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無敵虎將——李天佑
- 從士兵到將軍:13位紅小鬼到大將軍的征戰歷程
- 蔣斌
- 13245字
- 2022-03-04 09:42:21
李天佑(1914—1970),廣西桂林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排長,參加百色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排長、特務連連長、紅3軍團第68團副團長、團長、紅3軍團第5師13團團長、師長、紅3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第10團團長、紅1軍團第2師副師長、第4師師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團長、副旅長、代旅長。1938年底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4年回到延安。解放戰爭時期,任北滿軍區參謀長、松江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衛戍司令、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司令員、第4野戰軍第38軍軍長、第13兵團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后,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他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一、攔追兵月夜救師
聽見有槍聲,國民革命軍第7獨立團戰士李天佑一躍而起:莫不是敵人摸進來了。部隊剛從武漢前線撤回到廣西桂平農村,一不留神,說不定就會著了敵人的道。
李天佑是廣西臨桂六塘圩高皮寨人。李天佑的父親叫李燕川,讀過幾年私塾,早年在軍閥部隊里做文書。因為當兵沒打過一次仗,回家后就閉口不提當兵的事,只是逢年過節給鄉親寫寫對聯。他寫對聯時,才說上幾句“在部隊天天就是抄字、寫標語”之類的話。他寫了對聯,也不收鄉親們的錢。李天佑的母親沒有名字,姓熊,會耕會織,是持家勞動的一把好手。但是李家和山窩里別的人家一樣,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過得苦不堪言。由于家境貧寒,父親只好讓李天佑去米粉店當學徒混口飯吃。
桂林米粉很有名,做起來卻也很費勁,費人費力更費水,向來有“半擔米粉10擔清水”的說法。學徒李天佑除了幫著泡米、磨漿、榨粉、燒鍋、跑堂外,大部分時間就是忙著挑水,米粉店每天要用的100多擔清水全是他從漓江挑來的。
腰酸腿痛、肩膀紅腫不說,還常挨老板的罵。李天佑就不樂意了,覺得混不好就是一學徒,混好了撐死也就是個米粉店老板,于是偷偷地跑到部隊當了一名學員兵。
李天佑聽到槍聲提起槍就往村外跑。剛出村口,就見一個人踉踉蹌蹌地迎面跑來。他定睛一看,正是自己曾經的教官。教官披著軍衣,歪戴著軍帽,腳步不穩,顯然是受了傷。
李天佑飛快地跑上去,輕聲喊道:“教官!教官!我來了!”
教官定神一看,發現是李天佑,心中一安,隨后又是一頓。追兵眼看就到,這么個十三四歲的小孩也不管用。
李天佑也不說話,扶著教官就往村里走。教官因腳受傷,走路一拐一拐地,身體又重,李天佑才攙扶他走了幾步就覺得非常吃力。
這時,槍聲越來越近,眼看敵人要打進村來了。教官一把推開李天佑,沉聲道:“快跑,要不然兩個人都跑不了。”
李天佑也不答話,撒腿就跑。教官一陣苦澀:救兵倒是有,卻是個啥都不懂的小屁孩。大風大浪都過來了,想不到居然死在這小山村。
苦澀歸苦澀,教官還不想白死,心一橫,趴在樹后,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來路,想弄幾個墊背的。
正在迷糊,就聽背后傳來一陣馬蹄聲。教官不禁一驚,莫非敵人抄了自己的后路。
回過頭,只見李天佑已經牽過一匹馬來。李天佑扶著教官騎上馬,猛抽一鞭,馬兒就直奔團部而去。
教官大驚,回過頭來:“天佑,快上馬,一起走。”李天佑當兵1年,還從沒真槍實彈打過仗,要是敵人追來,只怕是兇多吉少。
李天佑不理他,操起槍,躲在一個陰暗的地方,準備狙擊追來的敵人。
幾分鐘后,果然有一群敵人追來了。
敵人越走越近,李天佑不動聲色,手一揚,一枚手榴彈扔在敵人中間。只聽“轟隆”一聲,頓時炸倒幾個敵人。
人群中一片驚呼,接著是低低的呻吟聲。李天佑也不歇著,對著聲音傳來的地方連發幾槍。李天佑平常最愛的就是看教官練槍,時不時地端著槍瞄上一陣子,雖說沒真槍實彈打過仗,打靶卻是極有準星。
追趕兵死傷數人,黑暗中又不知敵人藏在哪里,被人當活靶子的滋味不好。幾個人商量了一下,罵罵咧咧地就連滾帶爬,從原路逃走了。
李天佑臨危不懼,勇敢機智,牽馬救教官突圍脫險,又孤身阻擊敵兵,表現得很英勇。時任李天佑所在的國軍第7師師長的李明瑞聽說此事后,立即下令把這位教官解職,然后說:“14歲的娃娃救了35歲的教官,這娃娃是塊打仗的料!”
