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言滿頭問號,猶豫過后,還是沒在秀氣青年的評論下進行回復,只敢點個贊。
畢竟對方評論下已有的幾條回復,風格同樣很有,嗯,藝術性!
顧言表示理解不能,自然也就不便加入。
略過三冠王的評論,其他的留言就正常了許多。
【從DILIDILI就關注了“顧言的二手小店”,當時就覺得你很靠譜很厲害,現(xiàn)在果然成了計算機大佬,希望繼續(xù)加油呀!】
哈,這是位老粉絲!
顧言趕緊給他同樣點了個贊,之后還寫下了表達謝意的回復。
【我是XX圍棋AI的技術員,真得太感謝顧大神幫我們家產(chǎn)品找到漏洞,相信我們公司未來會提供更加完美的服務。】
怎么感覺有點打廣告的意思。
刪就不刪了,贊也沒有。
再下一條。
【越來越期待你在《神之大腦》大區(qū)選拔賽上的表現(xiàn),給力啊,你可是我看好的總冠軍!】
這條留言是除了秀氣青年那一條,點贊最多的。
看來《神之大腦》那次海選舞臺,依然是給顧言帶來最多粉絲的事件。
從這一點看,他逐漸沒了最初興致的國民綜藝,其實能多露點臉還是非常意義的。
尤其今天聽完喻盈盈人設打造理論,顧言更是重新燃起了興趣。
大佬功成名就再去參加綜藝節(jié)目,那肯定問題多多,搞不好吸粉沒成,還暴露出不接地氣的黑點。
但他一個準大二學生,上這種國民綜藝卻是恰到好處。
正經(jīng)靠著企業(yè)做大,反過來投入資源打造“科技英雄”人設,再最終反哺企業(yè)發(fā)展,整個過程需求時間是偏長的。
而直接靠《神之大腦》獲取熱度,顯然是個駛入快車道的好辦法。
給這條評論也點了個贊。
接下來的留言顧言看著一目十行,沒再發(fā)現(xiàn)什么需要注意的內(nèi)容。
于是又轉回朋友圈。
這里的留言顯然中規(guī)中矩許多。
基本都是老師同學祝賀顧言成功過稿,鼓勵顧言再創(chuàng)佳績的類似說辭。
認真回了幾條重要人物的留言,比如老王,比如池正源,比如孫景,把全部的流程都搞定后。
顧言有些累,卻又很滿足。
只是篇登上A類國際學習會議的水文,就能引來這么多贊譽,要真成為科研大牛,對了,還有成功企業(yè)推出的“科技英雄”形象,自己每天得看到多少彩虹屁啊!
穩(wěn)住穩(wěn)住!
顧言趕緊把這種還沒影兒的景象甩出腦袋。
之后吃了早餐,留下一半給張述保溫著,他就腳步如風地朝圍棋社走去。
沒錯,雖然情節(jié)跌宕起伏堪稱歷屆之最的“工業(yè)杯”已經(jīng)閉幕,但顧言這幾天仍然會去圍棋社。
只是對弈的對象不再是應芷桐,而是換成了鄢立誠。
顧言也沒想到,鄢立誠的心是真夠誠,搞了半天還是賴上了他。
顧言說自己手中的改進版AI還不完整,需要他本人實時操作,沒法直接交給圍棋隊作為訓練工具。
但鄢立誠表示沒關系啊,AI去不了圍棋隊,那他就來找顧言唄!
離“冬竹杯”,也就是爭取自己第一個世界冠軍的事件不到半年,他打定心思要通過新一代超級圍棋AI磨練棋力。
所以為了讓顧言接受用AI和他練棋的要求,鄢立誠甚至愿意按市場上指導棋的最高價碼和顧言對弈。
說實話也是離譜,他一個正經(jīng)職業(yè)八段,除了華國歷史上僅有五十多個的九段棋手外,已經(jīng)是棋力最強的那一小撥人了。
過去都是別人求上門讓他指導幾盤,他還覺得浪費時間多給拒了。
結果現(xiàn)在反而要花錢找人給自己指導,呵,上次交錢進道場學習是在哪一年來著?
早早等在圍棋社的鄢立誠,想著想著就走神了。
直到顧言和應芷桐先后到來,他才重新回神。
和面前的鄢立誠開始交替落子。
顧言答應對方的原因也很簡單。
拒絕開發(fā)正式AI,那是不想浪費“副本分割”的低價兌換機會。
但另一方面,圍棋選手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既然如此,反正人也不多,顧言就受點小累,一個個和這些圍棋選手對弈一盤唄。
就和之前初代圍棋AI一樣,下網(wǎng)棋,形式方便,時間自由。
一切為了積分嘛!
至于鄢立誠,那就是顧言真被對方的毅力感動了。
這是排除萬難,追了他多久啦!
而且“冬竹杯”決賽對抗的也是國外棋手,顧言想了想便答應這閑暇的幾日,都來和他下棋。
至于鄢立誠承諾的指導價格,顧言也拒絕了。
感覺沒什么必要。
過程確實夠輕松,瞥一眼屏幕,落子,再朝捧著臉一直望向自己的應芷桐咧嘴一笑。
顧言接著就能切換界面,寫起喻盈盈要求他盡快搞定的論文簡述。
因為鄢立誠每一步都要思考許久,所以全過程連一心二用都算不上。
專心為自己“科技英雄”人設提供素材。
顧言卻不知道,地球另一面,夜幕完全降臨,開始亮起通明燈火的某處超級建筑群內(nèi)。
某位已經(jīng)是全球公認的“科技英雄”,在快速吃過簡餐,接過秘書遞來用以熬夜加班的咖啡后,開始細細審閱起一道呈遞上來的各種文件。
很出乎意料,這些文件中與財務,行政,人事相關的固然占據(jù)極大一部分。
但涉及生產(chǎn)設備,技術工藝狀況的部分同樣異常得多。
更難得的是,這位已是全球有數(shù)富豪的超級企業(yè)家,在處理完有關自家公司的日常事務后。
竟還看起了技術部門推薦上來的近期科技文獻。
或許結合他的商業(yè)帝國版圖,這種行為能找到充分的理由。
太空探索,清潔能源,純電智能汽車。
每一個都是站在科技前沿的新興產(chǎn)業(yè)。
所以它必須成為無數(shù)專利和論文成果的釋出者,購買者和擁有者。
方才能通過這龐大的專利和論文庫建成帝國最穩(wěn)固的地基與城墻。
而同時,這位“科技英雄”一樣會警惕那些,可能淪為對自家企業(yè)發(fā)展不利證詞的科研文獻。
于是現(xiàn)在,他就看到了一篇令人反感的文章。
當然不會明示自己內(nèi)心的惡感,更不可能指名道姓地駁斥。
他只是從辦公椅上坐起,然后拿著手機在屋子內(nèi)轉了兩圈,一篇推文就出現(xiàn)在了某個社交平臺上。
【Self-driving electric cars will be all that matters.
Gas car without autonomy will be like riding a house&using a flip phone.That still happenes,but it's niche】
(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將是最重要的,而沒有自動駕駛的汽油車就像騎馬和使用翻蓋手機一樣,它們依然存在,但只是小眾市場)
“我已經(jīng)看到了遠方的美景,可不會為了某些人僅是出于習慣的畏懼停下腳步!”
默然自語后,他重新回到大辦公桌前坐下。
把這篇毫無價值的論文丟進垃圾桶,前一刻,他卻已經(jīng)記下了一個名字。
“Gu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