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石元帥求救清溪城 鄧國師命喪烏龍嶺
- 平雷復義外傳
- 滅雷平散
- 2963字
- 2022-09-24 00:08:56
上回說到張叔夜引軍攻破富陽、桐廬縣,溫克讓身死,張叔夜就抽調大軍攻打烏龍嶺。
張叔夜便調張應雷領一千步軍到烏龍嶺前哨探,卻見烏龍嶺地勢險峻,石寶、鄧元覺、彭元增見張應雷前來,便將擂木滾石打下去,張應雷約束住人馬回軍,張叔夜見了便點數將到烏龍嶺附近查看,郁圓圓道:“走水路逆長江而上,若能破水寨,烏龍嶺可定?!睆埵逡裹c頭,就調楊騰蛟、候輝、李華、馬瓚、閔毅領水軍從桐廬縣水道入長江逆流上烏龍嶺。
當日楊騰蛟等乘駕船只,從急流下水,逆水而上,搖上灘去。南軍水寨里,錢江和四個總管已自知了。準備下五十連火排。原來這火排只是大松杉木穿成,排上都堆草把,草把內暗藏著硫黃焰硝引火之物。把竹索編住,排在灘頭。這里五將只顧搖上灘去。那四個水軍總管在上面看見了,各打一面干紅號旗,駕四只快船,順水下來。四個都一般打扮。但見:
萬字頭巾發半籠,白羅衫繡系腰紅。手執長槍懸雪刃,錢塘江上四條龍。
那四只快船順水搖將下來。漸近,楊騰蛟看見,喝令水手放箭。那四只快船便回。楊騰蛟便叫乘勢趕上灘去。四只快船傍灘住了,四個總管卻跳上岸,許多水手們也都走了。楊騰蛟望見灘上水寨里船廣,不敢上去,只在下水頭望。只見烏龍嶺上把旗一招,金鼓齊鳴,錢江將火排一齊點著,望下灘順風沖將下來。背后大船,一齊喊起,都是長槍撓鉤,盡隨火排下來,只顧亂殺敵軍,楊騰蛟見不是頭,急忙便走,卻被錢江一桿劍邀住廝殺,楊騰蛟拿出大斧對陣,劍法迷亂,斧法迅疾,兩個戰過二十合,楊騰蛟不敵錢江,急忙回身跳開,往山下跑了。
此時浙江四龍已然邀住候輝四人廝殺,成貴四人水性高強,戰過數十合,不分勝負,錢江眼見追不上楊騰蛟,回身跳上船,一劍劈去,閔毅正苦斗喬正,錢江一劍劈來不由一亂,被喬正一槍搠著心窩,其他三個見了紛紛逃走,只見南軍陣上火炮齊發,早把馬瓚打作肉泥,候輝、李華領著殘兵趕忙逃回寨中,此時烏龍嶺上接得戰報,石寶、鄧元覺領兵殺下關來,張叔夜折了一陣逃回營中。
卻說烏龍嶺上,石寶、鄧元覺兩個得勝,在寨中商議道:“即目張叔夜兵馬退在桐廬縣駐扎,倘或被他私越小路,度過嶺后,睦州咫尺危矣。不若元帥親往清溪大內,面見天子,奏請添調軍馬守護這條嶺隘,可保長久?!笔瘜毜溃骸霸獛浿詷O當,小僧便往?!笔瘜氂肿屑毝诘溃骸班噰鴰熜⌒男?。”隨即上馬,先來到睦州,見了鐘慣和祖士遠,說:“宋江兵強人猛,勢不可當。軍馬席卷而來,誠恐有失。本將特來奏請添兵遣將,保守關隘。”祖士遠聽了,便同石寶上馬離了睦州,先見了麻學禮,一同到清溪縣幫源洞中。先見了丞相方肥、左丞相婁敏中,說過了奏請添調軍馬。
次日早朝,王子方臘升殿。方肥和左右二丞相,一同石寶朝見。拜舞已畢,石寶向前起居萬歲,便奏道:“臣石寶,領著圣旨,與太子同守杭州。不想宋軍兵馬,兵強將勇,席卷而來,勢難迎敵。致被袁評事引誘入城,以致失陷杭州。太子貪戰,出奔而亡。今來小將與國師退守烏龍嶺關隘。雖斬二將,聲勢頗振。即目張叔夜已進兵到桐廬駐扎,誠恐早晚賊人私越小路,透過關來,嶺隘難保。請陛下早選良將,添調精銳軍馬,同保烏龍嶺關隘,以圖退賊,克復城池。臣石寶,特來啟請?!狈脚D道:“寡人最精銳的人馬都撥到杭州,如何便敗,各處軍兵已都調盡。近日歙州昱嶺關隘甚緊,又分去了數萬軍兵。止有御林軍馬,寡人要護御大內,如何四散調得開去?”石寶又奏道:“陛下不發救兵,臣無奈。若是宋兵度嶺之后,睦州焉能保守!”左丞相婁敏中出班奏曰:“這烏龍嶺關隘,亦是要緊去處。臣知御林軍兵總有三萬,可分一萬去保守關隘。乞我王圣鑒?!狈脚D不聽婁敏中之言,堅執不肯調撥御林軍馬去救烏龍嶺,眾人無奈,只得先退朝。