不久,李天佑被提升為上等兵。隨后,他又被調去廣西教導總隊學習。在訓練中,李天佑提出了嚴格的訓練措施,專門選擇各種極端艱苦的自然環境和惡劣的氣候條件進行訓練。有時在一天的烈日下急行軍,一氣奔走幾十里,累得大家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有時,突然緊急集合,檢查武器裝備,爾后拉出去,一整天斷炊,餓著肚子強行軍,鍛煉部隊野外生存能力。
李天佑是作為骨干帶新兵的,他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他背上槍支彈藥邁步如飛,行軍拉練,從不掉隊,而且經常幫助體弱的戰士扛槍、背東西。在一次戰斗演習中,攀登懸崖峭壁,他最先登上山頂,把軍旗插在“敵堡”崗樓上,顯示出類拔萃、勇猛絕倫的本領。經過刻苦訓練,李天佑終于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優秀士兵!
二、戰無畏老虎出更
1929年10月,廣西教導總隊、兼任廣西第4警備大隊大隊長張云逸決定首先在部隊和群眾中宣傳黨的政治主張,號召群眾起來推翻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工農民主政府,成立工農紅軍和紅色革命政權。
教導總隊是由中國共產黨建議李明瑞培養初級軍官而創辦的。經過張云逸的一番活動,教導總隊進步的政治空氣很濃,教導營機槍連的排長李天佑等人在政治思想上進步很快。
12月11日,鄧小平、張云逸、雷經天、韋拔群等人領導共產黨掌握的廣西警備第4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民在百色起義,并成立了紅軍第7軍。鄧小平任中共紅軍第7軍前敵委員會書記、軍政治委員,張云逸任軍長。7軍下轄3個縱隊,共約3000人。年僅15歲的共產黨員李天佑被任命為軍部特務連副連長。
百色起義的槍聲震驚了桂系軍閥,也震怒了國民黨,他們不斷派出部隊,向駐有紅7軍的城鎮和紅7軍活動的地方進攻,妄圖消滅紅7軍。
1930年2月4日,桂系李琪師長指揮3個團及一個特務營,共4000人的兵力,向紅7軍的邊沿前哨陣地隆安發起攻擊。敵人勢大,駐守隆安的卻只有李天佑的特務連和一支戰斗力不足300人的隊伍。
4日和5日,國民黨部隊向紅軍發起多次沖擊,想用人海戰術活生生的攻下隆安。敵我兵力懸殊,起義部隊卻是毫不懼意,一寸防線一寸防線的和敵人爭奪著,甚至還時不時的找準機會反攻一下。
李天佑受命帶領戰士奪取隆安城西的猴子翻車筋斗嶺。翻車筋斗嶺是隆安城一個至關重要的制高點。國民黨覃興團占據這個制高點后,對隆安城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地勢不利,李天佑領著一排人剛沖到山頂近處就被敵人的猛烈火力壓得抬不起頭。
部隊攻不上去,不得不往回撤。在敵人的瘋狂攻擊下,李天佑用火力掩護戰友們撤退,不幸被子彈擊中左腿,鮮血直流,被送進了野戰醫院治療。
1930年初,李天佑傷愈回到特務連,原連長調任營長,他升任連長,負責軍首長和軍指揮機關的安全警衛工作。
4月下旬,部隊抵達貴州榕縣。榕縣縣城城前有一條由北向南流的河,城墻都是用大青石砌成,依山傍水,易守難攻。軍閥王家烈的后方基地就設在這里,里面堆積了許多軍用物資。
紅軍少的就是軍用物資,軍部立即下令攻下榕縣縣城。
上午10時左右,槍炮聲混雜著喊殺聲,部隊發起一陣陣沖擊……守城敵軍只有兩個團的兵力,但憑借城周圍堅固的工事,紅軍攻了6個小時仍未攻克。
久攻不下,一旦敵人援軍趕到,部隊就會陷入敵軍前后夾擊的境地。
撤出,還是繼續攻打?軍部領導意見不一致,總指揮李明瑞思考了片刻,沉著堅定地說:“守敵雖然糧彈充足,但他們軍心不穩。敵人主力遠在湘黔前線,短時間難以趕到。我軍只要選準突破點,就可以攻下來。城東北面是開闊地帶,西南有河流環抱,都不利于我軍。南面是丘陵,對我有利。只要派少量兵力在東北門佯攻吸引敵兵力,主力就可以乘虛從東南面攻破縣城!”
黃昏時,3發攻城信號彈升空。
第1縱隊官兵迅速躍出掩體,帶著云梯、竹竿直奔城墻。守城的敵人似乎早有準備,子彈像暴雨般地掃射,形成一道火力墻,擋住1縱隊的去路。
李明瑞一看,火了:“特務連,跟我來!”
李天佑見首長要親自上,急了:“3排長,保護首長。突擊隊,跟我上!”
“刷,刷,刷!”12名扛著竹梯和竹釘的戰士虎虎生威地站了出來。
李明瑞很熟悉李天佑,相信他能完成任務,便下令說:“天佑,攻下城后,我請你喝酒!”
