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DR防護要求與方法
(一)X射線設備機房防護設施的技術要求
根據GBZ 130-2013 X射線設備機房(照射室)應充分考慮鄰室(含樓上和樓下)及周圍場所的人員防護與安全。每臺X射線機(不含移動式和攜帶式床旁攝影機與車載X射線機)應設有單獨的機房,機房應滿足使用設備的空間條件,對新建、改建、擴建的X射線機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積、最小單邊長度應不小于表2-1的要求。
表2-1 X射線設備機房(照射室)使用面積及單邊長度

表2-2 X射線設備機房(照射室)屏蔽防護鉛當量厚度要求

2.應合理設置機房的門、窗和管線口的位置,機房的門和窗應有其所在墻壁相同的防護厚度。設于多層建筑中的機房(不含頂層)頂棚、地板(不含下方無建筑物的)應滿足相應照射發生厚度要求。
3.帶有自屏蔽防護或距X射線束表面1mm處輻射劑量水平不大于2.5μGy/h時,可不使用帶有屏蔽防護的機房。
4.機房應設有觀察窗或者攝像監控裝置,其設置的位置應便于觀察到患者和受檢者的狀態。
5.機房內布局要合理,應避免有用線束直接照射門、窗和管線口位置;不得堆放與該設備診斷工作無關的雜物;機房應設置動力排風裝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風。
6.機房門外應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圖2-4)、放射防護注意事項、醒目的工作狀態指示燈、應設警示語句;機房門應有閉門裝置,且工作狀態指示燈和與機房相同的門能有效聯動。

圖2-4 當心電離輻射
7.每臺X射線設備根據工作內容,現場應配備不少于表2-3基本種類要求的工作人員、患者和受檢者防護用品與輔助防護設施,其數量應滿足工作需要,對陪檢者應至少配備鉛防護衣;防護用品和輔助防護設施的鉛含量應不低于0.25mmPb;應對不同年齡兒童的不同檢查,配備有保護相應組織和器官的防護用品,防護用品和輔助防護設施的鉛含量應不低于0.5mmPb。
8.在無法使用固定設備且需進行X射線檢查時才允許使用移動式設備。使用移動式設備在病房內做X射線檢查時,應采取防護措施減少對周圍患者的照射,不允許將有用線束朝向其他患者。
(二)對受檢者的防護要求
在實際檢查中,受檢者所要檢查的可能只有一個部位或者幾個部位,但由于X射線球管發射出的射線是傘形的,導致非檢查部位也受到了輻射和生物損傷。一般情況,在受檢者神志不清或者是需要家屬幫助情況下,家屬應留在檢查室,這種情況也需要對家屬進行保護。同時,對于兒童、育齡婦女、孕婦也要有特殊的要求來降低其輻射量和生物損傷。
表2-3 X射線設備機房(照射室)屏蔽防護鉛當量厚度要求

在GB 16348-2010內,明確表明受檢者在接受X射線檢查時必須做到:
1.受檢者所受到的醫療照射應遵循安全與防護最優化原則,使其接受劑量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最低水平。
2.應配備防護性能和質量合格的各種防護用品。
3.應優先考慮選用非X射線的檢查方法,根據臨床指征確認X射線檢查是最合適的檢查方法時方可申請X射線檢查。
4.群體X射線檢查,應根據有關疾病的流行情況、預期檢查效果和X射線檢查遠期效應的危險度等進行正當性判斷,以確定該群體X射線檢查是否值得進行及可進行的范圍。
5.以醫學監護為目的的群體X射線檢查,應針對不同群體實際,恰當控制X射線檢查人數、部位和頻率。不應將胸部透視列為群體體檢的必檢項目。
6.應特別加強對育齡婦女和孕婦、嬰幼兒X射線檢查的正當性判斷。
7.應避免受檢者在同一部位重復X射線檢查,以減少受檢者受照劑量。
8.除了特殊需要外,應盡量采用X射線攝影檢查,以減少受檢者受照劑量。
9.應根據投照方向恰當選擇受檢者體位,應盡量使受檢者采取正片的體位,注意對受檢者的非投照部位進行屏蔽防護,避免非檢查部位受到有用線束的照射,以減少眼睛、甲狀腺、乳腺、活性骨髓、卵巢等放射敏感器官的受照。
10.受檢者需要轉科或轉院就診時,其已有的X射線檢查結果應作為后續診療的依據,避免受檢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復檢查。
11.患者進行X射線檢查時,根據不同的部位應選擇不同的劑量進行掃描,表2-4為成人人體各部位輻射劑量參數。
按照《衛生部辦公廳關于規范健康體檢應用放射檢查技術的通知》,健康體檢項目目錄應當針對不同人群科學制定放射檢查項目,不得將放射檢查列入對兒童及嬰幼兒的健康體檢項目,一般每年在健康體檢中應用放射檢查技術不超過1次。健康體檢應當優先使用普通X線攝影、CR(計算機X線攝影);有條件的地區,推薦使用DR(數字X線攝影)取代普通X線攝影和CR檢查。
表2-4 典型成年受檢者X射線攝影的劑量指導水平