此時一個人走來,只見那人生得面如黑炭,一身道袍,問道:“三位丞相,石元帥,汝等為何如此愁悶?!北娙丝磿r,齊聲聲道:“國師?!蹦愕来巳耸呛卧S人也,此人姓包,雙名道乙,祖是金華山中人,幼年出家學左道之法。向后跟了方臘,謀叛造反,以邪作正,但遇交鋒必使妖法害人。有一口寶劍,號為玄天混元劍,能飛百步取人。協助方臘行不仁之事,被尊為靈應天師。
幾人說了此事,包道乙道:“烏龍嶺事關重大,不如貧道先行奏過,和貧道徒弟鄭太尉領兵到清溪外屯扎,若有失便前來相援,又有麻大王在睦洲之后,必能相援?!北娙它c頭,包道乙自去奏稟方臘,方肥、婁敏中計議,就密喚皇侄方杰、御妹方百花、御林軍總教師賀從龍前來準備引兵接應睦洲、歙州二處。
石寶眾人轉回睦洲,卻見睦洲城外槍炮聲大作,只見張叔夜引兵已度過東管來取睦洲,石寶大驚,連忙和祖士遠入城,此時伍應星剛逃回來,見得兩個道:“宋軍不知如何突然冒出來,殺了鄧國師,沈參政也被捉去了?!笔瘜毚篌@道:“莫非烏龍嶺有失。”便騎馬上陣饒小路回到烏龍嶺去了,這邊祖士遠報知麻學禮,并發書向方臘求援,卻不知張叔夜如何便攻入了東管?
原來昨日烏龍嶺水路一敗后,眾人嘆息不已,張叔夜與郁圓圓思索再三,便派劉布、陳保二人去尋些當地土人問問路徑。
次日早,引將一個老兒來見張叔夜。張叔夜問道:“這老者是甚人?”陳保道:“這老的是本處土居人戶,都知這里路徑溪山。”張叔夜道:“老者,你可指引我一條路徑過烏龍嶺去,我自重重賞你?!崩蟽焊娴溃骸袄蠞h祖居是此間百姓,累被方臘殘害,無處逃躲。幸得天兵到此,萬民有福,再見太平。老漢指引一條小路過烏龍嶺去,便是東管,取睦州不遠。便到北門,卻轉過西門,便是烏龍嶺。”張叔夜聽了大喜。隨即叫取銀物賞了引路老兒,留在寨中,又著人與酒飯管待。次日,張叔夜與眾人商議,就請張伯奮領一半人馬守把桐廬縣。張叔夜自引軍馬,去睦州城下,或取了睦洲,或兩面夾攻。取烏龍嶺關隘,張叔夜自領正偏將佐十六員:郁圓圓、張仲熊、辛從忠、楊騰蛟、劉廷燦、黃一銘、袁通、陳奐、黃恒祎、戴子堯、段鵬舉、周信、施文軒、劉布、陳保、姜婁合計十七員將領,領兵五萬往烏龍嶺小路而來。
話說當下張叔夜親自帶領正偏將十五員員,隨行馬步軍兵五萬人數,跟著引路老兒便行。馬摘鑾鈴,軍士銜枚疾走。至小半嶺,已有一伙軍兵攔路,被張叔夜殺散,就放起炮來,鄧元覺、錢江、伍應星、沈壽等人無不大驚,見張叔夜旗號,遍天遍地,擺滿山林。急退回嶺上寨中,報與鄧元覺等官。錢江便道:“既然朝廷不發救兵,我等只堅守關隘,不要去救。”鄧元覺便道:“此言差矣!如今若不調兵救應睦州,也自由可。倘或內苑有失,我等亦不能保。你不去時,我自去救應睦州。”錢江苦勸不住。鄧元覺點了五千人馬,綽了禪杖,下嶺去了。
且說張叔夜引兵到了東管下,卻先來取烏龍嶺關隘,卻好正撞著鄧元覺。軍馬漸近,兩軍相迎,鄧元覺當先出馬挑戰,辛從忠與張叔夜說了一番計策,張叔夜便讓施文軒當先交鋒,鄧元覺綽著禪杖前來對敵,兩個接過數合,施文軒敗走回陣,鄧元覺不知是計策馬來追,禪杖照著后心打來,卻不想辛從忠躲藏在門旗邊,飛鏢丟出正中鄧元覺面門,鄧元覺落馬,施文軒槍照著鄧元覺心窩一刺,一道魂靈已去地府報道了。
張叔夜見殺了鄧元覺大喜,回身來奪東管,南軍見殺了鄧國師忙作驚弓之鳥四處逃竄,眾人殺上關來,參政沈壽剛要跑,被段鵬舉一槊砸翻,活捉了過去,伍應星領著殘兵逃回睦洲,張叔夜就調劉布、陳保守住東管,領兵往睦洲殺來。
鄧元覺身死,東管已失,不知方臘會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此回內折損朝廷軍將佐兩員:
馬瓚、閔毅
此回內折損方臘軍將佐一員:
鄧元覺
此回內活捉方臘軍將佐一員:
沈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