在猛烈的火力掩護下,李天佑帶領12名戰士直奔城墻。彈丸如雨,李天佑躍出掩體,肩扛竹梯,旋跑如飛。到了墻下,架竹梯,縱身一躍,捷如鷹隼。到了梯頂,仍有半墻,李天佑取一尺余長的竹釘,一根根地釘進墻縫。李天佑和兩名戰士一手抓住釘在墻縫中的竹釘,一手向墻頂上扔手榴彈,趁手榴彈爆炸后的瞬間,躍上了墻頂,一陣掃射,控制了墻的缺口處。
敵人發現紅軍登城樓后,加強了火力,并命令城墻上的敵軍擲手榴彈,可是大部分手榴彈落在墻根下才爆炸,并沒有多少殺傷力。
幾名戰士剛抓住墻垛就遭到敵哨兵的反擊,有的被擊中掉了下來,有的被敵人用槍托砸破頭。掩護攻城部隊,集中火力掃射墻頭。城墻上子彈呼嘯,彈丸亂崩,塵土飛揚。
時任紅7、8軍總指揮李明瑞與軍長張云逸在陣中觀戰,四目相對,同聲說:“虎崽,虎崽!”
李天佑正指揮突擊隊員往前沖,突然覺得大腿一麻,再也不聽使喚。想走走不動,他干脆躲在敵人尸體后,嘴里不停的指揮突擊隊員戰斗。正喊話間,就見敵人將機槍往不遠的城墻上架。李天佑眼疾手快,一連甩出了兩枚手榴彈,炸死了敵機槍手,炸啞了機槍。
攻城的先頭部隊從城墻缺口沖了進來,同敵人展開了白刃搏斗。敵人失去地利優勢,頓時亂了方寸。紅軍越殺越勇,如猛虎撲食,殺得敵人丟盔棄甲,抱頭鼠竄,不要命的往城內逃命。
經過1小時激戰,殲敵500多人,俘敵600余人,繳獲山炮2門,槍600多支,子彈10萬多發,無線電臺1部,軍馬500多匹。這是紅7軍成立后打的第一次大勝仗。
三、反“圍剿”屢立戰功
1932年1月,李天佑率特務連隨軍參加攻打贛州的戰斗。
贛州戰斗打響后,紅軍久攻不下,部隊傷亡較大,軍部于是命令李天佑組織敢死隊。
為了攻城,紅軍組織人手進行坑道爆破。一聲巨響,濃煙滾滾,塵土飛揚,城墻被炸出一條缺口,附近的敵軍被炸得鬼哭狼嚎。
不等煙霧散盡,李天佑帶著70多名敢死隊員就從城墻崩塌的缺口沖了進去。守城的國民黨軍清醒過來,立即組織火力反擊。敵人武器好,兵力多,敢死隊又被頂了回來。
李天佑氣急了,再一次組織戰士反擊。在反擊中,他右手和背部3處受傷,從城上跌落在尸體中,昏死過去。
戰士們不見連長,急忙派人尋找。通信員在尸體堆里找到了李天佑,連喊帶推,見他沒有一點反應,以為他犧牲了,哭喊著:“連長,連長……”
通信員把他背出陣地,放在通道安全處。許多人聽說李天佑死了,都跑來看他。通信員正在傷心,就見李天佑的手指頭微微地動了一下。
連長還活著,通信員又驚又喜,急忙招呼大家將李天佑送往野戰醫院救治。
傷愈歸隊后,李天佑由特務連連長升任58團副團長。不久,又被派到瑞金中央紅軍學校學習。
1933年,根據中革軍委對整編的統一規定,部隊一律實行“三三制”,即軍團下轄3個師,師轄3個團,團轄3個營,營轄3個連。尋淮洲率領的紅21軍與鄧小平、李明瑞、張云逸創建的紅7軍合編為紅3軍團第5師,尋淮洲任師長,下轄第13、14、15團3個團。李天佑被任命為13團團長,毛畢虎任團政委,盧紹武任團參謀長。
6月,李天佑和毛畢虎率13團隨師行動,翻越武夷山,進入福建執行東征任務。
東征福建第一戰是從圍攻寧化縣的泉上土堡開始的。泉上地扼寧化、清流、歸化3縣咽喉要道,是寧化北部重鎮,繞鎮的土堡墻高二丈半、厚約二丈,易守難攻。守敵是福建地方軍閥盧興邦師307團和周圍4個縣的地主武裝,共4000余人。泉上堡東邊的歸化城還有敵人一個營,如果敵人在我攻城部隊進行土工作業實施爆破時出擊,對我威脅很大。要順利攻城,必須先端掉歸化城。
在圍攻寧化泉上土堡的戰斗中,李天佑率領全團勇猛東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了寧化城,殲敵一個營,為部隊攻克泉上土堡創造了條件。
芹山一戰,13團與國民黨19軍第61師366團遭遇。第61師366團是19軍最精銳、最有戰斗力的一個團,從來沒有打過敗仗。李天佑毫不怯戰,居然在運動戰中將366團吞了下去,創造了紅軍一個團殲敵一個團的戰績。
戰斗結束后,特授給團長李天佑一枚三等紅星獎章,授予13團“英雄模范團”錦旗。從不輕易表揚人的軍團長彭德懷把19歲的團長李天佑拉到身邊,拍著他的肩膀,說:“天佑,好樣的,以后繼續好好干!”
