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書名: 重生之又呆又悍的女漢紙作者名: 張三姐本章字數: 2073字更新時間: 2014-08-16 00:13:46
無法否認,收養這個孩子也是他在后面推動的結果。他從來沒有多余的善心,即使這個孩子再如何的乖巧可愛,也不足以讓他允許姜家進入一個陌生人。
他的目的并不單純。
也許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他從小的夢想就是進入那個神秘的隊伍,他對自己嚴苛要求,不敢懈怠,就是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從不會懷疑自己進不去這個部隊,能否進去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他已經15歲,再過三年就可以去參軍。他和爸爸以后不在家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少,如果有個孩子,起碼媽媽會少些孤獨。爸爸不善言談,只會默默地把一切后續問題考慮到,然后去解決。在帶著這個妹妹回家前,爸爸就已經告知了爺爺,而爺爺的態度是模凌兩可,說是等他見到了孩子再做決定。
其實,爸爸又何嘗不是同樣的心思,媽媽太寂寞了。
姜家榮耀的背后是姜家女人的孤單和思念……
有言:“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十耄耋,百歲人仙。”
現如今,居住在四合院的老爺子已是六十有余七十不足。年輕時奮不顧身地在戰場上拼搏到了如今的一身軍裝。當年榮譽當年事,如今他所圖的也不過是家庭安康、兒孫滿堂。
大兒子入伍十年,尚未娶妻生子便死在了圍剿毒販的行動中。不欲小兒子步入后塵,早早地為他鋪就了一條政壇之路,不料孩子厭煩虛與委蛇勾心斗角,毅然決然地走上了他的老路。孫子一代,仍走著這條路。
每每陰雨天氣,老爺子的腰部和膝蓋便會疼痛難當。腰部是年輕時長途跋涉勞累過度留下的病根,而膝蓋疼痛是因為至今在骨縫中還卡著子彈。當年取不出來,依現在的醫學條件仍是取不出來,只能干生生地忍著。
即使這樣,他擔憂的還是子孫兩代。
他一把老骨頭了,還不知能活多長時間,他們老姜家子嗣單薄,大兒子的死,換來當政那位的一句承諾。可是那位在政二十年,四十入選,如今已六十歲,再過五年便是換屆的時間,不同政黨派系間的爭斗只會愈演愈烈。
小兒子為人說好聽點是剛正不阿,難聽點就是一塊只會領兵帶兵的榆木疙瘩,對那些詭計陰謀向來不屑一顧。有“岳飛”之風,但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卻也是個硬傷。
孫子一代只有一個孩子,比他爹來的通透。卻也只有十五歲,再過五年也僅僅只有二十歲,盡管聰慧早熟,也難以與那些老家伙并駕齊驅。
老姜家危險,前有狼,貪圖著姜家的產業;后有虎,欲頂替姜家而居上。
最有可能的便是他一走,便被那些背后里使陰的老家伙們一擁而上,狼吞虎噬之勢不是他這個年輕的孫能抵抗的了,到了那時,被降級剝官是小事,他唯恐的便是那句“斬草要除根”……
身處不同位,所思不同事。爬的越高,越要學會忍受高處的寒冷。
即使“高處不勝寒”,又怎能止步不前。哪怕有從高出墜落的危機,又豈能望而止步、踟躕不前。他們姜家人從來都不是孬種。
在搖搖晃晃中,果爾醒了過來,看見熟悉的溫柔眼神后,頭一歪,又睡了過去。
車緩緩地行駛至大院,車門打開,一陣寒氣撲面而來,果爾一個激靈,徹底地清醒了過來。
古舊庭院,脫色的木門,斑駁的墻面,濕潤的青苔……
果爾怯怯看著這位滿臉威嚴的老將軍,第一次面對如此強勢的氣場,她的靈魂從深處顫栗。在如此銳利的眼睛下,她無所遁形。
“爸!”美婦看到小家伙已經嚇的腿腳顫抖后,終不忍心地打斷了老爺子的刻意散發出來的氣場。
一將成名萬古枯,老將軍身上實質般的殺氣是歷史的刻痕,滄桑……悲涼……濃重……
果爾的童年趕上了那個年代的尾巴,戰亂后滿目瘡痍,貧窮饑餓隨處可見,但也心安。饑荒后的暴動,讓她早早地拿起了槍。
沒有時間練習,她用實戰練出了“百步穿楊神槍手”的稱號。即使如此,與老將軍比起來,依然是小巫見大巫,無可比擬。
美婦人站的筆直,緊緊地抱著果爾,身后有他的支持,她不怕。
美婦人知道,以他們老姜家現在的情況真的不適合再收養孩子。如果孩子是個好的,那么還可以論為美談,如果孩子出一點錯,敵對派系就會緊緊地抓住這一點的漏洞,以消弱姜家的實力。
這些她都明白……
她想的如此的清楚,理智上無數次地告訴自己,要冷靜地去分析。可在最后一刻,她還是沖動地收養了這個孩子。
看著孩子那雙熟悉的眼睛和燦爛的笑容,她的心里留下的不是后悔,而是慶幸。
她是一名大學導師,在重點期刊上發過很多的文章,可以選擇自己所帶的學生。而那個孩子便是被學校破格錄取的,錄取的原因眾人不知,猜測紛紛。
進入大學的都是正青春年華的18歲,而她僅僅十五歲,長的還沒有十歲的孩子高,這在一群學生中間格外的顯眼。
偶遇孩子的初中老師,才知曉,孩子剛出生就被遺棄在麥田,被一對老人撿到。孩子三歲,老人家雙雙去世。在那個轉亂紛飛的年代,孩子就這樣饑一頓飽一頓地吃著百家飯,穿著百家衣長大。
長年抗戰,終迎來勝利。
戰亂剛剛平息,大旱卻緊隨而至。村里鬧饑荒,村長卻偏偏虛報糧食產量的,上交了糧食,家里的余糧也變的不足以支撐溫飽,雖不足以餓死人,村里人也因長期的少食而面黃肌瘦,更何況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
孩子去山上吃樹根,去河里摸泥鰍。終于在扛過了戰亂的年代后,又闖過了饑荒的年代。
她很多此都感慨,孩子的生命力宛若雜草般旺盛,卻不想……
孩子長期的營養不良,身體的機能都沒有完全的發育,孩子總是喜歡用黑兮兮的眼睛盯著一個地方看,總是給人陰郁傻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