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經(jīng)過了多少個拐,只知道我們眼前的綠意增多了,嘩啦啦的流水聲又不絕于耳了。這,應(yīng)該又來到了谷底,又來到了怒江的身邊。海拔落差在2000米以上的地勢,給了怒江奔騰的的豪邁。因為左手邊的峽谷深而窄,江水轟鳴,我們不敢去靠邊窺探,只能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z老師又解釋了,江水,它一年四季都在怒吼,故而得名怒江。
有理,有據(jù)。我們不由得贊嘆。
過了318線3680公里界碑,我們終于得以和怒江親近。這是一段稍平緩的路,右邊貼著山體前行,左手邊是緩緩流淌的怒江,沒有了深谷和落差的束縛,怒江變得溫馴多了,像一個輕柔曼舞的女子,舒展著自己的腰肢,邁著迤邐的步伐。
不時有房車駐留江邊,開始做飯,也有兩三輛車組成的小車隊在欣賞風(fēng)光。清澈的河水成了我們一路來少有的驚喜,河床上的鵝卵石也讓我們有赤腳去踩一踩的沖動。
一路上,我們都走得很順利,而且輕快。仲夏的川藏,和風(fēng)舒暢,滿眼青山綠水,一路潺潺水聲,我們行進(jìn)在輕松愉快之中,時光也顯得那么輕盈。
再走了大約10公里,江水又洶涌起來,也變得渾濁起來,一座堅固的大橋橫跨在怒江上,這就是怒江大橋了。說實(shí)話,318因為險,也因為有些路好走,如果不是預(yù)先做好攻略,熟悉下一站風(fēng)景,你會忽略很多美景的。要不是立在橋頭的“怒江大橋全長165米”的路標(biāo)提醒我們,我們會一閃而過的。
怒江大橋是水泥橋,雄踞在怒江上,在它的旁邊還有一座窄小的橋,不過已經(jīng)棄用。在這兩座橋中間,立著一個橋墩,孤零零的。聽攻略家p老師講,這是有故事的,橋墩里有個烈士永恒地守望著這片土地。看到如今天塹變通途,這位解放軍戰(zhàn)士應(yīng)該倍感欣慰吧!
不少人在此處駐車停留,站在橋上,身側(cè)是筆直高聳的山峰,腳下是懸崖,澎湃的江水沖擊著山體,你會感受到,天地之間,人的渺小。
在橋的欄桿上,放置著過路游人供奉的各種水果,還有正在燃燒的香燭,有些車輛還鳴響了喇叭。是啊!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多少先輩用血肉之軀才造就今天的美好生活。
跨過橋,我們就行駛在了另一座山邊,這是也得貼著山而行,路窄路爛,彎多,以至于我們把陽光的陰影處當(dāng)成了隧道,險些兒穿山而過,如果真那樣,也就成了川藏線上的一大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