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填報志愿技巧
- 一生要掌握的100種生活技能
- 碧泠
- 1314字
- 2021-12-30 15:47:31
高考結束了,考生面臨的下一個問題是如何填報志愿。如果選不準,那就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因而,填寫志愿是個風險很大的博弈過程。
(1)如何估計自己
一般來說,臨高考前的最近3次模擬考試的平均成績可以看作考生的基本實力,以此估計自己在班上、在學校的排列名次。考慮本校近3年的錄取率各多少,取3年之平均數,再考慮本屆考生的教學質量與上屆相比有無明顯的波動,通過比較就可以知道自己可能處于哪一個錄取分數段上。
例如,A同學的近3次模擬考試平均成績在學校排名為30/200,即在全校200名考生中排名第30位。本校近3年的平均錄取率為本一為10%,本二為25%,專科為30%,則——
本一為10%解釋為10%的考生考上本一;
本一+本二35%解釋為35%的考生上本二;
本一+本二+專科65%解釋為65%的考生上專科以上。
而A同學排名第30位,即(30/200)×100%=15%,說明A同學上本一的可能性不大(10%<15%),而上本二的競爭力很強(15%<35%)。
以上的數字測算基于外界因素不變,事實上還需要考慮變化的外界因素有:當年當地招生數與往年的招生數相比如何,臨場發揮對考試成績的影響如何,本校本屆考生的教學質量與往屆考生相比如何。最后根據實情適當放大或縮小數據。
再考慮你感興趣的學校,將這些學校近3年在當地錄取分數取平均數,就可以估計出你自己上這些學校的“勝算”有多少。同樣,需要考慮這些學校在當地當年的招生數與往年招生數的變化,以確定放大或縮小的系數。
(2)如何估計別人
填志愿只顧自己的成績和意愿還不行,還需考慮別人的分數和想法,以免造成“塞車”,即使你的考分上了該校錄取分數線,也有可能落選。例如,某校在某地招生50人,而填了該校志愿且上線的考生有80人,那么有30人落選是無疑的。
正確估計別人,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①某校在該地區去年的錄取分數偏高的話,今年就會有所回落。實際上,大多數學校歷年的錄取分數呈鋸齒形,所以,某校在當地招生形勢會與該校前兩年在當地的招生形勢相似,而不是與上年的形勢相似。
②社會上認為“熱門”的專業和學校,其報考人數會比較多,在報考這種熱門的學校和專業時應正確估量自己的實力,保守一點為好。
③大城市的學校其錄取分數線會高于偏遠地區學校的錄取分數線。
④招生人數特少的學校和專業,報考的人數會少,一般在某省或某地區招3人以下的學校和專業,不太會有人報考,估算得好的話,可能會出奇制勝。
⑤某校在當地的招生人數特多的話,報考的人也會更多,不妨和別的同學交流一下,以便知道別人是怎么想的。
(3)設計志愿表
①先確定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務必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確定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切勿望文生義。
②再確定學校。重點放在你最有可能被錄取的學校,參考(1),兼顧比你分數高和分數低的學校,盡可能多列出一些學校。分別指出各校的特點,分析各校的錄取形勢。將其分數由高到低排隊。
③權衡(1)和(2),作出自己的抉擇,寫好在草稿紙上,征求教師、家長、同學的意見。
④考慮服從與否。最好確保有學上,只要自己努力,路會越走越寬。
⑤正式填涂志愿卡,切勿馬虎大意。
技能小看板
填寫志愿時,切忌只填寫一個志愿,其他的志愿欄,只寫上服從,以為這樣可以優先錄取,殊不知高校錄取都是按照志愿進行的。沒有志愿,只能在有志愿的考生招不滿的情況下,才會被學校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