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清后宮秘史
- 陳靖宇
- 4707字
- 2022-08-01 17:29:18
9 慈禧斂財揭秘
“老佛爺”即慈禧太后,她原是清王朝咸豐帝的妃子,同治皇帝載淳的生母,是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她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滿洲鑲黃旗人,姓葉赫那拉氏,小名蘭兒。咸豐元年(1851年)例選秀女,十六歲的那拉氏被選中,第二年五月入宮。她入宮后,深受咸豐皇帝奕的寵愛,被封為蘭貴人。咸豐四年(1854年)晉封為懿嬪。咸豐六年(1856年)生了載淳(即同治帝,咸豐的獨子),“母以子貴”,于是又晉封為懿妃。翌年,更晉封為懿貴妃。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病死于逃難途中的承德避暑山莊。死前,遺詔立年僅六歲的載淳為皇太子,繼承皇位。七月十八日,那拉氏以嗣皇帝生母的身份與咸豐的正宮皇后鈕祜祿氏同被尊為皇太后,鈕祜祿氏稱“母后皇太后”,那拉氏稱“圣母皇太后”,合稱“兩宮皇太后”。九月,恭上兩宮皇太后徽號,鈕祜祿氏為“慈安皇太后”,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后”。此后人們習慣稱那拉氏為“慈禧太后”。由于她曾住在紫禁城內(nèi)西宮,因而又俗稱“西太后”。
慈禧在咸豐皇帝死后,利用皇帝年幼的有利時機,誘脅慈安太后,勾結恭親王奕等人,發(fā)動祺祥政變,從諸王公大臣手中奪取朝政大權,慈禧一躍成為清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她曾總攬同治、光緒兩朝的軍國政要,主宰大清國的一切。其統(tǒng)治時間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是僅次于康熙、乾隆而位居其三的清代統(tǒng)治者。
慈禧在她統(tǒng)治的半個世紀期間,干了大量禍國殃民的壞事,罪行累累,真可謂罄竹難書。
以下是她幾個利欲熏心、聚斂財富的秘史,在此曝光,讓我們更清晰地看看她的真面目——
一、幕后老板
慈禧太后是個非常貪財?shù)娜耍搅送砟暧绕鋮柡ΑK3:吞O(jiān)李蓮英談起前門外的“萬元號”和東四牌樓“四大恒”的事。
提起前門外的萬元號,它是鴉片戰(zhàn)爭后,北京最早開辦的一家專門經(jīng)營洋貨的商店。它的資本雄厚,洋貨齊全。當時所有從外地運往京城的洋貨,都先運到萬元號的貨倉。經(jīng)過挑選以后,剩下的再讓給其他洋貨店銷售,萬元號實際上就是北京最早壟斷洋貨的貨莊。至于“四大恒”,它們是開設于東四牌樓的四大銀號,因為店名起首第一個字都是“恒”所以叫“四大恒”,在清朝末年京城的金融界中很享盛名。由于“四大恒”信譽好,所以官私匯兌多由它們來承擔。它們的銀票甚至可以在廣州、上海這樣大的商埠流通。更讓“四大恒”獲利的是它們兼辦捐納這樁極肥的差事。
