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長江三峽——歷史文化的長廊
- 一生要去的中國100個地方
- 黃峻菠
- 2084字
- 2021-12-30 15:47:07
長江三峽不僅是一個有著優(yōu)美壯麗自然風光的大峽谷,而且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大峽谷,因此人們常稱呼它為“歷史文化的長廊”。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大峽谷能夠有它那樣深厚的歷史文明的積淀,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長江三峽成為了舉世聞名的旅游區(qū),也是這個原因使得長江三峽成為了世界各地愛好旅游的人魂牽夢繞的地方。
三峽概況
長江三峽位于長江上游,西起四川奉節(jié)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南津關(guān),全長192公里,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以及三座峽之間的香溪寬谷和大寧河寬谷組成。其中,東段的西陵峽長約75公里,多險灘急流,有燈影峽、青灘、牛肝馬肺峽、兵書寶劍峽等名勝;中段的巫峽長約42公里,兩岸的巫山十二峰,以其秀麗多姿聞名于世;西段的瞿塘峽長約8公里,此段有“天下雄”之稱的夔門、三國劉備托孤的白帝城、風箱峽的古代巴人懸棺等。
行程參考
游覽三峽,大多選擇水路。
直接在重慶坐輪船,順江而下到達湖北宜昌,行程如下:
①重慶到奉節(jié)段:這一段會經(jīng)過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云陽張飛廟。
②奉節(jié)到巫山段:在奉節(jié)停留一天后,一早坐船離開,途經(jīng)瞿塘峽和夔門。
③巫山到宜昌段:這一段會經(jīng)過巫峽和西陵峽。經(jīng)過一天多行程就可以到達宜昌,去參觀葛洲壩水利工程。
沿途風光
瞿塘峽
瞿塘峽又叫做夔峽,它西起四川奉節(jié)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zhèn),全長8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狹窄、距離最短的一個峽。
在“峽分山對立,江合水爭流”的瞿塘峽中,有著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景點,其中又以白帝城和夔門最為出名。白帝城位于瞿塘峽西口北側(cè),迄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西漢末年,公孫述稱雄巴蜀,在“白龍獻瑞”的地方筑城,取名為“白帝城”。據(jù)說,劉備還曾經(jīng)在白帝城向諸葛亮托孤。因此,現(xiàn)在人們一說到白帝城,想到的就是劉備和諸葛亮,卻忽視了公孫述與白帝城的關(guān)系。
夔門自古就有著“夔門天下雄”的美稱,它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夔門是出入四川的門戶,四川人都知道這句話:“川人欲成大事,必先出夔門。”夔門的兩旁聳立著赤甲山和白鹽山,在這兩座山之間是一個上百米寬的峽谷,有人用“崖似雙屏合,天如匹練開”的詩句來形容它的壯麗景觀。在陽光照耀下,這兩座山峰威武異常。
巫峽
巫峽西起四川省巫山縣的大寧河口,東至湖北省巴東縣的官渡口,全長42公里,是三峽中最整齊一段峽谷。
有人寫詩說:“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的確如此,游覽三峽到了這里,游人們的心中掛念的就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如同屏風一樣矗立在長江兩岸的巫山十二峰,奇異無比。巫山十二峰平均分布在巫峽南北兩岸,江北依次為集仙、松巒、望霞、朝云、圣泉、登龍六峰;江南依次為翠屏、聚鶴、飛鳳、凈壇、起云、上升六峰。由于峽中水氣十足,加上山高水深,濕氣難散,因此十二峰常常云遮霧繞、神秘怪異。
大寧河的一大奇觀是所謂的巴人懸棺。三峽到了巫山龍門峽至巫溪荊竹峽這段,游客就可以看到許多黑色棺木高懸在千仞峭壁間。據(jù)統(tǒng)計,大寧河現(xiàn)存以及放過棺材的巖穴一共有108個。為什么遠古的人們要將重達千斤的棺木放到巖穴中呢?他們又是用什么方式巖葬自己的親人的呢?這些千古之謎多年來一直都沒有找到準確的答案。
西陵峽
西陵峽東起宜昌南津關(guān),西至秭歸香溪河口,長75公里,是三峽中最長的峽谷。
西陵峽的景點主要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兵書寶劍峽)。這段峽谷的兩岸峭壁如削,河道中密布暗礁,十分危險。
青灘又叫“新灘”,是三峽中枯水期落差最大的險灘。這里由于崩巖阻塞,導致河床水位下跌,幾百米的青灘落差竟有8米,輪船走到這里,就如同離弦之劍,迅猛異常。
崆嶺灘是一個洪水險灘,這里暗礁密布,著名的礁石便是“二十四珠”。其中,名叫“大珠”的礁石長220米,寬40多米,高15米,高高地露出水面。船行至此處,必須對準刻有“對我來”三字的崖壁直駛,不然就會觸礁沉船。因此,該地才有“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guān)”的民謠。
燈影峽得名與那里的四塊奇石有關(guān):它們酷似取經(jīng)歸來的唐僧師徒四人——手搭涼篷的孫悟空;搖搖晃晃的豬八戒;肩挑經(jīng)卷的沙和尚;安坐馬背緩行的唐僧。每當夕陽西下照到石頭上,遠望去就像中國民間皮影戲中的人物影像,所以這段峽谷就被叫做了燈影峽。
黃牛峽也得名于幾塊奇石。在黃牛峽南岸的山巖上有一個酷似“黑人”的石頭;在“黑人”的不遠處有一塊黃色巨石,形似黃牛,因此被叫做“黃牛”。這兩塊奇石人們合稱為“黑人牽黃牛”,黃牛峽也因之而得名。
牛肝馬肺峽位于嶺灘上游的長江北岸,那里的河灘上有著千奇百怪的許多巖石,其中有幾片重疊下垂的黃褐色巖石,有的形同牛肝,有的酷似馬肺,連起來就稱作“牛肝馬肺”。現(xiàn)在,峽谷中的牛肝石完好如故,而馬肺石在清光緒26年(1900年)被侵入西陵峽的英帝國軍艦炮轟掉了下半部。
兵書寶劍峽位于青灘與香溪之間,因為峽谷北岸峭壁上的兩塊奇石而得名。其中一塊叫做“兵書石”,它藏在一個穴內(nèi),如同橫疊著的書卷,其名字就源于此;在“兵書石”的右下方,有一根上粗下尖的石柱,遠望去就像一柄寶劍,因此叫做“寶劍石”。關(guān)于“兵書寶劍”還有一個歷史傳說:諸葛亮料定死期將至,于是就把用兵經(jīng)驗寫成兵書,連同一柄寶劍擱置在絕壁上,留待后世賢才取出,以富國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