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科秋實錄:陳穎異婦科臨證經驗述略
- 陳穎異 錢海墨
- 1103字
- 2021-12-18 03:01:17
四、權衡邪正消長,分期論治
正氣是維持機體不得病的根本保證,邪氣是擾亂機體得病的罪魁禍首。正氣與邪氣不斷地進行斗爭,疾病的發生、發展、痊愈取決于正氣和邪氣雙方斗爭的結果。
陳穎異在治療疾病時認真審析疾病發生發展的關鍵,權衡邪正消長,明分主次,“扶正”“祛邪”誰主誰輔,隨證而確定,分期論治。
如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提出在經前期用藥力求“專與猛”。因經前血海充盈,氣血盛實,異位內膜呈增生狀態,瘀象已成,用藥必須“專與猛”。所謂“專”,即用藥要專一,集中藥力直達患處,但并非指同一類藥的重復疊加,而是同類藥的有機結合。所謂“猛”,是指藥性、藥力而言,破瘀導滯,直達病所。可在經前7~10天開始用藥。常用藥:川芎、制香附、三棱、莪術、元胡、赤芍、水蛭、牛膝、益母草、王不留行。月經期用藥力求“穩與度”。因月經來時,氣血溢瀉,異位的內膜屬“離經之血”,蓄血成瘀,客于少腹,滯于沖任,瘀血不去,新血不得歸經,非活血不可,但用藥太猛,絡傷血溢,導致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甚至崩漏等發生,所以用藥要穩當、適度。既要控制離經之血,防進一步蓄瘀,又要防止血液妄行。過寒過熱、大辛大散、破血之品宜慎用,以免動血。常用藥:當歸、白芍、制香附、花蕊石、血竭、元胡、失笑散、雞血藤、益母草。經后期用藥力求“疏與養”。因經后經水將凈,內膜脫落,精血耗傷,血海空虛,正待修復,但瘀血蓄積于局部病灶,非一時能消,所以要疏中有養,養中有疏,調整氣血運行,鞏固療效。“疏”即疏通,運行氣血,調整陰陽,以平為期;“養”即滋養,養血益氣,扶正固本。常用藥:黃芪、黨參、柴胡、當歸、白芍、三七、鹿銜草、血竭等。
如治療卵巢早衰,認為主要病機是腎虛,腎精虧虛為本。如果先天不足,或任何原因累及腎,腎精虧虛,腎水匱乏,則經水干涸;或氣血不足,沖任功能早衰,經血的生成障礙致胞宮胞脈空虛,無血可下,均可早發絕經。治療該病,也是權衡邪正消長,補腎填精,養中兼疏,且分期論治:初期:衷中參西,西醫激素替代治療與中醫辨證治療相結合,持續治療(3~6個月)。而激素替代治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機體自身的調節功能,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可以通過補腎中藥來調節機體的整體功能,激發自身調節功能,消除激素副作用,提高療效。中期:中藥辨證為主,補腎填精,養中兼疏,經過半年治療,卵巢早衰患者出現間斷排卵,或卵巢基本功能恢復,或月經基本正常后,可改用中藥單獨辨證治療,恢復期:中成藥鞏固,善其后。中成藥使用也要依據中醫理論辨證選藥,或辨病辨證結合選藥。常用中成藥有:河車大造丸、天癸膠囊、生精膠囊、左歸丸、右歸丸及坤泰膠囊等。
總之,整個治療中,時刻關注邪正消長,分期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