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preface
//
寫文章這些年,我當過很多人的“樹洞”,數不清的網友找我傾訴煩惱,或是工作上的,或是感情中的,或是生活里的。按理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此多人的困惑也應該處處不同。但詫異的是,這些人根據自身經歷提出的問題,除了主題有所區別,過程和結局都大同小異,就連他們的困惑與訴求也驚人地相似。
有的人覺得自己特殊,性情與眾不同,動不動就陷入孤芳自賞、自怨自艾的境地,認為沒有人能真正讀懂自己;有的人想通過一個答案,來解決自己遇到的所有麻煩,從而讓復雜的生活簡單化,但結果往往大相徑庭,簡單的問題反而因此變得復雜。如此一來,舊的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因為惰怠以及逃避,源源不斷地產生。
大家很是疑惑,明明自己懂得那么多的道理,為什么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么處處都是遺憾?為什么處處都是痛苦?
其實,幸福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人間清醒,知進退,不鉆牛角尖;一種是難得糊涂,懂豁達,不為難自己。這兩種人遇事待人,既看透,又不說透,自然就能活得通透、活得體面。
而那些活在半夢半醒之間的人,既不愿意清醒,也不愿意“糊涂”,專門與自己作對,不知變通,還害怕暴露弱點。為此,他們不惜死鴨子嘴硬,將自己假裝成一個完美無缺的人,四處虛張聲勢,自欺欺人。有時候,還會像鴕鳥一樣將腦袋埋進沙子里,以為看不到問題就沒有問題。久而久之,這些人就真的以為自己無所不能,而別人都一無是處。然而,他們越神化自己,越異化別人,就離真實的生活越來越遠。
人都是喜歡對號入座的,一旦入戲太久,就容易成為戲里的角色,無法自拔。到最后,或許只是吃下了三分的苦,就有可能夸張成十分,再浪費一百分的力氣去博得別人的同情。如此匪夷所思的行徑,一輩子都只是在做無用功。
人不應該只活在假象和想象里,那樣得來的滿足感只是一時之歡!
一個人想要真正活得通透、體面,就一定要有正視陋習和弱點的勇氣。而如何讓讀者認清問題,接受現狀,改變自己,就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
喬詩偉
2021年8月寫于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