1934年1月,李天佑升任3軍團5師師長。這時,第5次反“圍剿”作戰正在激烈地進行。
這次敵人采用“持久戰”、“碉堡推進,步步為營”的新戰略,在政治上推行“保甲制”和“連坐法”,實行鎮壓與誘騙相結合的政策;在經濟上實行嚴密封鎖等一系列對付紅軍的措施。
中央蘇區“左”傾錯誤的領導人排斥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否定紅軍過去對敵斗爭的正確做法和成功的經驗,堅持他們“左”的一套。紅軍廣大指戰員,覺得仗越打越難打。
高虎腦和王土寨是國民黨部隊從廣昌到石城的必經之地。為了阻止敵人,上級命令李天佑率領紅5師正面阻擊敵人。李天佑,率5師駐守在5軍團與4師之間,5師13團負責防衛石城的高虎腦及半橋北端陣地;14團在上坪東端,為第二梯隊;15團在高虎腦南端為預備隊。
戰斗打響后,漫山遍野都是穿黃皮的國民黨兵。為了奪取高虎腦制高點,國民黨拉出整整3個師的兵力。國民黨幾個營、幾個團的發動集團沖鋒,但紅5師像釘子一樣牢牢地扎進這片土地。首當其沖的紅13團3營打得彈盡糧絕。
前線吃緊,李天佑親自趕到前線陣地指揮戰斗。陣地早已是一片廢墟,工事大都已經被敵軍猛烈的炮火摧垮,沒倒塌的工事只剩下幾堵空墻。陣地上到處都是尸體,戰士們時刻準備迎接敵人新一輪的攻擊。
突然,一發炮彈飛來,“轟”地一聲,李天佑手中的望遠鏡跌落在地上,巨大的氣浪將他震翻在地。警衛員一把拉住他,勸他先回指揮所。李天佑一擺手,說:“大家都是娘生的,我要進指揮所,同志們怎么辦?”
在高虎腦與敵人血戰中,李天佑指揮部隊連續打了3天4夜,沒有合過眼。他和政委堅持輪流指揮部隊戰斗,輪流下到連隊了解情況、檢查工事,組織優秀射手專打敵指揮官,隨時向前沿補充人員和彈藥,派人向前沿送水送飯……
面對紅軍戰士的頑強抗擊,敵人只攻下3000米水平距離的山地,卻付出了3000人的慘重代價,敵精銳第89師喪失戰斗力,不得不退出戰斗。
盡管紅軍殺傷敵五六千人,但紅軍損失慘重。到瑞金集結時,李天佑領導的5師有的營僅剩十幾個人。
四、戰板垣伏擊告捷
抗日戰爭爆發后,李天佑率領的紅4師編為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李天佑被任命為團長,并率部赴三原集結待命。
云陽鎮召開誓師大會后,李天佑奉命率686團在老爺廟附近設伏打擊日軍。
9月23日黃昏,經過連續的急行軍,686團趕到距平型關大約15公里的冉莊駐扎下來。這是與日軍交鋒的第一仗,大家情緒高昂,都寫了決心書、挑戰書,發誓一定要給小鬼子一點顏色看看,有的戰士更是寫了遺書。
25日零時,各團向預定設伏地開進。夜靜更深,盡管是夜間,行動也要隱蔽,各團選擇走羊腸小道。沒想到,走著,走著,月黑風起,不久便下起了大雨,洪水橫流。部隊沒有雨具,戰士們就像從溝里鉆出來一樣。為了按時趕到陣地,戰士們在崎嶇、濕滑的山路上奮力前進,不顧一切地疾進!
面前的一條山溪眼看著成了湍急咆哮的河流。為了安全過河,李天佑和楊勇觀察了涉水點后,要求大家把槍和子彈掛在脖子上,手拉手的過河。
經過艱苦的行軍,部隊按時趕到預定的山溝隱蔽待命。為了不暴露目標,李天佑下令不得走動和生火,戰士們身上濕淋淋的衣服全靠體溫焐干。
李天佑和楊勇伏在一個山坡上,四處觀望,不放過任何敵情。地勢狹長,公路對面山高坡陡,很難爬上去,李天佑這面山低坡小,便于隱蔽。
楊勇心情大好,這可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夠小鬼子喝一壺的。
兩人一商量,李天佑作了布置:687團在東側,685團在西側,單等敵人上鉤。只要軍號一響,687團折頭砍尾,685團攔腰狠切,將鬼子切成三截。老爺廟目標太顯眼,不能提前埋伏,只能在戰斗打響后快速地搶占。
太陽升起丈把高的時候,山溝里傳來了汽車的轟鳴聲,隨著聲音越來越大,只聽到有人小聲地說了句:“快看,來了!”
