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男子山里打獵,帶回一條白色小狗。此狗成年后身壯如牛、勇猛無敵,多次咬死進村的野狼,老虎也不是對手。男子死后,兒媳險些紅杏出墻,卻被大狗阻止。災荒年,大狗自己一頭撞死,讓村民分食其肉,救下一村人。
順治年間,廣元府有一個叫陳安的男子,是村里的農戶。有一年他進山打獵,發現一條白色的小狗。見小狗十分可愛,就帶回家里喂養。
那狗渾身白毛,鼻子紅挺,陳安給他起名為福寶。一年后,福寶就長成了大狗。它身壯如牛,足有近兩百斤,且勇猛善斗,完全能聽懂人的話。
一天夜里,福寶不知從哪里叼回一罐銀子,使得陳安有錢了,娶得鄰村寡婦李氏為妻。此后,慢慢就過上了安穩快樂的日子。
一年后,李氏給陳安生下一個胖嘟男兒,取名叫陳白。一家三口待福寶猶如家人一般,出入無間,三餐同食。
有一段時間,山里常有野獸跑到村里吃牲畜。特別是狼,往往半夜溜進村,闖入人家偷吃豬羊,還咬死過大牛。
陳安對福寶說:“村里的牲畜,都是村民們的口糧,福寶你要不光要看好我們的家,也要幫著鄰居看好村子,驅逐進村的野獸。”
福寶點著狗頭,明白主人的意思。此后夜里,經常傳來野獸的慘叫聲。
有一天晚上,進村了十幾頭狼,被福寶活活咬死了八頭。有天早晨,村民們在后山路上,甚至發現了一截兩尺長的老虎尾巴。
福寶經常渾身染血地回家,陳安也十分心疼。村民們得知這條大狗守護村子時,都十分感動,家家戶戶都拿些糧肉給到陳安,讓他給福寶養身子。
直到一年多后,這獸患才平息下來。
三十年后,陳安夫婦壽終正寢。那福寶就由兒子陳白撫養,又一直養得十余年,犬亦不老不死,出門總跟在陳白后面,街坊村民皆是敬重它。
有人說,這福寶活了這么多年,而且一點不老,怕早已成精,勸陳白放歸山林,讓它自得修行正道。陳白出于好心,引福寶入山,讓它離去。
未料,次日,福寶竟自己尋回家來,自此陳白更是待福寶如親人一般。
有一年,陳白帶兒子去遠方探親,須離家數月。他妻子周氏,寂寞空虛,竟與隔壁王老漢偷偷搭起話來,兩人眉來眼去。
一晚,那王老漢色欲熏心,翻過墻頭,就尋入周氏房中,兩人想預謀不軌,干一場茍且之事。
未料,福寶溜至房門口,用陳安的聲音嘶啞說道:“媳婦,你背著吾兒偷情,是要拉去浸豬籠的,勸你知錯能改,別做無法挽救的傻事!”
周氏一聽,以為是公公鬼魂上來了,當即下跪表示再也不敢了。王老漢亦嚇得屁滾尿流,從窗口爬逃了出去,此后再不敢再對周氏有非分之想。
數日后,陳白回到家,發現妻子比以前更加賢惠溫柔了,問她為何轉變得如此快,周氏卻是羞得不敢說話。
縣上有一個愛吃狗肉的張富賈,聽說陳白養有一條大狗,有二百余斤重,便帶著一幫家丁前來,要花重金買走福寶。
適逢陳白不在,周氏又貪錢,便把福寶給賣掉了。
夜里,陳白剛入睡,就夢見父親前來呵責他說:“不孝兒,豈能為點小利,將你狗兄賣掉?不快贖回來,休怪老夫不認你”。陳白一下驚醒,滿頭大汗,急忙趕回家追問李氏后,才知她將狗賣給了張富賈。
陳白連忙拿著銀兩去到張府。天剛亮時,陳白找到張富賈道:“張老爺,你喜食狗肉小生不得管你,但這犬與我感情深,請讓我贖回來吧!”
說罷,陳白就眼眶濕潤哽咽起來,那張富賈本是一個體面之人,見到陳白哭泣,礙于面子,便接過了銀兩,把福寶還給他了。
數年后,這一帶突然遭遇三年旱災,耕田干裂顆粒無收,當地老百姓餓得叫苦連天,吃光了存糧樹皮草根。
陳白一家也如此,數日無米下肚,眼看兒子就要餓死,陳白亦無辦法。
此時那福寶竟開口說話道:“吾弟,兄雖是狗,但早通了人性。蒙主人收養我,才讓我活了這么多年。我暗自修行,只練得一身狗肉。我這狗肉含仙靈之氣,吃一小塊可飽一日。我死后,將我切片曬成肉干,分給村民們,渡此難關吧!”
陳白抱著狗頭大哭,怎么也不愿意殺狗。那福寶從他身上掙脫開來,朝前面的墻上一撞,頓時腦袋開花,血流滿地,很快就倒地而死了。
陳白痛哭傷悲,但還是拿起刀來,將大狗割成一塊塊的肉,按福寶的意愿,將狗肉切成小塊,分給了村民食用。
全村一百八十幾口人,靠著福寶之肉,撐過了大半年,一人都沒有餓死。
后來,當地人為紀念義犬福寶的義行,給它立了一個福寶祠。然不知過得多少年月,該祠在兵荒馬亂之中,漸漸地崩塌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