當時清朝外省的官吏和海關常常以進奉的名義賄賂慈禧太后,如珍奇洋貨和銀幣這類東西。然而這些進奉之物的進京都瞞不過萬元號和“四大恒”的耳目。所以慈禧太后常為它們知道自己進財?shù)牡准毝鄲馈?汕蛇@時候西城有一家山西商幫開的老銀號泰源歇業(yè)了,于是李蓮英就私下和慈禧太后商量準備把這家銀號接收下來。由于慈禧礙于清代家法不準皇室經(jīng)商的規(guī)定,因此便讓李蓮英出面,以他的名義接著開這家銀號而且仍用泰源老字號。泰源銀號的本金三百一十萬兩,而其中李蓮英只有十萬兩,其余都屬慈禧太后所有。泰源重新開業(yè)后,慈禧太后暗示了內(nèi)務府,于是不久原由“四大恒”承辦的捐納和宮廷的匯兌業(yè)務,則都由泰源一家銀號承辦了。不僅這樣,慈禧還在前門外廊坊二條開了一家洋貨綢緞店,并仍由李蓮英出面,店號用泰昌,這是慈禧親自定的,據(jù)慈禧說因為前號有源字,后號必要有昌字,這樣才會財源不斷,年年昌盛。萬元號得知泰昌是李蓮英的買賣,于是只好退避三舍了。
自從慈禧太后這兩號買賣開業(yè)后,外省官吏向慈禧以進奉為名的賄賂就專由泰源和泰昌經(jīng)手了。因為有慈禧太后做后臺,買賣也就越做越大。然而正當這兩號生意蒸蒸日上的時候,義和團進了北京,庚子年五月大柵欄的一把火,燒盡了泰昌洋貨綢緞店。西城的泰源當八國聯(lián)軍進京后也遭到了大肆搶劫。“四大恒”遭搶時,聯(lián)軍用了三天時間才把搶得的銀子運完;而泰源遭搶時,聯(lián)軍也用了近兩天時間才把銀子運走。泰源和泰昌就這樣在外國列強的掠奪下結束了生命。即便受此大劫,慈禧太后還是通過它們賺到了成千上萬兩的銀子。
二、貪索洋貨
土產(chǎn)品進貢朝廷歷代相沿,早在戰(zhàn)國時的著作《禹貢》中就有詳細的記載。后來史書中專辟“方物志”一目備查。朝廷漫無止境地索需,必然會成為擾民的苛政。清代中期廣西的桂圓、新疆的哈密瓜,都因為路途遙遠,運費過高,經(jīng)過邊疆大臣的啟奏而罷貢了。可是到了慈禧太后三次垂簾時,雖然她年事已高,但奢侈之心不衰,又加之海、陸交通比以前方便多了,于是像福建的荔枝、江蘇的蜜桃、安徽六安州的茶葉、楚皖的冬筍,真是不一而足,無奇不有,應時按景地送到了京城。慈禧得到這些東西總是非常歡喜的。
這些珍奇異物都是通過朝廷的命官以魚肉百姓的手段而得到的。他們表面上說是向百姓買來的,實際上所給的價錢只不過十之二三,有時連這十之二三都不給。像福建的佛手、盛京的香水梨實際上就是地方官一文不花從百姓那里白拿到手的。外任官吏為了取悅慈禧太后,常常從當?shù)匕傩帐种袏Z土產(chǎn)品,交內(nèi)務府代為進奉。其代進的種種費用,都為內(nèi)務府官員中飽私襄了。一年到頭都有各地官吏的進奉,因此內(nèi)務府官員的收入只此一項就十分可觀。由于有勢力的太監(jiān)對此事不能插手獲利,于是他們便另辟一條路,想將此項財源獨攬到手。這條路便是他們通知江浙三織造(三織造,為南京、杭州、蘇州三處所設之官,其官都為太監(jiān)充當,專管織造之事)以及粵海、淮安兩關,說明日后如奉慈禧太后之旨采辦貢品輸送來京,應直接向敬事房交納(敬事房為康熙十六年所設,它是首領太監(jiān)的辦事處)。同時解釋說這樣做可以又快又省事,避免許多周折。敬事房承接此項差使后,各地官員紛紛將貢品托它代為進奉,認為這樣可以直接交給慈禧太后。于是內(nèi)務府的這項外快就十去其八了。