大伙往遠處望去,隱約地看到100余輛汽車開來了。汽車越來越近,載著日軍和物資的車隊在前面,200多輛大車和騾馬炮隊在后面,接著而來的是騎兵。車鳴馬嘶,忘乎所以,如入無人之境。車隊越來越近,日本兵身披大衣,頭戴鋼盔,斜背著大槍,嘰里呱啦的,十分驕橫。
戰士們緊握手中的武器,瞪大了眼睛,等著攻擊的命令。蹲在溝里的戰士仰著頭,生怕聽不到攻擊信號。
在戰士們的急切等待中,位于石灰溝南山頭的師指揮部終于發出了攻擊敵人的信號。頓時吼聲四起,殺聲震天。槍聲、手榴彈聲、迫擊炮聲,響遍了山崗。各種武器一齊向敵人開火。
日軍死傷一片,沖鋒號響起,指戰員們從山坡上,樹叢里、公路旁、山谷里殺向公路上的日軍。
日軍沒有想到中了埋伏,到處是槍林彈雨,到處是硝煙滾滾。日軍士兵哇啦亂叫,東奔西跑,人慌馬驚,亂了方寸。
日軍板垣師團到底是經過嚴格訓練的部隊,知道中了埋伏后,立即組織部隊一面利用汽車,溝坎頑抗;一面指揮一部分人搶占老爺廟的高地。
李天佑早有防備,立即命令3營不惜一切代價搶先拿下老爺廟陣地。
“保證完成任務!”3營周海濱營長不僅回答堅決,而且動作十分迅速,領著部隊飛快地沖出去了。
“老李,你在這里指揮,我跟3營一起去!”楊勇還沒等李天佑的回答,拔腿就向3營沖去。
山溝里炮聲隆隆,硝煙彌漫,殺聲震天。3營官兵迅速地穿行在槍林彈雨中,越過山溝,沖向公路,既不與公路上的敵人戀戰,也不撿日軍丟下的好武器,只顧往老爺廟沖。部隊沖到老爺廟附近就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格斗,只見槍托飛舞,刀光閃閃,殺聲震耳。
八路軍戰士第一次與日軍面對面交手,面對強敵,毫不畏懼,都以一當十,奮勇廝殺。
“媽的,日軍也是肉長的,一捅就噴血,再捅就完命!”一位山東戰士一邊怒吼,一邊將手中的大刀舞出一團刀花。
3營向老爺廟沖擊,李天佑命令12連副連長王培根帶領一個排搶占東面公路拐彎路旁的一座土地廟。只要控制了有利地形,后面跟進的日軍大車隊就得全部堵在這里。
王培根趕到土地廟,石頭一推,火力一封,截住了大車的去路,又將最后的大車炸癱,日軍80多輛的車隊頓時動彈不得。日軍士兵嘰里呱啦,牙齦上火,卻是毫無辦法,只能倉促應戰。
686團的戰士們越打越勇,擊斃、捅死了一大批敵人,余敵棄甲丟械,退回到停放汽車處,有的憑借汽車作掩護,有的躲在車下保命。
看到這種情況,日軍指揮官醒悟過來,趕緊指揮士兵爭奪老爺廟制髙點。敵人拼死向山頭反擊,以幾十人、百余人、幾百人連續發起沖鋒,企圖奪取陣地,敵人的大炮、快速騎兵也因此派不上用場。看著穿著皮鞋的鬼子兵亂七八糟成群向上爬,制髙點上的戰士們很沉得住氣。等他們爬得上氣不接下氣、貼近制高點時,才一齊開槍。敵人剛沖上來,就被打垮下去。
在指揮戰斗中,楊勇突然被敵人擊中左臂,倒在了地上,他奮力想爬起來,可是手怎么也使不上勁。李天佑得知楊勇負傷后十分關心,指示人去把他救下陣地。楊勇堅持負傷不下火線。
日軍不斷增多,3營傷亡很大,9連干部大多數犧牲了,全連剩下的人也不多了。
李天佑詢問3營營長周海濱:“你們怎么樣?還能打嗎?”
“保證完成任務!”周海濱的回答堅決有力。
戰斗到下午1時,687團攻過來了,兩面夾擊日軍,辛莊至老爺廟之間的日軍很快被殲滅在山谷里。
經過一天的激戰,好幾里長的公路上血跡斑斑,躺著1000多具血肉模糊的敵人尸體。日軍的戰馬、大車、汽車、大炮等各種軍用物資遍地狼藉。日軍板垣師團第21旅團,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師教導大隊隊長彭明治率領學員和老鄉打掃戰場,干了兩天也沒有把東西搬完。據統計,擊毀日軍汽車100多輛,繳獲野炮1門,炮彈2000多發,機槍20多挺,步槍1000多支,擲彈筒20多個,戰馬50多匹,軍用物資無數,單是軍大衣就夠全師每人一件。八路軍參戰部隊也付出了傷亡1000余人的代價。
平型關大戰的勝利是八路軍出師華北前線打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中國抗戰以來的一個大勝仗,打破了日軍鼓吹的“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振奮了全國抗日軍民的勇氣,暫時穩定了華北國民黨部隊潰敗的局面,增強了抗日勝利信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
平型關大捷的消息傳遍全國。蔣介石聞訊大喜,當即發出賀電:“25日一戰,殲敵如麻,足徵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衛立煌喟然長嘆:“老六團果然名不虛傳,如果國軍都能如此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戰爭態勢何以至此!”
