顧一下真秀才,讓他教少爺吧,何況他可是個飽學之士。”
“飽?他飽肚了還出來做什么?”財主不滿意,轉身就走,真秀才搖搖頭離開了這里。
管家卻得了命,要在三天內為少爺找到先生,于是他命人到處張貼高薪聘請教書先生的布告。
財主家門前很快就聚集了很多“飽學之士”。他們帶著期望出現了,財主很高興,于是開始對這些人進行面試。
首先上來的是個王木匠,家里祖祖輩輩是木匠,以前也考上過秀才,因為幾次都沒考上舉人,后來還是干了木匠,聽人家說張家請師傅,掂量著也夠資格,于是上來就說:“我認字,會畫畫,手藝好!只想收個聰明的徒弟,你家公子很有木匠的天賦,所以在他肯求之下,我特意找上門來,徒弟如果學得好,我還每年倒貼家用讓他帶回去孝敬父母。”
管家說道:“王家不缺錢,不會把兒子送去當木匠。”眾人聽了哈哈大笑,把王木匠轟了出去。
一個瘦長的年輕人自稱是楊秀才,楊秀才中國話雖然說得不好,但是從小生活在波斯,他說道:“尊敬的老爺,未來的少爺需要學習與人的溝通能力,如果他能學好波斯話,將來就可以不用翻譯和波斯人做生意,所以,我認為您雇我比較合適。”
張財主想了想說道:“我兒子有那么多田地,才不用出去做生意,你那個沒用。真需要的話,我請人翻譯就是了,你連國語都說不好,憑什么教我兒子?”
楊秀才羞愧而走,因為他長在波斯,還真認不了幾個中國字,那秀才也是假的。
一個中年男人上來說道:“我姓李,您可以叫我李秀才,我熟讀儒家經典,還有國家的法律,我認為令公子應該學習為人之道,以后做個懂禮知法之人方是正道。”
“禮?禮值幾文錢?我只知道李秀才你是個迂腐之人,凡是都讓人先,我可不愿讓兒子成為你這樣的傻瓜。”
“怎么會呢?我曾經為官,只要學好孔孟之道,當大官不難。”李秀才說。
“那你怎么讓人革了職?你這種口是心非的假君子怎么來當我兒子的老師?”
李秀才聽了向財主行了個禮,告辭走了。財主在后面還笑話他:“這個人啊,現在就算我罵他,他也不會還嘴,真是臉皮太厚,真不知道怎么讓世人尊重他?”
舒秀才說道:“少爺應該學習有用的東西才是,我精通計算,我會教少爺學習計算,那么少爺將來就會理財治家,老爺家就會金銀滿屋。”
“可你不太懂文學,這詩文寫不過我們這里的真秀才,學好數學能當官嗎?這算術就是衙門中小吏的本事,這真要學,我兒子就應該學習為官之道。我已經家財滿貫,不需要兒子理財賺錢。”張財主說道。
舒秀才于是也打道回府了,誰要他僅做過小吏也沒發過財呢?
這些人的確有一技之長,卻不是全才,這都比不上自己鄉里的真秀才,真秀才這樣的人可真還不好早。不過張財主不能后悔,因為再去找真秀才太沒面子,而管家卻看出了老爺的心思,于是說道:“老爺,我可以出面再次請真秀才出山,據我知道他現在只是在氣頭上,大家鄉里鄉親的,只要老爺答應他的條件,一切都好辦,何況秀才本來就有點倔脾氣。”
張財主于是讓管家帶著禮物再次去請真秀才,因為大家知根知底,所以秀才就答應了。張財主德兒子總算有了先生。
書房里的事,說好張財主不能干涉,可是財主不放心,總要問長問短,了解每天發生的事,不過開始還算遵從兩人之間的約定。其實真秀才沒出過國,也沒到遠處當過官。
張家少爺喜歡畫畫和木匠活,讀書不上心,真先生苦口婆心勸他都沒用,他的心思不知道用到哪里去了,眼見著張財主要來檢查學業,真先生決定用上他的法寶——戒尺,在調皮的學生手上狠狠打了一下。張家少爺哭了起來,哭聲飛出了書房,引來了張財主。
“先生,為何時要體罰小兒?”張財主說道。他也讀過好幾年書,從小也被先生打過,但是心中對此始終不滿。
“張老爺,我是一時之氣,令公子不讀書就該受罰,要不然任由他胡鬧,怎么成才?”真先生說道。
“你不該把小兒打得如此痛苦,這成材不成材不是你說得算的,我只聽說先生應該是個懂禮之人,這般虐待小孩,與先生身份不符。”張財主說道。
偏偏真秀才是個較真的人,就說道:“請老爺另請高明。”
“你不用那么來威脅我,就你那三腳毛功夫,你讓我兒子學來學去就這點東西,我哪里找不到,不要東鄰村李舉人是你的學生,西村王進士是你起的蒙,我都不稀罕!”
張財主這次真生氣了,于是派管家去京城尋找高明的先生,再也不用著“土”先生了。
全才先生的到來,讓張財主開心了一陣子,那位賈先生什么都會,據說還在波斯呆過三年。賈先生精通文學算術,只是要的太離譜,張財主本是方圓幾十里地的主人,可是他卻要張財主的十萬銀子,只要張家少爺能在半年內琴棋書畫能讓鄉人稱好,那張家的銀子就要歸他,學不會分文不取。這可是門好生意,張財主心想自己兒子不是神童,量他教不會
這賈先生的要求更奇特,他不許張財主住在宅子里,要求他不干涉自己的教學,更不許回鄉,說半年后定給他一個學有成就的兒子。于是張財主帶著自己的家小,除兒子之外都搬到了外鄉居住。
真秀才覺得很好奇,這位京城來的先生有什么才能?于是他找到了王木匠,因為張家公子最喜歡他,他也算半個讀書人。
“那個先生來了后,我也被趕了出來。”王木匠說:“你也知道我一直在修張家的宅子,公子從小是我看著長大,所以才和我投緣。如今不知怎樣了。”
半年時間很快就到了,全才先生特別請了鄉里的老少為他作證。這張少爺當場但了一首曲子、寫了一首詩畫了一張畫,又解了一個棋局,眾人都稱好。于是當著鄉人的面張財主只好賣地賣屋交出了十萬銀子。
王木匠湊上去說道:“令公子還是給我當學徒吧!我管你們全家衣食。”真秀才說道:“我家還有閑屋幾間,如您不嫌棄就住到在下家里。”財主這才明白自己一無所有了。
現在想不通的只有張財主,自己兒子哪有那個天賦?回到家后,他讓兒子說說這半年是怎么度過的。
“先生讓我每天寫那首詩,彈那首琴,畫那幅,一個月前教我解那個棋局。”張公子說道。
“那其他的學了嗎?”張財主問道。
“這半年我就在做這些事,其余什么都沒做。”張少爺說。
“上當了!”張財主追了出去,可是賈先生早已不知蹤影,就連管家也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