有權勢的太監(jiān)并不以此為滿足。他們還廣泛地購買津滬之地的各種新聞紙(報紙),專門瀏覽報紙上的廣告。凡見有精奇的舶來品,就請慈禧太后傳諭購買,而又以江海、津海兩道經(jīng)手其事。留聲機初到上海時,唱盤中所灌的多半是舞曲、廣東戲曲和上海名優(yōu)唱的京劇。當時的價錢很高,大號的留聲機價錢得百兩以上銀子。當時駐上海的蘇松太倉道員料到慈禧太后見報后必要購買,于是他便急忙買下四臺,并配以小洋狗四頭,這些專門馴練過的小狗能隨留聲機放出的舞曲翩翩起舞,很是逗人喜歡。道員派專人隨北上輪船運到京城,同時一面打電報給敬事房,請求代向慈禧進奉。
慈禧也就在這個時候,從報上見到了留聲機這種洋玩意,正要詢問左右怎么買到。李蓮英便以駐上海的蘇松太倉道員電奏告知了慈禧。沒過幾天,留聲機的聲音便傳遍了宮院。當時那位道員正因營私舞弊被人懷疑參奏。但由于留聲機的傳聲,洋犬的搖尾,使得慈禧太后最終免予對他的追究。由此可見晚清政治是何等腐敗。
三、挪用軍費
頤和園的石舫,有兩層樓那么高,是整塊石頭雕成的。它的東邊是聽鸝館和百丈亭,南面是昆明湖。
當年,慈禧太后為了過五十大壽,說要修萬壽園。這事她讓貼身太監(jiān)去籌辦。這個貼身太監(jiān)一見是慈禧太后的差事,哪敢怠慢!可是這樣一個大工程,去哪里找錢呢?他就和慈禧太后商量。慈禧太后說:“去找軍機大臣。”
貼身太監(jiān)心想:這就怪了,修萬壽園是內(nèi)務府的事,怎么找軍機大臣呢?可是太后說了,不找也不行呀。他就去找軍機大臣。
軍機大臣為何許人也?正是光緒他爹。軍機大臣原來是一個親王,因為同治死了沒有人繼位,就從他家里把個四歲的光緒選進宮里。這個沒有實權的親王,一下子當上了軍機大臣。他為了討好西太后,一上任,就大修“三海”,這三海就是前海、中海、后海,還設立海軍衙門,總理海軍事務。
貼身太監(jiān)找到他,一說這修萬壽園的事,他就明白了。他想,這是叫我用海軍軍費修園呢。可是動用海軍軍費,總得有個幌子呀。他腦袋一晃,想出了一個主意,干脆就說訓練海軍得了。
于是,就打著訓練海軍的旗號,撥了海軍費。慈禧太后知道后,滿心高興,又增加海軍費一百萬兩,準許他連海防捐、海關稅都可動用。
這工程一修可就大了。整個頤和園,修得山上山下一片輝煌。修完,就掛出一塊牌子叫水操學堂。弄了些水師學員,在昆明湖上折騰開了。
這天,慈禧太后的生日到了。整個頤和園張燈結彩,鐘鼓齊鳴,文武百官都來祝賀。西太后頭一個犒賞海軍衙門。然后帶領百官出去觀賞湖光山色。
走到長廊西頭,過了聽鸝館,穿過百丈亭,一看,這兒有個石頭大兵船,上頭有石纜石炮,很是威武,就是炮口正對著萬壽山。慈禧太后一看,就惱了:“怎么在這兒修了這么個怪物,趕緊給我拆掉!”