1938年2月,李天佑任343旅代理旅長,轉戰呂梁山地區,參與開辟冀西南抗日根據地。5月,赴延安治病。由于戰斗頻繁,經常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由于延安醫療條件差,組織上把他送去莫斯科治療,然后學習。他于1939年6月到達莫斯科,治療3個月的病之后,進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1年8月,蘇德戰爭爆發,形勢緊張,李天佑奉命回國。抵烏蘭巴托后,因交通受阻,一路輾轉,到1944年3月才返回延安。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后隨大部隊到了冀魯豫邊區待命。
五、戰四平威驚明仁
1947年4月,李天佑調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司令員。
三下江南和四保臨江的戰斗后,東北民主聯軍有效地打擊和削弱了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迫使國民黨軍停止了戰略性進攻,東北戰局發生了有利于東北民主聯軍的巨大變化。隨著形勢的好轉,東北民主聯軍從戰略防御逐步轉入戰略進攻。
國民黨在東北連敗,長春、四平成了孤島。四平是國民黨遼北首府、東北東部的交通中心,又是進入北滿的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機不可失,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命令李天佑和萬毅指揮1縱、7縱和6縱第17師組成的攻城部隊堅決拿下四平。
四平果然是塊險地。東北郊山巒重疊,西南郊河道縱橫,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國民黨軍在城外構筑了數千個碉堡,挖了數十條交通壕。外壕寬和深3米左右,溝底設置木樁和絆索,溝外有數道鐵絲網,還有鹿砦等。四平城筑起了高厚的城堡,內有輕重武器射擊孔,并有縱深設施。交通要點、主攻方向與容易受到攻擊的地方均埋了地雷和手拉索雷。城內工事以軍指揮部為核心陣地,以各部據守點為支線,環繞四平城構筑,城防工事相互連通。核心工事內有溝蓋、交通壕、射擊孔、瞭望臺等設備。軍指揮所周圍布了幾道鐵絲網、拒馬、鹿砦等障礙物。陣地內設有幾處指揮所、彈藥器材儲存處,還有專門的發電設備。
工事堅固,守城的部隊也不少。守城部隊除了第71軍和第13軍的一個師,還有保安和民團等地方部隊,共達35000余人。第71軍陳明仁軍長信心滿棚,說:“我們有鋼鐵般的核心陣地和堅固的外圍為工事,四平是萬無一失的。”國民黨中央社記者們參觀后,大發感慨:“四平固若金湯,加上國軍訓練有素,共軍難越雷池一步,只能望城興嘆!”
看過地形后,李天佑和萬毅率領攻打四平的部隊于6月8日包圍了四平城。
經過一陣戰前準備,至11日,攻城部隊已掃清了外圍據點,攻占了敵人的飛機場。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陳明仁知道只要將攻城部隊指揮所一網打盡,攻城就成了一句空話。于是,他從長春請來幾十架飛機,試圖來一場斬首行動。
國民黨飛機在空中偵察、轟炸,不放過一絲可疑的地段。可是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天佑居然把自己的指揮所放在四平城外300來米的土坡的柳叢中。
來而不往非君子,4月14日,李天佑發出總攻命令:首先殲滅鐵路以西的敵人,再殲鐵路以東的敵人,等炮擊后,集中兵力以西南為主要突擊進攻方向。
入夜,戰斗非常激烈。李天佑指揮部隊發起4次猛攻。戰士們英勇頑強,猛打猛沖,攻占了離市區兩公里以外十公里以內的全部村莊,控制了外圍陣地。
為了向縱深擴展,李天佑一面調入兵力加強攻勢,一面要求炮兵全力支援。炮兵副司令員匡裕民滿臉急色,說,“我們的炮彈不多,只用大車運炮彈遠遠滿足不了需要!”
李天佑一聽,急了:“這怎么行,現在步兵正需要炮兵的支援。”他立即抓起電話聽筒通知運輸部門:“抓緊運送炮彈,不睡覺也得不停地運!”
炮彈到手后,匡裕民指揮炮兵向四平陣地發射了千余發炮彈,一時間城內四處火起。受到重創,第71軍陳明仁卻毫不氣餒,致電杜聿明長官:“14日夜,共軍集結主力,猛撲四平,自晚至晨,炮火轟鳴不停,職已激勵士氣,以成功成仁之精神,保衛四平,不負軍座之厚望。”
陳明仁這次可以說了拼了老命,日夜督戰,命令部隊誓死抵抗、和共軍血拼到底。
國民黨軍拼死頑抗,民主聯軍的炮彈卻不能及時、充足到位。由于沒有炮兵的支援,沖進城內的少數部隊損失很大,幾乎全部壯烈犧牲。
共軍受挫,國民黨就此大造輿論,說什么“四平守軍英雄作戰,完全消滅城內殘余共軍”。得知消息后,蔣介石立即派飛機空投了大量慰問品,為四平守軍撐腰打氣。
局勢不妙,李天佑又得到情報:城內敵人有近4萬人,比戰前估計的多出一倍。
堅持打下去,這塊骨頭實在不好啃;放棄,不僅助長敵人的囂張氣焰,更亂了軍心。思前想后一番,李天佑把桌子一擂:6縱17師上。李天佑一貫善于使用預備隊。每次作戰,他都盡力保存相當數量的預備隊,不到關鍵時刻決不動用。要全殲守敵,盡快攻占四平全市,預備隊該派上去了。
