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說說看,怎么反?
- 大隋:我的爺爺是隋煬帝?
- 夏樹c
- 2119字
- 2021-12-28 21:51:27
“我原來吧,預想過兩個方案,”楊曉見爺爺有點動心,決定和盤托出自己的計劃,力爭得到爺爺的支持,“其一,先賺錢,等賺了足夠的錢之后,招兵買馬,再伺機起兵。”
楊廣直接搖頭:“這條行不通的。”
“為什么?”楊曉問。
“小子,你別看爺爺我高居朝堂之上,天下大勢,爺爺還是了解幾分的,”楊廣抬頭,看了看有些幽暗的天空,嘆了口氣,“今年又是個災年吶,大災之年,物價飛漲,孫兒你賺錢的速度,恐怕還比不上銀錢增值的速度呢,這個叫……戶部侍郎跟我說過一個新詞兒,叫什么……”
“通貨膨脹?”楊曉不知道古代有沒有這個詞兒,試探著問。
“不是,想不起來了,反正就是說,現在銀錢,不值錢,唯有糧食才是王道,你有再多的錢,買不到糧食,也是白搭。”
“嗯,爺爺說有道理。”楊曉點頭,屬實,現在糧食才是硬通貨,瓦崗軍現在還不算太強,不過,等明年二月份,他們會攻占朝廷的洛口倉——那是全國最大的糧倉之一,此后,瓦崗軍的崛起速度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朝廷軍再也無法平叛了。
“吾孫這條計策,在盛世,確有成功之可能,亂世可就不靈啦,”楊廣捋著胡須笑道,“還是說說你的第二方案吧。”
“實不相瞞,爺爺,我也覺得第一個方案不太靠譜,”楊曉自嘲道,“第二個方案便是,加入朝廷軍隊,靠著平叛,晉升軍功,等我能夠掌控兩、三萬兵馬之時,便可以把隊伍單獨拉出來,占據一方州郡,自立為王,進一步擴充實力,擁有十萬精兵之日,呵,試問天下,誰可擋我?”
楊廣被楊曉的這份豪氣給驚到了,瞪大眼睛:“十、十萬?你就敢說,必得天下?”
“十萬只是為了穩妥起見罷了,”楊曉自信道,“古語有云: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不對,不是古人說的,反正,道理是這么個道理!”
這句軍事理論名言,最早出現在五代十國時期,楊廣肯定是沒聽過,但楊廣對這句話,深以為然:“兵貴精,將貴謀,吾孫講的精辟!精辟!你繼續說下去!”
“爺爺您覺得,一支軍隊能打勝仗,靠的是什么?”楊曉忽然反將了楊廣一軍。
“這個……爺爺確實不擅長此道,不過爺爺看過孫子兵法,里面講的很清楚,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諸如此類,還有很多。”楊廣有點心虛地說,他是皇帝,不需要親臨戰場指揮打仗,那是將領們的事情。
“爺爺說的沒錯,不過那些都是理論知識,是所有帶兵打仗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既然大家都懂,也就沒什么優勢可言了。在孫兒看來,若想取的戰爭的勝利,無外乎三點!”
“哦?孫兒說說看!”
“一是師出有名!比方說,張須陀大人帶兵平叛,這就是師出有名,楊玄感起兵反隋,那就是師出無名,這是以朝廷為參照物。那為何,如今的瓦崗軍氣勢那么盛呢?因為翟讓、李密他們向士兵們昭告當今明皇帝的所謂罪狀,把無名,變成了有名,才會有那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受到蠱惑,以為自己參加義軍,是師出有名。”
“哼!李密這廝,先是跟著楊玄感起兵,兵敗之后,又去瓦崗賊寨興風作浪,真是天生反骨!有朝一日,朕……真就得弄死他!不過孫兒說的,確實在理!說得好!”楊廣一邊罵著李密,一邊心里樂開了花:他沒想到這個大孫子不僅博古知今,還頗有些政治智慧。
“此為其一。二,是軍隊士氣!孫兒且以為,如今的軍隊制度不完善,各個級別,只有負責領兵打仗的將領,而缺少一位與軍事將領地位相當,對軍隊思想進行把控之人,暫且稱之為‘政人’吧。”楊曉擔心爺爺無法理解“委員”這個詞,所以化‘委’為‘人’。
“這個‘政人’,代表的是這支軍隊的最高統帥,唯有對統帥保持絕對忠誠之人方可擔任,統帥可以通過各級政人,了解底層將領和士兵們的思想和需求,各級政人可將統帥的意志,逐層貫徹到底,把整支部隊的心,從上到下聯系在一起,這樣的軍隊,才是有靈魂的軍隊,知道為何而戰,知道為誰而戰,而不是單純為了混口飯吃的僵尸部隊。”
“最主要的,這樣的軍隊,不會成為某一級將領的私人武裝,而只會通過政人,對唯一的統帥保持忠誠,即便戰事不利,遇到逆境,只要各級‘政人體系’還在,士兵們就不至于大面積地叛變、逃亡。”
楊曉把“正委”這個概念拋出來,聽得楊廣一愣一愣的,因為自古而來的軍隊中,從未有過類似正委的人員配置。
“最后一條,便是武器裝備,”楊曉繼續道,“光是師出有名、士氣高昂,沒有堅甲利兵,那也是白扯!”
“這點爺爺可是明白的很!吾孫知道為何那些流民草寇,不敢進犯江都嗎?”楊廣頗有些得意地問。
“因為驍果軍的武器裝備,遠比那些流民草寇先進。”楊曉上午參觀過驍果軍軍營,確是如此。
楊廣點頭:“這一萬驍果軍,可是陛下從關中精挑細選軍中壯漢所組成之精銳中之精銳!要說以一敵百,是有些夸張,但以一當十!應問題不大!”
“我同意,但……還可以更好,”楊曉拎起桌上的雙手刀,“如果驍果軍能夠配備上我這種長刀,再加上他們原本就很犀利的馬槊,戰斗力肯定還會再提升一個檔次,不過——”
楊曉話鋒一轉:“即便是有十萬驍果軍,我也不敢說能夠統一全國。”
“為何?”
“這種精銳部隊,只擅長正面野戰,如果用他們攻城,恐怕就不靈了,我猜想,這也是為何明皇帝只能將這么精銳的一支部隊帶在身邊,而不敢放出去平叛的原因罷。”
楊廣眼中掠過一絲驚嚇:“這、這都給你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