(三)兒童X射線檢查的特殊要求
1.應對不同年齡兒童的不同檢查配備有保護相應組織和器官的防護用品,其防護性能不小于0.5mm鉛含量。
2.攝影用X射線機應具備能調節有用線束矩形照射野并帶光野指示的裝置。
3. X射線機應配備供不同類型、不同兒童年齡使用的固定體位的輔助設備。
4.對于兒童進行X射線檢查時,應注意對其非檢查部位的防護,特別應加強對性腺、眼睛晶體及兒童骨骺等屏蔽防護。
5.對兒童進行X射線攝影檢查時,應采用短時間報告的攝影技術。對嬰幼兒進行X射線攝影時,一般不應使用濾線柵。
6.對兒童進行X射線檢查時,應使用固定兒童體位的設備,不應由工作人員或陪伴者扶持患兒。確需扶持時,應對扶持者采取防護措施。
7.專供兒童X射線檢查用機房內要有合理布局,并應按照兒童喜歡的形式裝修,以減少兒童恐懼心理,最大限度地爭取兒童合作。
(四)育齡婦女X射線檢查的特殊要求
對育齡婦女進行腹部或骨盆部位的X射線檢查時,應首先問明是否已經懷孕并了解月經情況,檢查宜限制在月經來潮后的10天內進行。對月經過期的婦女,除確有證據表明沒有懷孕的以外,均應當作孕婦看待。
1.嚴格限制對育齡婦女進行X射線普查(如X射線透環、乳腺X射線檢查)。在實施普查前應認真論證普查的必要性,要制定普查的質量保證計劃并對普查用X射線設備質量控制措施提出要求。
2.帶節育器的婦女,在有出血、感染、腰疼等異常情況或懷疑節育器脫落時,應首先進行婦科、超聲波檢查。在上述檢查不能確診時,方可進行X射線檢查并采用盆腔X射線平片檢查。嚴格控制對上環婦女進行X射線透環檢查的頻率。禁止使用攜帶式小型X射線應用于計劃生育透環工作。
(五)孕婦X射線檢查的特殊要求
1.工作人員必須向孕婦說明X射線檢查可能的危害,在受檢者本人知情同意并本人或直系親屬簽字后才可實施此類檢查。
2.嚴格控制對孕婦進行腹部X射線檢查,以減少胚胎、胎兒的受照危害,孕婦分娩前,不應進行常規的胸部X射線檢查。
3.婦女妊娠早期,特別是在妊娠8~15周時,非急需不應實施腹部尤其是骨盆部位的X射線檢查,原則上不對孕婦進行X射線骨盆測量檢查,如確實需要也應限制在妊娠末三個月內進行,并在遺囑單上記錄申請此項檢查的特殊理由,經有資格的放射科專家認同后方可實施。
(六)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要求
放射工作人員是指在放射工作單位從事放射職業活動中受到電離輻射照射的人員。對于從事X射線攝影的醫技工作人員,我們應該盡量使其避免與射線接觸,以下則是對醫技工作人員的要求:
1.醫技工作人員必須持有相應的證書或學位證才能參與放射工作。
2.醫技工作人員在入崗前和離崗時必須做職業健康檢查,在崗期間定期做職業健康檢查以保證醫技工作人員在崗與離崗時擁有健康的身體并能在身體受到輻射損傷后及時得到有效治療。
3.醫技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必須攜帶個人劑量儀,以便累計輻射劑量與了解個人輻射情況。
4.醫技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需穿上防輻射衣,特別是已經準備懷孕的女性醫技工作人員應當穿好防輻射鉛衣保護腹部及骨盆部位。
5.床邊射片時,技術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盡可能遠離輻射源,并注意周圍人員的防護。
6.醫技工作人員在發現機器有異常輻射時應立即關機切斷電源,并立即向科主任匯報。
7.按照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的《廣東省突發與放射事故醫學應急預案》要求,一旦發生放射事故,應迅速上報,確保放射事故源項已經消除,放射源受到控制,放射性污染得到清除。
(七)DR質量控制
我國已出臺相應的醫用X射線診斷影像質量保證和影像質量控制的法規、標準規范。如:《醫用X射線診斷影像質量保證的一般要求》(ws/t76-1996)、《醫用X射線診斷設備影像質量控制檢測規范》(ws/t189-1999)等,從管理上、技術上作了明確規定(表2-5~表2-8)。
表2-5 我國醫用X射線診斷設備影像質量控制檢測項目及控制標準X射線攝影設備的檢測項目與技術要求