6縱17師是預備隊,預備隊一上,李天佑再無可用之兵。
6縱17師這支生力軍果然不同凡響,采用連續爆破,炸塌了國民黨不少碉堡、火力支撐點,直接摧毀了國民黨軍71軍軍部,并活捉了陳明仁的弟弟、特務團團長陳明信。
陳明仁慌了手腳,率71軍軍部人員龜縮到鐵路以東地區負隅頑抗。回過神來,陳明仁多次組織反擊,卻屢遭失敗,便采取了守勢。
東北聯軍7縱隊從西北方向突破了敵人的防線,殲滅了敵保安團第4連,攻占了鐵路大樓,攻進了國民黨省政府大院。部隊從鐵道橋以南地區很快突破到鐵道以東,與敵人展開激烈的爭奪戰。
雙方進入膠著狀態,到處都是炮彈、手榴彈爆炸聲,硝煙滾滾,烈火熊熊。鐵路以東地區打得更猛烈了,雙方死亡的尸體遍地狼藉,慘不忍睹。
爭奪最激烈時,國民黨軍兩三分鐘就出動飛機對民主聯軍陣地狂轟濫炸。聯軍攻下一個據點,國民黨軍飛機就輪番轟炸。敵人夜里失去的陣地,白天他們用飛機、大炮轟炸后又奪了回去。陣地是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短兵交手,廝殺,傷亡,減員。戰斗的激烈程度卻沒有減弱。
李天佑指揮部隊以頑強的攻勢,密集的火力,以及成批的炸藥包,接連沖鋒,以排山倒海之勢,使敵人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正如國民黨中央社記者所描述的:“中共以數十人一隊之數百個沖鋒隊,用波浪式攻勢,前仆后繼,踏尸猛沖,尸體堆積如山……”
在民主聯軍的連續攻擊下,陳明仁把自己的衛隊也頂了上去。聯軍很快攻占了四平市五分之三的地區。陳明仁的警衛團戰死五分之四,10名連長活著的僅剩4人。面臨滅頂之災的陳明仁接連向蔣介石和杜聿明呼救求援。
蔣介石焦頭爛額,坐立不安。他給杜聿明發了一份限令電:限他6月30日以前,必須解四平之圍。
四平城雙方戰斗在巷內展開,爭奪得更加激烈。雙方打急了,打瘋了,打紅了眼。聯軍攻城部隊到處遇到碉堡、樓房、工事以及從街壘里射出的交叉火力。戰斗集中地區的每一座房子內、每一條街巷中都留下不少雙方流血負傷者和大批的尸體。敵人調整了部署,集中兵力、火力,利用有利掩體,給攻擊的聯軍部隊造成很大傷亡。
黃昏后,四平市內的上空燃燒彈、照明彈、發光彈以及燃燒的建筑物,將戰場照得如同白天。
槍聲、炮聲、手榴彈聲和喊殺聲此起彼伏,震蕩著整個四平上空。經過連續夜以繼日的浴血奮戰,解放軍摧毀了敵人無數的堅固工事和成群的地堡,使敵人步空聯合防御體系陷入癱瘓,殲滅了國民黨軍71軍軍部,暫3師全部,以及87師和54師大部,還殲滅了軍直屬炮兵團、特務團、保安團等部,擊斃敵軍副參謀長以下官兵萬余人,俘敵71軍團長以下官兵6000余人。
正當陳明仁殘部即將徹底被消滅的時刻,敵人增援的4個軍全速向四平開進。民主聯軍司令部發現敵情變化,立即命令李天佑、萬毅停止攻城,撤出戰斗。
四平攻堅戰后,在李天佑的直接指導下,1縱隊總結出9條攻堅戰的經驗教訓,并由他親自向總部寫了報告。
在報告中,李天佑主動承擔了四平攻堅未克的責任,認為在連續勝利的情況下,部隊產生了輕敵思想,因而對敵情的判斷不準確,過高估計了敵人的困難和不利方面,未估計敵人的有利條件;其次,由于是第一次進行大規模攻堅戰,缺乏經驗,在總攻時間、突擊方向、肅清外圍、巷戰、防空、物資保障等方面都有考慮欠妥之處,并提出四平攻堅戰中創造的并肩突擊戰法、連續爆破法、“四組一隊”等實戰經驗。
讀了這個總結報告,林彪眼睛頓時一亮,很快從李天佑的報告內容中進一步提煉出攻堅戰斗中“四快一慢”的戰術思想。
六、破耀湘重拳雙出
錦州戰爭結束后,蔣介石判斷東北野戰軍傷亡大、物資消耗過多,于是下令廖耀湘率部經黑山、大虎山南下收復錦州,然后掩護沈陽守軍經北寧路撤入關內。
根據敵人的動向,東北野戰軍首長向中央軍委建議以誘敵深入的方針,在遼西的新立屯、黑山、溝邦子地區伏擊敵人,打個殲滅戰,消滅總退卻的敵人。這是一著妙棋,中央軍委很快予以批準。
野戰軍司令部令錦州地區的李天佑領導的1縱主力和3、7、8、9縱與6縱一部立即隱蔽地向新立屯、大虎山、黑山方向急進,采取攔住頭、拖住尾、夾擊中間、分割包圍的戰法殲滅廖耀湘兵團。李天佑的1縱第3師和10縱則撤至黑山、大虎山地區,構筑工事,阻撓敵人前進,以爭取時間,等主力部隊趕到,圍殲敵人。
李天佑于21日率部向東疾進,參加殲滅廖耀湘兵團的遼西會戰。因為部隊接到通知比較突然,要求比較急,官兵們不顧一切疲勞,克服一切困難,晝夜兼程,勇猛推進。在政治思想方面,一面行軍,一面進行思想動員和組織整頓,教育補充連隊戰士。
李天佑命令3師直插黑山以東,先敵到達陣地,做好伏擊準備。
23日,敵先頭部隊帶著清一色的美式裝備逼近黑山。擔任守黑山陣地的10縱和1縱3師要阻擊國民黨軍6個軍的進攻。
在飛機、大炮的猛烈轟炸和襲擊下,國民黨軍進行了車輪戰般的集團性沖擊。10縱和1縱3師官兵浴血奮戰5個晝夜,阻擊了廖耀湘兵團通過,并將其阻困在黑山地區。廖耀湘獲悉東北野戰軍主力已于26日趕到,立即令其各軍分別向沈陽方向撤退,但為時已晚。東北野戰軍各路縱隊由西向東、由南向北,將廖耀湘兵團圍困在狹長的120平方公里的地區內。
李天佑命令3師師長劉賢權率3師立即從黑山以東插過去打亂敵人的陣腳,又命1師跑步前進從右邊切斷敵人退路,并指定2師出擊南逃的敵人,大聲喊道:“絕不能讓敵人逃跑了!”