這時,貼身太監(jiān)說:“老佛爺息怒。這兵船不能沒有。不然這海軍軍費可不好……”
正說到這里,軍機大臣也湊上來說道:“老佛爺,這無非擺個門面罷了,請不必介意。”
慈禧太后想想也有道理,可就是感到這個兵船放在這頤和園里太難看,就說:“把炮拿掉吧。”
大臣們都清楚,慈禧太后要的是雕樓畫舫,自己好飲酒作樂。這樣,就把石炮拆掉,重新修成一座十分豪華壯觀的石舫。
慈禧太后這回可樂了。后來,她索性又把水操學堂也給擺弄出去了,使頤和園變成了她的獨享園林。
四、巧立名目
據(jù)說,頤和園修成以后,慈禧要求在萬壽山上、佛香閣西側,用純銅鑄造一座亭子。她的想法是:萬壽,就是長生不老;“銅”字與“童”字諧音,“銅亭”就是“童亭”,寓有永遠年輕的意思。但是,當時連續(xù)向外國侵略者割地賠款,搞得國庫空虛,百姓貧困,要這么多的銅是十分艱難的;不過,慈禧不會管這么多。李蓮英知道了慈禧的想法,就獻計說:“俗話說,積少成多,滴水成河,何不向官民募捐?”慈禧連連搖頭說:“不行不行,一是民眾銅錢不多;二是即使民眾有銅錢,也不會獻出來。至于那些當官的,個個都只知道搜刮,不愿拿出半個銅子來。”
“老佛爺放心,只要有一個巧妙的名目,民眾再沒有錢,也會捐的。”慈禧盯著李蓮英,示意他繼續(xù)說下去。李蓮英接著說:“這個名目,就是:‘國難當頭,愛國義捐’。”
慈禧笑了:“沒有想到,你這小腦袋瓜兒還有點用處。”
“全靠老佛爺教誨。”李蓮英嬉皮笑臉地說。
就這樣,慈禧下令在頤和園東宮門外擺設九口大缸,經(jīng)由此處的行人,進出此處的官員,都必須往缸里投捐銅錢,不過說法不同:對老百姓說是“愛國義捐”;對官吏則說是為慈禧捐獻,要是“愛國捐”,就沒有幾個官吏愿意出了。
旨諭一出,附近的老百姓怨聲載道。他們想,朝廷修頤和園花了那么多的錢,卻要逼窮苦民眾拿出活命的銅錢去“愛國”,誰相信這種鬼話?但是,王法大如天,再苦也得出。有的人為了躲避那有如攔路虎一樣的大缸,只好繞遠道走。官員們,特別是那些阿諛奉承的官吏,真把銅錢一袋一袋地傾倒進缸里,不到一年,九口大缸,都裝滿了銅子和制錢。一過秤,四十萬斤還多。
鑄銅匠根據(jù)畫好的圖樣動手鑄造。這時,陰陽先生提出,既然要鑄造“童”亭,亭柱的基礎應該用兩對童男童女來墊。慈禧便下令在頤和園所處的海淀區(qū)抓來四個童男童女,給他們灌滿了水銀,埋在銅亭的四根柱腳下面,上面用漢白玉雕鑿成四個須彌山形的銅柱基礎。
一座別致的建筑物修成了,梁、柱、椽、瓦、檐、匾、楹都是銅鑄的,但看上去卻全像是硬木制的。慈禧高興地來看這個含有讓她“童年永在”寓意的亭子。鳳輦來到亭下,她望了一下聳立在危崖上、似乎泛著綠光的飛檐,心里忽然想起埋在下面的四個孩子,耳邊也似乎聽到了孩子臨死前的哀叫,眼前晃動著孩子們拼命掙扎的形象,頓時渾身癱軟,頭昏眼花,直叫:“快回去!快回去!”侍從們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只得后隊變前隊,怱怱趕下萬壽山。
從這以后,孩子們撕裂人心的喊叫聲,總縈繞在慈禧耳邊,使她惶惶不可終日。她下令在銅亭坐落的崖后懸掛了一幅一丈多高的佛像,每逢月初、月中,都請和尚在這里焚香念經(jīng),超度亡靈。又在亭子背后更高的崖上蓋了一座“五方閣”,像是一座招待所,讓“五方”怨鬼、幽靈,都來這里安居,不要驚擾慈禧,保佑慈禧福壽康寧。這當然無濟于事,不久,她便懷著恐懼的心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