續表

表2-6 X射線透視設備的檢測項目及技術要求

表2-7 對影像增強器系統的空間分辨力要求

表2-8 影像增強器最大入射屏前空氣比釋動能率

醫用X射線診斷設備影像質量控制檢測規范(ws/t189-1999)規定如下:
1.X射線輻射輸出量及重復性 在管電壓、管電流、曝光時間不變的情況下,每次照射的X射線量是保證影像光密度一致的基本條件。輸出量在短時間內的重復性實際上反映了管電壓、管電流、曝光時間的重復性。美國聯邦法規規定變異系數不得大于5%。
各毫安擋每毫安秒的輸出量:對于單相全波整流X射線機一般在(50±15)μGy/mAs;對于三相全波整流X射線機,一般在(60±15)μGy/mAs。
2. mAs的互換性和照射量的線性 當管電壓確定后,不同管電流和照射時間組成相同的mAs,在相同的位置上應有相等的照射量。
3.管電壓 美國醫學物理學會(AAPM)標準在65~95kv范圍內,標準值與實測值的偏差不大于±5kv。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均不得超過IEC標準(±10%)。
4.曝光時間AAPM要求曝光時間在±5%范圍。
5.透視比釋動能率 德國標準(DIN6868)及美國NCRP99號出版物的數據,一般的影像增強器入射空氣比釋動能率應不大于36μGy/min(9英寸),小于該值的15%系統會受到量子噪聲的不良影響;大于這個值的25%,被認為是超標。
6.半值層(hvl)也稱X射線的線質 在給定高壓下,一般選取80kv,對于工頻單相機2.5~3.2mmal,對于中高頻機2.9~3.7mmal。
7.高對比度分辨力 普通熒光屏看視覺分辨力:20~30線/英寸(0.8~1.2lp/mm)(標準方法是攝影后用放大鏡觀察)。影像增強電視透視系統高對比度分辨力:>0.9lp/mm。
8.低對比度分辨力(影像增強電透系統)美國醫學物理學會(AAPM)標準:對于2.5%對比度的物體,在有噪聲的情況下,應能顯示直徑為6mm和4.5mm的圓孔圖像。較好的系統能顯示3mm的圓孔圖像,優質的系統可顯示1.6mm的圓孔圖像。
9. X射線束照射野與垂直度偏差小于1.50;燈光野中心與照射野的偏差中心小于SID的1%;燈光野邊界與照射野的偏差邊界小于SID的2%。照射野中心與影像接收器中心偏差小于SID的2%。
10.影像增強器有效視野孔徑 透視影像的尺寸應盡量接近影像增強器直徑,其縮小量盡量不大于1cm。
11.影像增強器系統的亮度自動控制系統 控制標準:透視監視器熒光屏在自動控制時應基本保持不變,熒光屏亮度變化應不超過±10%。最大透視空氣比試動能率應不大于10cGy/min。
推薦閱讀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規劃教材 全科醫學案例解析
- 中醫兒科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核心教程
- β-內酰胺酶和其它機制介導的細菌耐藥
- 養老護理員的知識和技能
- 循證醫學(第3版)
- 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的藥學監護
- 中藥資源與栽培(河南中醫藥大學傳承特色教材)
- 皮膚性病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本共用)規劃教材)
- 推拿功法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方藥縱橫:中藥成方制劑用藥規律分析
- 中藥制藥工程原理與設備(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社區中醫適宜技術(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規劃教材)
- 傳染病學(第3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升本)規劃教材)
- 中醫護理學:中英文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