戰士們見司令員斗志昂揚,頓時產生了一股巨大的如潮水般的力量,勇猛地沖擊,以火力阻住了敵人的逃跑。
全縱隊指戰員全線出擊,勇猛沖殺,大膽插入敵陣中,分割圍殲,消滅敢于頑抗的敵人。
炮聲震天,到處都響起了追殲敵人的槍聲、喊殺聲。在各縱隊四面猛攻下,國民黨軍慌了手腳,如鳥獸散,望風而逃,東竄西奔,聽到東面有炮聲,就向西逃,聽到西面有喊殺聲,就向東跑。互相踩傷、碰傷、擠傷的不少。只要解放軍一沖擊就繳槍,一喊殺就舉起手。少數頑抗者,立即被擊斃!許多人看到頑固抵抗者的下場,禁不住地舉起了想活命的手。
各部隊展開了抓俘虜競賽,機關干部、炊事員、民工都在抓俘虜。敵人放下的武器堆積如山。抓住的俘虜,到處都排成了長隊。
李天佑后來在回憶當時的場景時寫道:“10月的遼西平原到處響起了勝利追擊敵人的號聲。指戰員們忘卻了疲勞、寒冷、饑餓、傷痛,哪里有槍聲,就沖向哪里。”
“在我大軍四面猛打猛沖下,敵人失去指揮和控制,潰不成軍,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東竄西奔。我軍東面炮擊,敵人就向西逃;西面槍響,又向東奔,甚至自己亂撞亂碰,弄得人仰馬翻,東歪西倒。只要我軍一打就繳槍,甚至一喊也繳槍。遺棄的汽車、大炮、槍亥、輜重,遍地都是。戰士們橫沖直撞,大抓俘虜。有槍的拿槍、沒槍的拿棍子,機關干部、宣傳員、炊事員還有民工,都沖上去抓俘虜。有的部隊來不及抓俘虜,只在地上插上兩根棍子當大門,向混亂的敵人宣布‘凡是從這門里過去,放下武器,就算解放了!’敵人乖乖地從‘門’里過去,武器堆積成山。”
經過兩天的圍殲,廖耀湘兵團近10萬人,全軍覆沒。廖耀湘也當了俘虜。
廖耀湘兵團被殲后,李天佑又奉命率部發揚不怕艱苦、連續作戰的精神,以每小時七八公里的速度,向沈陽挺進,參加解放沈陽的戰役。
李天佑指揮1縱3師在東進途中,協同2縱攻下新民,沿途殲滅逃敵,晝夜兼程向沈陽開進。
在行軍途中,大家得知圍困長春的部隊已挺進沈陽近郊的消息后非常高興,更加加快了行軍速度。
劉賢權帶領3師于31日下午4時多趕到沈陽西郊時,兄弟部隊正在東、南、北郊與敵激戰。
劉賢權向李天佑請戰,要求部隊投入戰斗。
李天佑指示部隊先停下來做戰前準備,自己帶領作戰人員看地形。
李天佑到了陣地,站在高處一看:前面鐵西區是敵人主要防區,構筑了各類縱橫交錯的永久性工事。這時,對如何使用兵力,他心里有了底數。
黃昏時,3師師長劉賢權按李天佑的命令用第8、第9兩個團投入了戰斗,連續攻下了敵人的碉堡群,為主力部隊進入市區打開了通道。
11月1日拂曉,1縱、2縱由西、西北;12縱由南,各獨立師由東、北等幾個方向,對沈陽發起了總攻。經過炮擊,沖鋒,很快突破了第二道防線,敵我雙方展開了巷戰。
一陣猛沖、猛打后,敵人成了驚弓之鳥。野戰軍各縱隊乘勝向縱深發展,越打越勇!
深夜,1縱3師占領敵東北“剿總”大樓,打到了敵人指揮中心。這時,敵人已無力抵抗,紛紛繳械投降。沈陽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