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3
- 元良月下
- 娜娜與可可
- 1860字
- 2021-12-30 23:53:10
忽必烈汗的金帳內,蒙古大臣和漢人大臣爭得不可開交。
“大汗,我族自古馬背上打天下,驍勇善戰,無往不勝,如今這天下的版圖,不可謂不宏大。皇祖鐵木真創下的豐功偉業,到了大汗您這里,千萬不能變了味道,讓世人恥笑!您是繼位的蒙古大汗,而不是繼承了漢人衣缽的皇帝!”蒙古大臣說。
“馬背上得來的天下,豈可馬背上治天下?皇祖鐵木真打到西方的多瑙河邊,卻因為無法管理廣袤的土地和分散的人口而向東撤退。打天下易,守天下難,為今之計,只有建立系統的行政系統,建立中央集權,實現統一管理。腐朽的南宋王朝節節敗退,如今百廢待興,急需推出一系列的新措施,整肅朝綱,安撫黎民百姓!”漢人大臣說。
“建立中央集權?笑話!兩個機構復雜的政治體,金國和宋國,都成了我蒙古鐵騎下的殘垣敗壁。那些系統的行政機構,都不過是用來層層盤剝老百姓的官僚,最終讓人民不堪賦稅,民不聊生。宋朝就是最好的例子!大汗,我們要保留皇祖鐵木真留下的千戶制,切不可本末倒置!大汗,切不可因聽多了漢人的《三綱五常》,讀多了《尚書》,《易經》而忘了我們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錚錚鐵骨!難道大汗也要建一座瑤池,成為那個歷史上縱欲享樂的皇帝嗎?一個漢人和尚,竟胡說八道,惑亂人心!”
“休得無禮!”大汗喝斥了蒙古國大臣,對著那個被成為和尚的漢人大臣說,“子聰法師,請你繼續說下去!”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我朝應順天應人,革故鼎新,制民恒產,鼓勵農桑,足食足兵,導之以德,齊之以禮。若是我們拿被當前的南宋腐朽的政權作為反面例證,從而否定建立帝制和中央集權的政治體系的必要性,無疑是刻舟求劍!如今我們已經取得大部分漢人農耕之地,再南下而去,必將吞并整個南宋疆域,如此幅員遼闊的土地和人口,若不能統一管理,必將重新回到藩王制,國將不國,天下將很快分崩離析!所以,當務之急,是盡快建立一套系統的行政法則,規范地方建制!“這個子聰法師說。
大汗看著雙方說的都有理,雙方互不相讓,有些心煩意亂。
他的汗位,是自稱忽必烈汗,按照傳統的蒙古文章法與諸藩王聯絡,據理力爭取得的。如今卻要全盤擯棄蒙古舊制,重新按照漢人的做法,開帝制,興漢法嗎?他有些舉棋不定。望著支持自己的這些忠勇的蒙古王子們,望著這些賢能的漢人幕僚們,忽必烈汗陷入了為難之中。
公元1260年仲春的燕京城,春風拂柳,萬物復蘇,氣候爽朗宜人,忽必烈的卻無心享受這美好的春日光景。
心煩意亂的他在行宮里一個人走著。
大病初愈的梁媛,走出了行宮的蒙古包,她緩緩邁著步子,抬頭看那熱烈的陽光。
他看見了她,那瘦弱纖細的身子,在溫和的春風里,似柔化成一縷輕煙,成為烈日下攝人心魂的光影。
她停住腳步,望著遠方的天空沉思。
他輕輕走近他,卻不想打擾她。
”繁花里,春日正盛,百鳥朝鳴,獸蟲伏圣;中統年,忽必烈至,高屋建瓴,雄韜武略。沒想到,我竟見證了歷史!陸同學,你在哪里啊?“她輕輕說出這句話,然后低下頭,看著蟋蟀從腳下的草叢跳過,她低下身子要去抓那只蟋蟀,因護著傷口而跌倒。
他趕緊去扶起她,等她站穩,隨即放開自己的手,他看著她蒼白清麗的臉,心生愛憐。
”大汗!“她行了個禮,低著頭,等著他說些什么。
”你在夸我?“忽必烈問。
”大汗受萬人敬仰,我也當是如此。“
”還未正式登基,眾臣們就你爭我吵,說個不停。我哪有你說的雄韜武略。我現在就是個煩惱的庸人!“他想了一下,又問,”你說的高屋建瓴,是什么意思?“
”大汗會為華夏的版圖建下豐功偉業,厚澤世代。“
”我對我的能力表示懷疑。你知道,蒙古的將領們,雖然忠誠于我,卻不免對我微詞頗多,因我身上缺少蒙人的英勇果敢而多了漢人的計謀詭譎。漢人的謀士們,也會擔心我只有蒙古人的窮兵黷武而沒有權衡大局的智慧。在取得了這個汗位之后,接下來要何去何從,我竟不得而知!“
”雙方各執一詞,必然都有偏頗,大汗是智慧過人的天之驕子,一定知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不如雙方的話,都各聽一半。“
”說來聽聽!“
”蒙古人怕的不過是以后失去兵權,漢人怕的不過是大汗將權力分散給藩王,不好管理。那么,就讓蒙古人繼續當兵,讓他們執掌兵權,成為國土的捍衛者,讓他們建立戰功和威名。而同時,大汗可以建立中央集權,將各地行政,經濟,文化,教育的設計權和調配權抓在大汗的手里。“
”如此,甚好!阿媛,你三言兩語,竟解了我心頭之惑。“
”大汗的智慧蓋天薄云,我只是講了我粗陋的一點想法。“
”阿媛,你終于康復了。我很欣慰。“
”謝大汗和夫人的照顧。“
”以后你要稱皇帝和皇后,阿媛,記住了。“忽必烈溫和地說,他想張開雙臂,把眼前的這個女子擁攬入懷,卻看到她深藏眼底的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